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97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8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燃烧器包括:内火盖,限定出内混气室,且内火盖开设有与内混气室相连通的内火孔;中火盖,套设于内火盖的外侧,中火盖限定出中环混气室,中火盖开设有与中环混气室相连通的中环内火孔和中环外火孔,中环外火孔位于中环内火孔的外侧;外火盖,套设于中火盖的外侧,外火盖限定出外环混气室,外火盖开设有与外环混气室相连通的外环内火孔和外环外火孔,外环外火孔位于外环内火孔的外侧;点火针,位于中火盖与外火盖之间,点火针用于为中环外火孔点火,中环外火孔点火后,中环外火孔处的火焰能够依次传递至中环内火孔和内火孔,且中环外火孔处的火焰还能够依次传递至外环内火孔和外环外火孔处。环外火孔处。环外火孔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及燃气灶


[0001]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
,例如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燃气灶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烹饪用具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的厨房环境中,燃气灶的燃烧器能够利用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进而可以迅速的加热烹饪锅具。
[0003]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第一点火针,形成在中火盖、外火盖之间;第二点火针,形成在中火盖、外火盖之间;第一热电偶,形成在内火盖、中火盖之间;第二热电偶,形成在中火盖、外火盖之间。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相关技术中,燃烧器需要两个点火针实现三个火盖的点火,增加了燃烧器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以降低燃烧器的制作成本。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内火盖,限定出内混气室,且所述内火盖开设有与所述内混气室相连通的内火孔;中火盖,套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所述中火盖限定出中环混气室,所述中火盖开设有与所述中环混气室相连通的中环内火孔和中环外火孔,所述中环外火孔位于所述中环内火孔的外侧;外火盖,套设于所述中火盖的外侧,所述外火盖限定出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火盖开设有与所述外环混气室相连通的外环内火孔和外环外火孔,所述外环外火孔位于所述外环内火孔的外侧;点火针,位于所述中火盖与所述外火盖之间,所述点火针用于为所述中环外火孔点火,所述中环外火孔点火后,所述中环外火孔处的火焰能够依次传递至所述中环内火孔和所述内火孔,且所述中环外火孔处的火焰还能够依次传递至所述外环内火孔和所述外环外火孔处。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00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及燃气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1]点火针位于中火盖和外火盖之间,点火针点燃中环外火孔后,能够同时向外环内火孔和中环内火孔传递,外环内火孔再传递至外环外火孔,中环内火孔能够在传递至内火孔。这样通过一个点火针能够实现三个火盖的点火,进而形成五环火的形态。本公开实施例的燃烧器,减少点火针的数量,降低了燃烧器的装配难度,并能够减低燃烧器的制作成本。
[0012]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14]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气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气盘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下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中火盖)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中火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中火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中火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火盖(外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中火盖)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火盖(外火盖)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中火盖)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0、分气盘;101、下分气盘;102、分气通道;1021、第一分气通道;1022、第二分气通道;1023、第二分气通道的底壁;1024、第三分气通道;1025、第三分气通道的底壁;103、进气口;1031、第一进气口;1032、第二进气口;104、进气通道;105、二次空气通道;1051、第一二次空气通道;1052、第二二次空气通道;106、上分气片; 1061、出气通道;1062、空气出口;1063、格栅;107、连接配合部;1071、第一螺钉孔;1072、第二螺钉孔;20、外火盖;201、外环混气室;2011、外环外火孔;2012、外环内火孔;2013、外环外稳焰槽;2014、外环内稳焰槽;202、第二传火槽;2021、第三传火孔;2022、第四传火孔;2023、第二匀流孔;203、第二内侧壁;204、第二外侧壁;205、第二顶壁;30、中火盖;301、中环混气室;3011、中环内火孔;3012、中环外火孔;3013、中环稳焰槽;302、第一传火槽;3021、第一传火孔;3022、第二传火孔;303、第一内侧壁;304、第一外侧壁;305、第一顶壁;40、内火盖;401、内混气室;402、内火孔;403、鼻状凸起;404、切槽;4041、热电偶孔;405、热电偶;406、内环稳焰槽;50、火盖;501、混气室;5011、外侧火孔;5012、内侧火孔;5013、火孔组;5014、主火孔;5015、稳焰孔;50151、第一出火孔;50152、第二出火孔;5016、稳焰槽;502、火盖本体;5021、内侧壁;5022、外侧壁;5023、顶壁;5024、凹槽部; 5025、凸起部;5026、避让通道;503、连接筋;504、加强筋;5041、第一加强筋;5042、第二加强筋;505、连接部;5051、第三螺钉孔;506、凸起;507、第一火盖;5071、第一火孔;5072、第三火孔;508、第二火盖;5081、第二火孔;5082、第四火孔;509、第三火盖;
5091、第五火孔;60、点火针;601、点火帽;602、点火孔;603、第二避让槽;70、二次空气流道;701、第一二次空气流道;702、第二二次空气流道;703、燃气流道;80、炉头;801、第一侧壁;802、第二侧壁;803、第一避让槽;804、外环混气腔;805、内环混气腔;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火盖,限定出内混气室,且所述内火盖开设有与所述内混气室相连通的内火孔;中火盖,套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所述中火盖限定出中环混气室,所述中火盖开设有与所述中环混气室相连通的中环内火孔和中环外火孔,所述中环外火孔位于所述中环内火孔的外侧;外火盖,套设于所述中火盖的外侧,所述外火盖限定出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火盖开设有与所述外环混气室相连通的外环内火孔和外环外火孔,所述外环外火孔位于所述外环内火孔的外侧;点火针,位于所述中火盖与所述外火盖之间,所述点火针用于为所述中环外火孔点火,所述中环外火孔点火后,所述中环外火孔处的火焰能够依次传递至所述中环内火孔和所述内火孔,且所述中环外火孔处的火焰还能够依次传递至所述外环内火孔和所述外环外火孔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火帽,设于所述中火盖的外侧壁,并朝向所述外火盖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点火帽与所述点火针对应设置,以实现所述点火针对所述中环外火孔的点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火盖的外侧壁还开设有与所述中环混气室相连通的点火孔,所述点火孔位于所述点火帽的下方,且所述点火孔与所述点火针对应设置,以配合所述点火针和所述点火帽点火;其中,所述点火孔对应的所述中火盖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点火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火盖还设有与所述中环混气室相连通的中环稳焰槽,所述中环稳焰槽沿所述中火盖的周向延伸,所述中环稳焰槽位于所述中环外火孔的下方;其中,所述点火孔位于所述中环稳焰槽的上方,所述点火孔点火后,所述点火孔处的火焰通过所述中环稳焰槽沿所述中火盖的周向点燃所述中环外火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火盖还开设有与所述中环混气室相连通的第一传火槽,所述第一传火槽用于在所述中环内火孔与所述中环外火孔之间传火;其中,所述第一传火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传火槽沿所述中火盖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火盖包括:第一内侧壁,呈环形,开设有所述中环内火孔,并开设有与所述中环混气室相连通的第一传火孔;第一外侧壁,呈环形,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壁的外侧,开设有所述中环外火孔,并开设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善通方松青劳春峰贺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