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97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其导向支架固设于座椅底座上,安装底座固设于座椅底座上,安装底座上固设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座椅底座上方设置有坐垫,坐垫底部开设有容纳槽,且容纳槽与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容纳槽内设置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与座椅底座固定连接,坐垫一侧设置有靠背底座,靠背底座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杆上,且靠背底座一端延伸至容纳槽内与升降机构传动连接,靠背内开设有转动腔,转动腔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且靠背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与靠背底座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具有“人坐背升,人起背降”的特点,能够减小座椅在不使用时的空间占用。小座椅在不使用时的空间占用。小座椅在不使用时的空间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科技迅速发展,能提高人体舒适度座椅的大量出现,座椅的体积也不断地增大,座椅体积的增大会增加空间的占用率,同时购买座椅的费用也会逐渐增加,而导致座椅占用空间大的主要原因归根与靠背的存在以及其不可藏匿性,靠背占用了座椅的上部分空间。
[0003]目前国内的座椅大多具有靠背可调但不可收起和藏匿,体积较大,或靠背可折叠收起但需要手动进行折叠,操作较为麻烦。而在公开号为CN214258648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靠背可以隐藏的座椅,其能够在人们站起时,通过靠背框架的重量使靠背框架向下滑动,对靠背框架进行隐藏,然而其无法对椅背角度进行调节,影响使用者的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座椅靠背大多不可收纳或收纳过程较为麻烦。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对其进行结构设计的改进,使其在使用者坐于坐垫上方,利用坐垫下降的部分重力势能,通过升降机构将靠背升起;而在使用者离开坐垫后,靠背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完成收纳,从而达到座椅靠背的“人坐背升,人起背降”的特点,能够减小座椅在不使用时的空间占用,同时还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能够对靠背角度任意调节,提高了乘坐的舒适度。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其包括座椅底座、导向支架、坐垫、升降机构、靠背底座、角度调节机构和靠背,导向支架固设于座椅底座上,导向支架包括安装底座、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安装底座固设于座椅底座上,安装底座上固设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座椅底座上方设置有坐垫,坐垫底部开设有容纳槽,且容纳槽与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容纳槽内设置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与座椅底座固定连接,坐垫一侧设置有靠背底座,靠背底座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杆上,且靠背底座一端延伸至容纳槽内与升降机构传动连接,靠背内开设有转动腔,转动腔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且靠背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与靠背底座转动连接。
[000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底座上还固设有支撑杆,且安装底座、第一导向杆和支撑杆之间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000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向杆侧面开第一导轨槽,第一导轨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滑块固定件与所述容纳槽侧壁固定连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向杆侧面开设有第二导轨槽,第二导轨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滑块固定件与所述靠背底座固定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支座、绕线轮、第一转轴、第一转动齿轮、第一齿条、第一固定板、壳体、定滑轮和线绳,第一转轴支座固设于所述安装底座上,第一转轴支座上开设有转槽,绕线轮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转槽内,第一转轴支座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且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容纳槽侧壁固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齿条固设于第一固定板上,且第一齿条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绕线轮上方还设置有壳体,壳体与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连接,壳体下方固设有定滑轮,线绳一端与绕线轮固定连接,线绳另一端穿过定滑轮并与所述靠背底座固定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油压稳速器,油压稳速器包括稳速器固定件、缸体固定件、液压缸、活塞板、活塞推杆、稳速器接头和第一压缩弹簧,所述壳体内侧固设有稳速器固定件,缸体固定件固设于稳速器固定件和壳体内壁之间,缸体固定件上固设有液压缸,液压缸内开设有液压腔,液压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推杆一端与活塞板固定连接,活塞推杆另一端与稳速器接头固定连接,且稳速器接头固设于所述容纳槽顶壁,稳速器接头与液压缸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且第一压缩弹簧套设于活塞推杆上,液压腔一侧还开设有泄压通道,泄压通道通过两个以上的排油孔与液压腔连通,活塞推杆上还开设有导孔。
[001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复位底座、调节轴、手动摇杆、复位推杆、推杆滚子、第二转轴支座、第二转轴、大齿轮、调节器固定板、限位板、弧形齿条、滑杆和连杆,复位底座固设于所述靠背底座上,复位底座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轴,调节轴一端固设有手动摇杆,调节轴另一端固设有复位推杆,复位推杆上转动连接有推杆滚子,靠背底座上还固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转轴支座,第二转轴固设于第二转轴支座上,两个第二转轴支座外侧均设置有调节器固定板,调节器固定板固设于所述转动腔侧壁,且调节器固定板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调节器固定板远离第二转轴支座一侧固设有大齿轮,且大齿轮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支座上还转动连接有限位板和弧形齿条,限位板通过连杆与复位推杆固定连接,限位板上开设有直槽口,弧形齿条自由端通过滑杆与直槽口滑动连接,弧形条与大齿轮可以啮合。
[001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转轴上还固设有弹簧扣件,复位弹簧一端与弹簧扣件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
[0014]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二转轴支座内侧均设置有平面涡卷弹簧,且两个平面涡卷弹簧螺旋方向相反,平面涡卷弹簧内侧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平面涡卷弹簧外侧一端与调节器固定板侧壁固定连接。
[001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靠背内还设置有导向管道,导向管道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且导向管道底部与所述推杆滚子抵接,导向管道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滚轴。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设计巧妙,当使用者坐于坐垫上方,利用坐垫下降的部分重力势能,通过升降机构将靠背升起;而在使用者离开坐垫后,靠背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完成收纳,从而达到座椅靠背的“人坐背升,人起背降”的特点,能够减小座椅在不使用时的空间占用。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当使用者在靠背升起后,转动手动摇杆,使得大
齿板和小齿板分离,即可调节靠背角度;再次转动手动摇杆,即可实现调节角度的固定,结构简单,且机构空间占用率不高,使用者只需手动拨动相应开关,即可实现靠背倾角的调节,具有响应快速的优点。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平面涡卷弹簧及导向管道相互配合,当利用双平面涡卷弹簧复位后的靠背角度存在角度误差时,可进一步使用导向管道对角度进行精确调节,确保靠背角度的正确复位,从而减少靠背在下降时与其他构件的干涉。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的立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1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座椅底座(1)、导向支架(2)、坐垫(3)、升降机构(4)、靠背底座(5)、角度调节机构(6)和靠背(7),导向支架(2)固设于座椅底座(1)上,导向支架(2)包括安装底座(21)、第一导向杆(22)和第二导向杆(23),安装底座(21)固设于座椅底座(1)上,安装底座(21)上固设有第一导向杆(22)和第二导向杆(23),座椅底座(1)上方设置有坐垫(3),坐垫(3)底部开设有容纳槽(31),且容纳槽(31)与第一导向杆(22)滑动连接,容纳槽(31)内设置有升降机构(4),且升降机构(4)与座椅底座(1)固定连接,坐垫(3)一侧设置有靠背底座(5),靠背底座(5)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杆(23)上,且靠背底座(5)一端延伸至容纳槽(31)内与升降机构(4)传动连接,靠背(7)内开设有转动腔(71),转动腔(71)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6),且靠背(7)通过角度调节机构(6)与靠背底座(5)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21)上还固设有支撑杆(24),且安装底座(21)、第一导向杆(22)和支撑杆(24)之间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22)侧面开第一导轨槽(221),第一导轨槽(22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5),且第一滑块(25)通过第一滑块固定件(26)与所述容纳槽(31)侧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杆(23)侧面开设有第二导轨槽(231),第二导轨槽(23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7),且第二滑块(27)通过第二滑块固定件(28)与所述靠背底座(5)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转轴支座(401)、绕线轮(402)、第一转轴(403)、第一转动齿轮(404)、第一齿条(405)、第一固定板(406)、壳体(407)、定滑轮(408)和线绳(409),第一转轴支座(401)固设于所述安装底座(21)上,第一转轴支座(401)上开设有转槽(410),绕线轮(402)通过第一转轴(403)转动连接于转槽(410)内,第一转轴支座(401)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404),且第一转动齿轮(404)与第一转轴(403)固定连接,所述容纳槽(31)侧壁固设有第一固定板(406),第一齿条(405)固设于第一固定板(406)上,且第一齿条(405)与第一转动齿轮(404)啮合,绕线轮(402)上方还设置有壳体(407),壳体(407)与所述第一导向杆(22)固定连接,壳体(407)下方固设有定滑轮(408),线绳(409)一端与绕线轮(402)固定连接,线绳(409)另一端穿过定滑轮(408)并与所述靠背底座(5)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曳引式靠背自动升降响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还包括油压稳速器(8),油压稳速器(8)包括稳速器固定件(801)、缸体固定件(802)、液压缸(803)、活塞板(804)、活塞推杆(805)、稳速器接头(806)和第一压缩弹簧(807),所述壳体(407)内侧固设有稳速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帆陈柏瀚袁思蕖王达任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