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包括锅盖、重锤式限压阀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限压阀包括具有出汽口的排汽管和可分离地封堵所述出汽口的阀体;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推钮、转换机构和触动件,推钮设置为可被操作地接合至锅盖上;触动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阀体向上移动以离开所述出汽口;转换机构关联所述推钮和触动件,并将所述推钮的推力转换成所述触动件的向上移动;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连杆组件以及能够绕定轴线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经由连杆组件耦合所述推钮,并受所述推钮的推力驱动作旋转运动,所述转动件和触动件之间通过凸轮结构配合,以将所述转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触动件的向上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作方便的优点。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锅及其盖体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锅及其盖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压力锅通过维持锅内一定的压力,在一定压力环境下进行食物烹饪,可以加快烹饪速度,提高烹饪的热效率;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需要将锅内压力完全释放后才能够打开锅盖。现有电压力锅释放锅内压力的方式一般是等待压力锅自然降温以降低锅内压力;或者通过排汽管进行排汽,使得锅内压力降低至于锅外压力相同,方便使用者安全地打开锅盖。
[0003]通过排汽管进行排汽主要有如下实现方案:在重锤座的周边设置凸筋,在重锤的底部设置斜边结构,通过手动或者电磁阀推动重锤转动,使得斜边沿着凸筋运动,从而将重锤顶起,实现排汽管排汽。
[0004]在实现和使用上述电压力锅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采用手动方式推动重锤时,用户的手部离排汽位置较近,容易烫伤用户;采用电磁阀推动重锤,需要增加电磁阀以及相应的控制电路,造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泄压排汽,且操作方便,不会造成用户烫伤的压力锅及其盖体组件。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包括锅盖、重锤式限压阀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限压阀包括具有出汽口的排汽管和可分离地封堵所述出汽口的阀体;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
[0008]推钮,其设置为可被操作地接合至锅盖上;触动件,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阀体向上移动以离开所述出汽口;和转换机构,其关联所述推钮和触动件,并将所述推钮的推力转换成所述触动件的向上移动;
[0009]其中,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连杆组件以及能够绕定轴线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经由连杆组件耦合所述推钮,并受所述推钮的推力驱动作旋转运动,所述转动件和触动件之间通过凸轮结构配合,以将所述转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触动件的向上移动。
[0010]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完善为:
[0011]优选地,所述凸轮结构包括:形成在转动件顶部的上凸轮部;和形成在触动件底部的下凸轮部,所述上凸轮部和下凸轮部相适配。
[0012]优选地,所述触动件和锅盖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为,允许所述触动件上下移动而限制其随所述转动构件转动。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插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槽和限位柱中其一设置在锅盖上,另一设置在触动件上。
[0013]优选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受所述推钮驱动而沿设定路径移动的第一连杆;沿设定轴线转动的第二连杆;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转动件和第二连杆的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一
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依次活动连接;其中,所述推钮抵靠在第一连杆上,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移动;其中,所述转动件具有一朝向第三连杆一侧延伸的第一延设部,所述第三连杆与该第一延设部活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杆具有:第一枢接部,其与所述第一连杆枢接;第二枢接部,其与所述锅盖枢接;以及第三枢接部,其与所述第三连杆枢接;所述第一连杆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枢接部适配的腰型孔,所述第一枢接部嵌入该腰型孔内,并能够在该腰型孔内转动的同时产生滑动;所述第三连杆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枢接部适配的一腰型孔,所述第三枢接部嵌入该腰型孔内,并能够在该腰型孔内转动的同时产生滑动;所述第三连杆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延设部适配的另一腰型孔,所述第一延设部嵌入该腰型孔内,并能够在该腰型孔内转动的同时产生滑动。
[0014]优选地,所述锅盖具有供用户握持操作的握持部,所述推钮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转动件设置为,沿所述排汽管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触动件的顶部具有顶压部,所述顶压部抵靠在阀体的底部。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压力锅,其包括盖体组件和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具有用于扣合连接盖体组件的锅牙,所述盖体组件具有浮子阀以及受所述锅牙触动的互锁装置;所述盖体组件为上述盖体组件。
[001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互锁装置包括锁片和用于抵靠锅牙的顶压部,在转动盖体组件进行开合盖时,所述顶压部沿锅牙移动以驱动所述锁片在锅盖上往复移动。
[001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朝向锁片一侧延伸的第二延设部,所述锁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延设部适配的拨动部,所述拨动部设置为,在所述锁片沿规定方向移动时能够拨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以使得所述阀体下落以封堵所述出汽口。
[0018]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采用能够滑动的推钮对压力锅进行排气泄压,只需将推钮滑到泄压位置,就能够将重锤式限压阀的阀体顶起,使其脱离排汽管的出汽口,操作方便。同时,本专利技术在排汽时可以释放推钮,无需一直按住推钮即可持续排汽,即安全又省力。
[0020]2.本专利技术排汽完成后,旋转锅盖即可利用锁片的移动拨动转动件转动,进而实现了阀体的复位,重新封堵在排汽管的出汽口上,其结构既简单,而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图1为实施例一中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
[0024]图3为实施例一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盖体组件的装配视图一。
[0025]图4为实施例一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盖体组件的装配视图二。
[0026]图5为实施例一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盖体组件的装配视图三。
[0027]图6为实施例一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盖体组件的装配结构的爆炸视图。
[0028]图7是实施例一中触动件的结构视图。
[0029]图8是实施例一中转动件的结构视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锅盖;101.握持部;102.顶盖;103.金属盖;104.下盖;105.导向柱;2.重锤式限压阀;201.阀体;202.排汽管;3.压力调节装置;301.推钮;302.第一连杆;303.第二连杆;304.第三连杆;305.转动件;305a.上凸轮部.305b.第一延设部;305c.第二延设部;306.触动件;306a.下凸轮部;306b.顶压部;4.互锁装置;401.锁片;402.抵接部;403.弹簧;5.浮子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4]除非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包括锅盖、重锤式限压阀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限压阀包括具有出汽口的排汽管和可分离地封堵所述出汽口的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推钮,其设置为可被操作地接合至锅盖上;触动件,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阀体向上移动以离开所述出汽口;和转换机构,其关联所述推钮和触动件,并将所述推钮的推力转换成所述触动件的向上移动;其中,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连杆组件以及能够绕定轴线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经由连杆组件耦合所述推钮,并受所述推钮的推力驱动作旋转运动,所述转动件和触动件之间通过凸轮结构配合,以将所述转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触动件的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结构包括:形成在转动件顶部的上凸轮部;和形成在触动件底部的下凸轮部,所述上凸轮部和下凸轮部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件和锅盖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为,允许所述触动件上下移动而限制其随所述转动构件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插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槽和限位柱中其一设置在锅盖上,另一设置在触动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受所述推钮驱动而沿设定路径移动的第一连杆;沿设定轴线转动的第二连杆;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转动件和第二连杆的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依次活动连接;其中,所述推钮抵靠在第一连杆上,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移动;其中,所述转动件具有一朝向第三连杆一侧延伸的第一延设部,所述第三连杆与该第一延设部活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中锋,肖勇,李福惠,张冒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