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83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包括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等。该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主要升降装置、前后俯仰装置、水平回转装置,水平移动装置等四个自由度部分组成,大型平面镜安装面与升降装置通过零点定位器连接,实现上下位移的调整,升降装置固定在前后俯仰装置上,通过驱动前后俯仰装置,实现平面反射镜的前后俯仰角度的调整,前后俯仰装置固定在水平回转装置上,驱动水平回转装置,实现水平方向回转角度的调整,水平回转装置固定在水平移动装置上,驱动水平移动装置,实现水平位移的调整功能,各个自由度独立控制并各自定位精度高,从而具备四维高定位精度的调整功能。精度的调整功能。精度的调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

技术介绍

[0002]在光学领域当中,在做实验的时候平面反射镜需要调整,尤其对大型平面镜这领域,目前市场上有的调整架的定位精度较低,无法满足高定位精度的使用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明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
[0003]为此,我们提出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包括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升降装置、前后俯仰装置、水平回转装置、水平移动装置、俯仰底板、第一支撑侧轴承座、第一滚珠丝杠、第一滑块、螺母固定座、第一螺母、第一直线导轨、第一固定侧轴承座、第一联轴器、第一伺服电机、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左侧肋板、右侧肋板、支撑座、旋转轴、大齿轮、小齿轮、第二涡轮蜗杆减速器、第二伺服电机、旋转底板、第二支撑侧轴承座、连接板、凸轮随动器固定板、凸轮随动器、第一安装座、第三伺服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二联轴器、第二固定侧轴承座、第二滚珠丝杠、第二螺母、滑动槽、第一过渡支架、第二滑块、第二直线导轨、移动滑鞍、回转支撑、过渡垫、第三支撑侧轴承座、第三直线导轨、第三滑块、基座、第二过渡支架、第三螺母、第三滚珠丝杠、第三固定侧轴承座、第三联轴器、第二安装座、第二减速器、第四伺服电机,平面反射镜通过零点定位器与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连接在一起,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第一直线导轨固定在俯仰底板上,第一滚珠丝杠通过第一支撑侧轴承座和第一固定侧轴承座固定在俯仰底板上,第一螺母通过螺母固定座与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连接在一起,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固定在俯仰底板上,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滚珠丝杠的输入端连接;
[0006]所述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入端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左侧肋板和右侧肋板的一端与俯仰底板连接在一起,旋转轴设置在支撑座上,支撑座与旋转底板连接在一起,大齿轮固定旋转轴上,小齿轮固定在第二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上,第二涡轮蜗杆减速器设置在旋转底板上,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
[0007]所述回转支撑的旋转部分通过过渡垫与旋转底板连接在一起,回转支撑的本体固定在移动滑鞍上,凸轮随动器通过凸轮随动器固定板与旋转底板连接在一起,滑动槽底板设置在第一过渡支架上,第二螺母固定在第一过渡支架上,第二滚珠丝杠分别由第二支撑侧轴承座和第二固定侧轴承座固定在移动滑鞍上,第一减速器通过第一安装座固定在移动滑鞍上,同时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滚珠丝杠连接,第一减速器的输入端与第三伺服电机连接;
[0008]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固定在移动滑鞍上,第二滑块通过连接板与第一过渡支架固定在一起,第三直线导轨固定在基座上,移动滑鞍固定在第三滑块上,第三滚珠丝杠通过第三支撑侧轴承座和第三固定侧轴承座固定在基座上,第二减速器通过第二安装座固定在基座上,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第三联轴器与第三滚珠丝杠连接在一起,第二减速器的输入端与第四伺服电机连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所述左侧肋板和右侧肋板的另一端与旋转轴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并与旋转轴连成一个整体。
[0010]进一步,所述旋转轴通过深沟球轴承固定在支撑座上。
[0011]进一步,所述滑动槽两侧内壁与凸轮随动器配合,凸轮随动器可以沿着滑动槽的内壁滑动。
[0012]进一步,所述滑动槽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过渡支架上。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主要升降装置、前后俯仰装置、水平回转装置,水平移动装置等四个自由度部分组成,大型平面镜安装面与升降装置通过零点定位器连接,实现上下位移的调整,升降装置固定在前后俯仰装置上,通过驱动前后俯仰装置,实现平面反射镜的前后俯仰角度的调整,前后俯仰装置固定在水平回转装置上,驱动水平回转装置,实现水平方向回转角度的调整,水平回转装置固定在水平移动装置上,驱动水平移动装置,实现水平位移的调整功能,各个自由度独立控制并各自定位精度高,从而具备四维高定位精度的调整功能。
附图说明
[00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装置的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前后俯仰装置的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水平回转装置的结构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水平移动装置的结构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2、升降装置;21、俯仰底板;22、第一支撑侧轴承座;23、第一滚珠丝杠;24、第一滑块;25、螺母固定座;26、第一螺母;27、第一直线导轨;28、第一固定侧轴承座;29、第一联轴器;210、第一伺服电机;211、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3、前后俯仰装置;31、左侧肋板;32、右侧肋板;33、支撑座;34、旋转轴;35、大齿轮;36、小齿轮; 37、第二涡轮蜗杆减速器;38、第二伺服电机;39、旋转底板;4、水平回转装置;41、第二支撑侧轴承座;42、连接板;43、凸轮随动器固定板;44、凸轮随动器;45、第一安装座;46、第三伺服电机;47、第一减速器;48、第二联轴器;49、第二固定侧轴承座;410、第二滚珠丝杠;411、第二螺母; 412、滑动槽;413、第一过渡支架;414、第二滑块;415、第二直线导轨; 416、移动滑鞍;417、
回转支撑;418、过渡垫;5、水平移动装置;51、第三支撑侧轴承座;52、第三直线导轨;53、第三滑块;54、基座;55、第二过渡支架;56、第三螺母;57、第三滚珠丝杠;58、第三固定侧轴承座; 59、第三联轴器;510、第二安装座;511、第二减速器;512、第四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如图1

图5所示,包括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1、升降装置2、前后俯仰装置3、水平回转装置4、水平移动装置5、俯仰底板21、第一支撑侧轴承座22、第一滚珠丝杠23、第一滑块24、螺母固定座25、第一螺母26、第一直线导轨27、第一固定侧轴承座28、第一联轴器29、第一伺服电机210、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211、左侧肋板31、右侧肋板32、支撑座33、旋转轴34、大齿轮35、小齿轮36、第二涡轮蜗杆减速器37、第二伺服电机38、旋转底板39、第二支撑侧轴承座41、连接板 42、凸轮随动器固定板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平面反射镜四维高精度调整台,包括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1)、升降装置(2)、前后俯仰装置(3)、水平回转装置(4)、水平移动装置(5)、俯仰底板(21)、第一支撑侧轴承座(22)、第一滚珠丝杠(23)、第一滑块(24)、螺母固定座(25)、第一螺母(26)、第一直线导轨(27)、第一固定侧轴承座(28)、第一联轴器(29)、第一伺服电机(210)、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211)、左侧肋板(31)、右侧肋板(32)、支撑座(33)、旋转轴(34)、大齿轮(35)、小齿轮(36)、第二涡轮蜗杆减速器(37)、第二伺服电机(38)、旋转底板(39)、第二支撑侧轴承座(41)、连接板(42)、凸轮随动器固定板(43)、凸轮随动器(44)、第一安装座(45)、第三伺服电机(46)、第一减速器(47)、第二联轴器(48)、第二固定侧轴承座(49)、第二滚珠丝杠(410)、第二螺母(411)、滑动槽(412)、第一过渡支架(413)、第二滑块(414)、第二直线导轨(415)、移动滑鞍(416)、回转支撑(417)、过渡垫(418)、第三支撑侧轴承座(51)、第三直线导轨(52)、第三滑块(53)、基座(54)、第二过渡支架(55)、第三螺母(56)、第三滚珠丝杠(57)、第三固定侧轴承座(58)、第三联轴器(59)、第二安装座(510)、第二减速器(511)、第四伺服电机(512),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反射镜通过零点定位器与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1)连接在一起,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1)固定在第一滑块(24)上,第一直线导轨(27)固定在俯仰底板(21)上,第一滚珠丝杠(23)通过第一支撑侧轴承座(22)和第一固定侧轴承座(28)固定在俯仰底板(21)上,第一螺母(26)通过螺母固定座(25)与带零点定位座的滑鞍(1)连接在一起,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211)固定在俯仰底板(21)上,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211)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29)与第一滚珠丝杠(2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涡轮蜗杆减速器(211)的输入端与第一伺服电机(210)连接,左侧肋板(31)和右侧肋板(32)的一端与俯仰底板(21)连接在一起,旋转轴(34)设置在支撑座(33)上,支撑座(33)与旋转底板(39)连接在一起,大齿轮(35)固定旋转轴(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雷
申请(专利权)人:雷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