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包括墙模板、第一拦截件及第二拦截件。墙模板具有第一底侧、相邻于第一底侧且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第一侧相邻于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第一拦截件设置于第一底侧,并具有第二底侧、相邻于第二底侧且呈相对设置的拦截侧及围绕侧,拦截侧与第一侧平齐,用于阻挡浇筑空间的混凝土从第一侧流向第二侧,第二底侧与基准面之间形成有缝隙,围绕侧用于与基准面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位于第一底侧下方。第二拦截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第二拦截件能够注入气体,以使第二拦截件产生形变并封堵缝隙。第二拦截件的安装及拆卸过程简单快捷,并且能够重复使用不产生建筑垃圾。垃圾。垃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浇筑墙体时,为了减少混凝土从模板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缝隙渗出,通常需要在模板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缝隙填充混凝土或砂浆或木板或塑料等封堵物,以将缝隙封堵。若通过上述封堵物封堵缝隙,拆卸模板后封堵物也随之破,无法重复使用,并且还会形成建筑垃圾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包括墙模板、第一拦截件及第二拦截件。所述墙模板具有第一底侧、相邻于所述第一底侧且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相邻于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所述第一拦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底侧,并具有第二底侧、相邻于所述第二底侧且呈相对设置的拦截侧及围绕侧,所述拦截侧与所述第一侧平齐,用于阻挡所述浇筑空间的混凝土从所述第一侧流向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底侧与基准面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围绕侧用于与所述基准面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底侧下方。所述第二拦截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拦截件能够注入气体,以使所述第二拦截件产生形变并封堵所述缝隙。
[0004]上述实施例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中,由于拦截侧与第一侧平齐,从浇筑空间中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的墙体形状平整。第二拦截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通过注入气体膨胀填充容置空间,能够将第一拦截件与基准面之间的缝隙封堵,以阻挡混凝土渗出。第二拦截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注入气体即可完成封堵缝隙,拆卸时,放出第二拦截件的气体,即可直接取出第二拦截件,以重复使用。第二拦截件的安装及拆卸过程简单快捷,并且能够重复使用不产生建筑垃圾。
[0005]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墙模板,能够与所述第一拦截件配合抵触所述第二拦截件,以阻挡所述第二拦截件与所述容置空间分离。
[0006]上述实施例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中,限位件能够阻挡与第一拦截件配合抵触第二拦截件,从而第二拦截件在注入气体膨胀时,不会由于膨胀力,使得第二拦截件朝远离浇筑空间方向移动,并与容置空间分离。
[0007]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墙模板包括板体及设置于所述板体底部的底部边肋,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板体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底侧为所述底部边肋靠近所述容置空间一侧,所述底部边肋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并抵触所述第二拦截件。
[0008]上述实施例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中,限位件穿设于底部边肋的连接孔,在第二拦截件膨胀时与限位件抵触,从而限位件与连接孔的孔壁相互作用,以通过限位件与连接孔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限位件稳定地设置于连接孔中。限位件的安装方式简单,并且能够
通过第二拦截件膨胀以将限位件稳定地设置于连接孔中,而限位件又能够阻挡第二拦截件与容置空间分离,限位件与第二拦截件相互配合,以使两者均能够保持稳定。
[000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当所述第二拦截件填充气体后能够抵推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底部边肋呈倾斜设置。
[0010]上述实施例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中,在第二拦截件注入气体膨胀时,由于第二拦截件与限位件相抵触,能够推动限位件,使得限位件相对于底部边肋呈倾斜设置。
[0011]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及弹性部,所述限位杆具有第一限位端及第二限位端,所述弹性部具有第一弹性端与第二弹性端,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一弹性端相接,所述限位杆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端抵触于所述第二拦截件,所述第二弹性端抵触于所述底部边肋,当所述限位杆相对所述底部边肋呈倾斜设置时,所述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并对所述限位杆施加回复力。
[0012]上述实施例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中,第一限位端与底部边肋会抵压弹性部,以使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此时弹性部会对限位杆的第一限位端施加回复力,该回复力会让限位杆的第二限位端朝浇筑空间及基准面方向抵推第二拦截件,以使第二拦截件能够更紧密地封堵缝隙。
[0013]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拦截件包括拦截部及连接部,所述拦截部与所述连接部相接,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拦截部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底侧位于所述拦截部背离所述墙模板一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墙模板连接,所述连接部及拦截部能够与所述基准面形成容置空间。
[0014]上述实施例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中,第一拦截件与底部边肋的接触面积大,第一拦截件能够与底部边肋连接更加稳定,并且连接方式也更多样。
[0015]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拦截件包括填充部及接头,所述填充部开设有与填充部内腔连通的开口,用于通过所述开口朝所述填充部内腔注入气体,所述接头设置于所述填充部的端部,用于封闭所述开口。
[0016]上述实施例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中,将接头从填充部取下,即可朝填充部的填充注入气体,通过接头封堵填充部的开口后,即可阻挡填充部内的气体泄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0017]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的材质为橡胶。
[0018]上述实施例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中,橡胶具有较佳的韧性以及弹性形变能够,能够有效地根据缝隙形状将缝隙封堵。并且,由于混凝土难以粘附于橡胶上,从而填充部即使与混凝土接触,也不会出现由于混凝土粘附在填充部上,导致下次使用第二拦截件时,需要先将填充部上的混凝土刮除的情况。
[001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的截面为圆形。
[002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顶及楼面模板,所述楼面模板设置于所述支顶的上端,所述墙模板与所述楼面模板连接,以使所述墙模板与基准面留有间距。
[0021]本申请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将第二拦截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后,通过注入气体第二拦截件膨胀以封堵间隙,从而防止浇筑空间中的混凝土渗漏。第二拦截件排出气体后即可进行回收以第二次使用,不仅安装拆卸过程简单快捷,还能够重复使用不产生建筑垃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方式中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2是图1中II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中部分墙模板、第一拦截件及第二拦截件的侧视图。
[0025]图4是图3中第二拦截件填充气体后的侧视图。
[0026]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方式中部分墙模板、第一拦截件、第二拦截件及限位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7]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方式中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的侧视图。
[0028]图7是图5中部分墙模板、第一拦截件、第二拦截件及限位件的侧视图。
[0029]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方式中部分底部边肋与限位件的俯视图。
[0030]图9至图10是图7中另一实施例方式的侧视图。
[0031]图11是部分第一拦截件的立体结构图。
[0032]图12是图7中增加第三拦截件的侧视图。
[0033]图13是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模板,具有第一底侧、相邻于所述第一底侧且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相邻于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第一拦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底侧,并具有第二底侧、相邻于所述第二底侧且呈相对设置的拦截侧及围绕侧,所述拦截侧与所述第一侧平齐,用于阻挡所述浇筑空间的混凝土从所述第一侧流向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底侧与基准面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围绕侧用于与所述基准面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底侧下方;第二拦截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拦截件能够注入气体,以使所述第二拦截件产生形变并封堵所述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墙模板,能够与所述第一拦截件配合抵触所述第二拦截件,以阻挡所述第二拦截件与所述容置空间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模板包括板体及设置于所述板体底部的底部边肋,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板体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底侧为所述底部边肋靠近所述容置空间一侧,所述底部边肋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并抵触所述第二拦截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当所述第二拦截件填充气体后能够抵推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底部边肋呈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底部缝隙封堵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岳根,李坚,刘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