一种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109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其包括:结扎装置;结扎装置包括用于套扎的结扎线、位于结扎线外的防护管,以及用于控制结扎线相对防护管位置的长度调节结构;防护管的第一端设置有供结扎线伸出的伸出孔,结扎线包括伸出防护管第一端的结扎段,和位于防护管内的调整段;长度调节结构设置在防护管的第二端,长度调节结构与调整段连接;长度调节结构包括牵拉调整段两端自由端的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通过第二调节结构调整调整段第二端的位置,通过操作第一调节结构调整结扎环的松紧,实现调整结扎环大小的效果,并对调整后的结扎线有效固定,实现对肠道进行结扎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效率高,结扎稳固,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好的临床效果。好的临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胃切除手术包括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以及全胃切除,将胃或肠管切除后,需要重建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为食管空肠吻合术、空肠空肠吻合术、残胃空肠吻合术以及食管胃吻合术等。
[0003]消化道重建过程中对于很多病人来说,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吻合口,比如在施行全胃切除后,一般会有两个吻合口,分别为食管空肠吻合口和空肠空肠吻合口;施行近端胃切除后,术后可能会有三个吻合口,分别为:食管空肠吻合口,残胃空肠吻合口和空肠空肠吻合口。临床上空肠空肠吻合口和残胃空肠吻合口属于靠近腹壁切口的吻合,容易调整和修补,操作时的安全系数非常高;而食管空肠吻合口的位置较深较远,且食管和胃的结合部周围有很多无法移动的脏器,操作难度更大,风险系数也更高,因此对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处理是临床手术的重点,也是预防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研究重点。另外,对于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处理是否符合预期与消化液反流量的多少密切相关,而肠液、胃液等碱性、酸性液体的返流现象,会对伤口造成严重刺激,使得伤口不易愈合;一旦在吻合口处形成吻合口瘘,对患者的伤害极大,有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中如何降低肠液、胃液等消化液的返流,从而提高整体手术的安全系数,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0004]但是目前临床上对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的结扎处理往往仅用于再次手术,并需要第三次手术结束结扎,且仍然使用原始的结扎办法,操作难度大,操作过程繁琐,风险高,因此在一些已知手术面临较高风险时需要一种方便操作的肠道结扎装置,满足对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结扎的方便快捷性,有效防止胃液、肠液等酸性液体的返流对手术伤口造成严重破坏,促进瘘口的恢复;同时还能满足在临床工作中,在第一次手术中即可布置,无需二次、三次手术;一旦看到吻合口瘘风险,看到不良迹象、各种危险的线索,可以快速收紧结扎线,使肠管

肠腔封闭,减少消化液或完全控制消化液的反流的需求,使吻合口处于相对高安全度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
[0006]一种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其包括:结扎装置;所述结扎装置包括用于套扎的结扎线、位于结扎线外的防护管,以及用于控制结扎线相对防护管位置的长度调节结构;所述防护管的第一端设置有供结扎线伸出的伸出孔,结扎线包括伸出防护管第一端的结扎段,和位于防护管内的调整段;所述长度调节结构设置在防护管的第二端,长度调节结构与调整段连接;所述长度调节结构包括牵拉调整段两端自由端的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通过第二调节结构调整调整段第二端的位置,通过操作第一调节结构调整结扎环的松
紧,实现调整结扎环大小的效果,并对调整后的结扎线进行有效固定,实现对肠道进行结扎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效率高,结扎稳固,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0007]进一步,所述结扎段为位于防护管第一端的结扎环,调整段与结扎环活动连接;调整段的两端伸出防护管第二端,分别与长度调节结构连接;结扎操作过程中,利用长度调节结构分别对调整段的两端进行牵拉和调整,达到调整结扎环大小的效果;伤口愈合后,医护人员剪断调整段并抽出调整段,结扎环被留在体内,避免后期同时抽出调整段和结扎环时出现结扎环割伤肠道的风险。此种结扎环留在体内的设置安全系数高。
[0008]或者,所述结扎段和调整段一体连接,结扎段为结扎线伸出防护管第一端形成结扎环的一段;调整段设置有供结扎段自由端伸入并移动的空腔;调整段的两端自由端伸出防护管第二端,调整段的两端与长度调节结构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对结扎线的牵拉调节功能。结扎线选用的是可吸收线,结束后在体内逐渐被吸收。
[0009]进一步,所述结扎环位置设置有开口,开口两端的结扎线活动连接;通过此种方式打开开口,在体内放置于肠道一圈再封闭开口,封闭开口后结扎环可以被拉紧或放松。
[0010]进一步,在所述防护管的第一端设置衬托垫,以使肠道易于被结扎。衬托垫设置为有弧度的硬质衬托垫。
[0011]进一步,所述防护管的第二端设置防护帽,防护帽与防护管通过连接结构插接连接;所述长度调节结构设置在防护帽的外侧;此种插接连接的方式能够保证长度调节结构的位置得以很好地固定。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贯穿防护帽两端的贯穿孔,能够伸入贯穿孔内的旋转轴,设置在旋转轴第一端的卡合头,以及设置在旋转轴第二端的操作手柄;卡和头和旋转轴固定连接,卡合头和旋转轴伸出防护帽第一端;卡合头所在中心线与防护帽直径重合时,卡合头伸出防护管内侧壁;通过此种方式旋转操作手柄,带动旋转轴和卡合头的旋转,卡合头与防护管内侧壁贴合,保证在不转动防护帽的前提下,固定防护帽和防护管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3]进一步,所述防护帽设置有供结扎线伸出并移动的通孔。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结构设置为用于连接调整段第一端的调节旋转杆,调节旋转杆相对防护帽发生相对旋转;调节旋转杆包括连接调整段第一端的调节段,和连接防护帽的旋转段,在防护帽第二端设置有供旋转段伸入并旋转的旋转孔;调节段的自由端设置方便操作的手柄段;通过将结扎段的自由端固定在调节旋转杆外侧,再操作调节旋转杆实现调节结扎环松紧的目的。
[0015]进一步,所述旋转段的外侧和旋转孔的内侧壁设置为摩擦面,不施外力时需旋转段不会相对防护帽发生转动。
[0016]进一步,在所述调节旋转杆外设置用于固定调节旋转杆位置的第一锁死结构,以保证调节效果。所述第一锁死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段和旋转段之间的圆形齿轮,设置在圆形齿轮一侧且与圆形齿轮相匹配的长形齿条,长形齿条随着圆形齿轮的转动发生上下垂直移动;防护帽设置有供长形齿条伸入并移动的长形槽;使用时,长形齿条随着圆形齿轮的转动发生移动,起到卡住圆形齿轮和调节旋转杆的作用。
[0017]进一步,在所述长形齿条的外侧设置起到支撑作用的L型杆,L型杆内侧设置有供长形齿条伸入并移动的长形槽;此种设置保证长形齿条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在所述L型杆的外侧和防护帽外侧设置刻度线和刻度值,刻度线和刻度值的设置方便通过查看L型杆的移动距离,了解控制结扎线的调节长度。
[0019]进一步,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防护帽外侧的旋转盘和固定杆,旋转盘位于固定杆外侧且围绕固定杆转动;通过旋转旋转盘实现调节结扎环大小的功能。
[0020]进一步,在所述旋转盘的外侧设置防护盒,防护盒上端设置供结扎线伸入的孔;防护盒的设置对旋转盘和结扎线起到防护作用。
[0021]进一步,在所述防护帽外侧设置用于固定结扎线调整段长度的第二锁死结构,第二锁死结构设置为单向锁死结构,保证对结扎线调整段的固定效果。
[0022]进一步,所述第二锁死结构包括设置在防护帽外侧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杆下端、下支撑杆上端的棘齿一;在所述调整段设置与棘齿一相匹配的棘齿二;棘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其包括: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扎装置包括用于套扎的结扎线、位于结扎线外的防护管,以及用于控制结扎线相对防护管位置的长度调节结构;所述防护管的第一端设置有供结扎线伸出的伸出孔,结扎线包括伸出防护管第一端的结扎段,和位于防护管内的调整段;所述长度调节结构设置在防护管的第二端,长度调节结构与调整段连接;所述长度调节结构包括牵拉调整段两端自由端的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通过第二调节结构调整调整段第二端的位置,通过操作第一调节结构调整结扎环的松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扎段的自由端和调整段的自由端均伸出防护管的第二端,结扎段的自由端和调整段的自由端与长度调节结构连接;所述结扎线形成的结扎环位置设置有开口,开口两端的结扎线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的第二端设置防护帽,防护帽与防护管通过连接结构插接连接;所述长度调节结构设置在防护帽的外侧;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贯穿防护帽两端的贯穿孔,能够伸入贯穿孔内的旋转轴,设置在旋转轴第一端的卡合头,以及设置在旋转轴第二端的操作手柄;卡和头和旋转轴固定连接,卡合头和旋转轴伸出防护帽第一端;卡合头所在中心线与防护帽直径重合时,卡合头伸出防护管内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设置为用于连接结扎段的调节旋转杆,调节旋转杆相对防护帽发生相对旋转;调节旋转杆包括连接结扎段的调节段,和连接防护帽的旋转段,在防护帽第二端设置有供旋转段伸入并旋转的旋转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吻合术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旋转杆外设置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李勇赵群范立侨张志栋赵雪峰刘羽袁虎方郝英杰贾楠杨沛刚李兆星刘庆伟田园安昭杰赵一杰谭明刘洋郭洪海张泽王凯星苑新宇冀强夏宇翔丁平安范海亮陈泽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