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万和专利>正文

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83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包括车架、前行走装置、后行走装置、至少一对旋耕装置,所述前行走装置和后行走装置均与车架连接,所述旋耕装置安装在前行走装置的前方;所述前行走装置和后行走装置均由轮轴和固定在轮轴两端的车轮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节能环保、大大降低了油气污染。防止缠绕在旋耕装置上。止缠绕在旋耕装置上。止缠绕在旋耕装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

技术介绍

[0002]农田播种或栽种前,需要将泥土耕碎,人力和畜力耕碎劳动强度大,费工费力,工作效率低。现有的旋耕机已经日益成熟,但器械较大的情况下,成本高维护困难,也不便于拆卸组合,消耗柴油的过程中污染严重,在目前要求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不合时宜。同时在偏远山区续航力差,尤其在一些水旱混杂的场景中,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耕田深度,降低了适用性,影响了实际使用中的生产效率。且机械较大的情况下造成压破水田板层,使水田泥浆逐年加深,后续栽种及禾苗管理工作困难。机械较大还会造成水田表面深浅高低起伏不定,田面不够水平,使秧苗生长不正常。另外旋耕装置的缠草缠泥问题一直无法有效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包括车架、前行走装置、后行走装置、至少一对旋耕装置,所述前行走装置和后行走装置均与车架连接,所述旋耕装置安装在前行走装置的前方;所述前行走装置和后行走装置均由轮轴和固定在轮轴两端的车轮构成,所述轮轴上设置有动力齿轮,所述轮轴外通过轴承套接有轮轴套,所述轮轴套上固定设置有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通过驱动齿轮与轮轴上的动力齿轮相连;所述前行走装置和后行走装置均设置有船箱,所述船箱套接于轮轴套外,所述前行走装置的船箱上沿连接有把手横杆,把手横杆上设置有与旋耕装置相连的电源箱,所述把手横杆末端设置有左右把手,分别与前行走装置和后行走装置的动力总成相连,所述车架地板上设置有制动踏板,与设置在后行走装置的车轮的制动装置相连,所述车架地板上还设置有旋耕调速装置,与旋耕装置的电机相连。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旋耕装置包括旋耕电机、设置在旋耕电机下部的螺旋臂、穿过旋耕电机的电机轴和环向均布于螺旋臂外侧的耕地齿,所述电机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并通过连接杆连接于前行走装置的船箱前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螺旋臂内侧设置有锯条。可以割断缠绕的杂草等缠绕物。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螺旋臂外设置有多个保护柱,所述保护柱长度大于耕地齿。保护耕地齿免被石头磕弯。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车轮设置有轮圈,所述轮圈上均匀分布焊接有连接斜杆,所述连接斜杆的另一端焊接有轮面杆,所述轮面杆上分布有一排钉齿,所述轮面杆内侧固定设置有两个加固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轮圈上还环向均布设置有浆叶刀片,所述浆叶刀片顶端低于钉齿的顶端。浆叶刀片用于铡草和扒住泥浆,使车体在泥浆较深处也能象船在水里划动,也能进一步防止泥草缠绕在车轮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乘坐架。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总成包括行走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通过驱动齿轮与轮轴上的动力齿轮相连,所述行走电机与设置在后行走装置的船箱内的蓄电池电线相连。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前行走装置的船箱和车架连接处为两个互相垂直的D形铁环,互相套接在一起。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雨篷,所述雨篷分别设置在乘坐架和电源箱的上端,所述雨篷上的还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电源箱和后行走装置的船箱内的蓄电池电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电力作为动力供给,节能环保、大大降低了油气污染。机器小巧、操作便捷,人人都可用得起,成本低廉。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本专利技术应用设置工字型齿铁轮,以适应水、旱、平地等场地行驶要求,使用灵活性强。两个互相垂直的D形铁环互相连接,使得前部可上下调节,行走时,下压把手,将旋耕装置抬起,工作时,放下旋耕装置进行旋耕作业。两个旋耕装置的旋转方向,以将泥土从外侧往中间翻起为准,相向旋转的旋耕装置可以达到两侧受力平衡的作用,螺旋臂的开放式结构同时也能进一步使泥土和杂草、秸秆等物自然落下,防止缠绕在旋耕装置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旋耕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旋耕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前行走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车轮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浆叶刀片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船箱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车架1、前行走装置2、把手横杆21、电源箱22、后行走装置3、轮轴31、车轮32、轮圈321、连接斜杆322、轮面杆323、钉齿324、加固圈325、浆叶刀片326、轮轴套33、动力总成34、船箱35、旋耕装置4、雨篷5、太阳能板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包括车架1、前行走装置2、后行走装置3、至少一对旋耕装置4,所述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均与车架1连接,所述旋耕装置4安装在前行走装置2的前方;所述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均由轮轴31和固定在轮轴31两端的车轮32构成,所述轮轴31上设置有动力齿轮,所述轮轴31外通过
轴承套接有轮轴套33,所述轮轴套33上固定设置有动力总成34,所述动力总成34通过驱动齿轮与轮轴31上的动力齿轮相连;所述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均设置有船箱35,所述船箱35套接于轮轴套33外,所述前行走装置2的船箱35上沿连接有把手横杆21,把手横杆21上设置有与旋耕装置4相连的电源箱22,所述把手横杆21末端设置有左右把手,分别与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的动力总成34相连,所述车架1地板上设置有制动踏板,与设置在后行走装置3的车轮32的制动装置相连,所述车架1地板上还设置有旋耕调速装置,与旋耕装置4的电机相连。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旋耕装置4包括旋耕电机41、设置在旋耕电机51下部的螺旋臂42、穿过旋耕电机41的电机轴43和环向均布于螺旋臂42外侧的耕地齿44,所述电机轴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并通过连接杆连接于前行走装置2的船箱35前部。
[0028]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0029]实施例三。
[0030]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包括车架1、前行走装置2、后行走装置3、至少一对旋耕装置4,所述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均与车架1连接,所述旋耕装置4安装在前行走装置2的前方;所述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均由轮轴31和固定在轮轴31两端的车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包括车架(1)、前行走装置(2)、后行走装置(3)、至少一对旋耕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均与车架(1)连接,所述旋耕装置(4)安装在前行走装置(2)的前方;所述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均由轮轴(31)和固定在轮轴(31)两端的车轮(32)构成,所述轮轴(31)上设置有动力齿轮,所述轮轴(31)外通过轴承套接有轮轴套(33),所述轮轴套(33)上固定设置有动力总成(34),所述动力总成(34)通过驱动齿轮与轮轴(31)上的动力齿轮相连;所述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均设置有船箱(35),所述船箱(35)套接于轮轴套(33)外,所述前行走装置(2)的船箱(35)上沿连接有把手横杆(21),把手横杆(21)上设置有与旋耕装置(4)相连的电源箱(22),所述把手横杆(21)末端设置有左右把手,分别与前行走装置(2)和后行走装置(3)的动力总成(34)相连,所述车架(1)地板上设置有制动踏板,与设置在后行走装置(3)的车轮(32)的制动装置相连,所述车架(1)地板上还设置有旋耕调速装置,与旋耕装置(4)的电机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装置(4)包括旋耕电机(41)、设置在旋耕电机(51)下部的螺旋臂(42)、穿过旋耕电机(41)的电机轴(43)和环向均布于螺旋臂(42)外侧的耕地齿(44),所述电机轴(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并通过连接杆连接于前行走装置(2)的船箱(35)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缠泥和草的水旱全能型电力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臂(42)内侧设置有锯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万和
申请(专利权)人:吴万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