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82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涉及道路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路体层、砂石层、浇筑隔框;所述浇筑隔框的高度可调并由上至下将所述路体层贯穿,其数量为若干个并成排设置在所述路体层内,且其内部填充有鹅卵石;所述浇筑隔框顶部与底部均设为开口并在其顶端开口搭载有与地面齐平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沿其厚度向贯穿有多个排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浇筑隔框在路体层上构造排水通道,路面的雨水从排水槽进入排水通道内,经过鹅卵石并缓慢渗入土壤内,与传统技术中水泥地面与沥青地面相比,其渗水功能更佳,方便地下水的存储,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具有吸附能力,在涝时吸水,旱时吐水。在应对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它的核心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让城市回归自然,建设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所以建设海绵城市基本原则是应以保护生态优先,最大程度上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0003]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为了突出城市景观,不仅将绿地都建得高出周围,而且路面、街面铺设采用的都是水泥、沥青和地面砖,透水性极差。在下雨时,往往都是往路上流,往街上流,而不是往绿地里流,使得绿地不能涵养水和吸尘,而且得不到最好的雨水浇灌和肥料滋养。如果采用大量的透水铺装材料使其变成带有透水混凝土柱的透水路面、透水街面,城市的地下将能储存非常可观的地下水量,因此提出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目前大多城市的路面由水泥、沥青等透水性极差的材料制成,导致雨水无法渗入土壤内,不利于海绵城市发展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包括路体层、砂石层、浇筑隔框;所述浇筑隔框的高度可调并由上至下将所述路体层贯穿,其数量为若干个并成排设置在所述路体层内,且其内部填充有鹅卵石;所述浇筑隔框顶部与底部均设为开口并在其顶端开口搭载有与地面齐平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沿其厚度向贯穿有多个排水槽;所述砂石层位于所述路体层下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浇筑隔框包括沿竖直向设置的外框体与内框体,所述内框体活动插设在所述外框体内,且所述外框体底部的内边缘处固设有挡板一,所述内框体顶部的外边缘处固设有挡板二,所述挡板二的外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外框体的内壁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框体一侧贯穿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一端连通有位于所述外框体顶端开口处并呈倒置的U型吸水管;所述路体层内布设有一端与所述分流孔连通的分流管。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框体的其中一对内壁上开设有将其顶部贯穿的竖槽,两个所述竖槽内共同插设有安装杆,所述U型吸水管的弧形端固设在所述安装杆上;所述承载板底部构造有凸起并压紧在所述安装杆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框体与砂石层之间设置有排水缝隙。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多个浇筑隔框在路体层上构造出排水通道,路面的雨水从排水槽进入排水通道内,经过鹅卵石并缓慢渗入土壤内,与传统技术中水泥地面与沥青地面相比,其渗水功能更佳,方便地下水的存储,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发展;利用鹅卵石填充在浇筑隔框里面,避免地面的受到雨水冲刷后出现凹坑导致路基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出现;利用承载板来确保路面的平稳性,便于车辆行驶。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图1的C

C方向剖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图;
[0016]图4是本技术图2的B处放大图;
[0017]附图标记:1、路体层;2、砂石层;3、浇筑隔框;301、外框体;302、内框体;303、挡板一;304、挡板二;4、承载板;5、鹅卵石;6、排水槽;7、分流孔;8、U型吸水管;9、分流管;10、竖槽;11、安装杆;12、排水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包括路体层1(路体层1可为目前常见的混泥土路或沥青路)、砂石层2(砂石层2为地基层)、浇筑隔框3;浇筑隔框3的高度可调并由上至下将路体层1贯穿(浇筑隔框3高度可调的设计是为了适应不同高度的路面),其数量为若干个并成排设置在路体层1内,且其内部填充有鹅卵石5;浇筑隔框3顶部与底部均设为开口并在其顶端开口搭载有与地面齐平的承载板4,承载板4沿其厚度向贯穿有多个排水槽6;砂石层2位于路体层1下方(砂石层2为地基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雨水天气下,雨水直接流入承载板4上的排水槽6内,并进入浇筑隔框3内穿过鹅卵石5渗入地面,与传统技术中水泥地面与沥青地面相比,其渗水功能更佳,方便地下水的存储,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发展;利用浇筑隔框3在路体层1内构造处一个排水通道(其外侧边与路体层1之间通过水泥粘连),以方便将路面的雨水排入地面;利用鹅卵石5填充在浇筑隔框3里面,避免地面的受到雨水冲刷后出现凹坑导致路基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出现;利用承载板4来确保路面的平稳性,便于车辆行驶,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20]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细化浇筑隔框3的具体结构,浇筑隔框3包括沿竖直向设置的外框体301与内框体302,内框体302活动插设在外框体301内,且外框体301底部的内边缘处固设有挡板一303,内框体302顶部的外边缘处固设有挡板二304,挡板二304的外壁滑动连接在外框体301的内壁上,工作原理:根据里面的高度调整外框体301与内框体302展开的长度,将其置于地面并在其与路体层1之间浇筑水泥等材料(在向外框体301与路体层1之间浇筑水泥时,可利用木棍对外框体301的底部进行支撑),挡板一303和挡板二304的设计可以避免外框体301与内框体302之间滑脱。
[0021]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外框体301与内框体302内的雨水过多溢出
排水槽6外后造成路面积水,外框体301一侧贯穿有分流孔7,分流孔7一端连通有位于外框体301顶端开口处并呈倒置的U型吸水管8;路体层1内布设有一端与分流孔7连通的分流管9(分流管9的末端连接至下水道内),工作原理:由于雨水渗入土壤的速度有限,故当外框体301内的雨水液面过高后会从排水槽6的槽口处溢出,而U型吸水管8的设计利用了虹吸原理,当雨水蔓至U型吸水管8的弧形端上方时,雨水会通过U型吸水管8进入分流管9内,并排入下水管道内,充分的利用了水资源,同时减少了雨水天气下路面的积水,需要解释的是:这里的分流管9在道路铺设时进行埋设,且只有在遭遇边侧有下水道井口处允与施工,且分流管9的管道末端需要低于U型吸水管8的另一末端,这样设计后可以使得大雨天水流一旦漫过U型吸水管8的顶部时,便被分流部分水至下水道中,来避免水漫过承载板4,进而造成路面积水。
[0022]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细化U型吸水管8的安装方式,外框体301的其中一对内壁上开设有将其顶部贯穿的竖槽10,两个竖槽10内共同插设有安装杆11,U型吸水管8的弧形端固设在安装杆11上;承载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路体层(1)、砂石层(2)、浇筑隔框(3);所述浇筑隔框(3)的高度可调并由上至下将所述路体层(1)贯穿,其数量为若干个并成排设置在所述路体层(1)内,且其内部填充有鹅卵石(5);所述浇筑隔框(3)顶部与底部均设为开口并在其顶端开口搭载有与地面齐平的承载板(4),所述承载板(4)沿其厚度向贯穿有多个排水槽(6);所述砂石层(2)位于所述路体层(1)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绿色节能市政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隔框(3)包括沿竖直向设置的外框体(301)与内框体(302),所述内框体(302)活动插设在所述外框体(301)内,且所述外框体(301)底部的内边缘处固设有挡板一(303),所述内框体(302)顶部的外边缘处固设有挡板二(304),所述挡板二(304)的外壁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炜烨傅晓菁项文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禹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