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77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6
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包,换热板包括:换热板本体。换热板本体内有换热流道,换热流道包括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与第一电池模组换热,第二换热流道与第二电池模组换热,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沿换热板本体的中轴线对称,第一换热流道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换热流道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沿中轴线对称。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板,通过在电池包上设置换热板,来对电池包进行换热,使整个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不会出现较大的温差,从而对电池包的工况温度进行控制与调整。与调整。与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动力电池系统加热主要有液热加热、PTC加热与加热膜加热三种,其中PTC加热与加热膜加热速率较慢温差较大,且只能加热,而液冷加热速率快,夏天可以冷却,温差较小,因此更受推崇,但都存在低温工况温差较大,流阻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可以解决电池包液热/冷方案低温工况温差大和流阻大的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包括:换热板本体。换热板本体包括:换热流道。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具体地,换热板是用于对电池包加热;换热流道包括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与第一电池模组换热,第二换热流道与第二电池模组换热,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沿换热板本体上下方向的中轴线对称,第一换热流道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换热流道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沿中轴线对称。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通过在电池包上设置换热板,来对电池包进行换热,从而对电池包的工况温度进行控制与调整。通过对不同的电池模组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换热流道,来对电池模组进行即时换热,尽可能的保证每个电池模组的进出水温度相近,使得整个电池模组的换热达到均衡,不会出现较大的温差。另外,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以及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都采用对称设计,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因进出水分布不均导致电池包内部分区域热量堆积或温差较大的问题,从而达到均衡换热的效果,同时,每一个换热流道都具有相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这样的设计,可以尽可能的保证进出水同时到达换热流道所覆盖区域的电池模组,使得不同区域的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降到最低,从而控制整个电池包的工况温度。
[0006]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换热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或者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组,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包括多个支流道,每个所述支流道均构造出一个换热区域,多个所述换热区域与多个电芯组一一相对。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还包括:第一进水流道,所述第一进水流道具有多个出水端,多个所述出水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流道连通,以使多个所述支流道并联。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包括第二进水流道,所述第一进水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水流道对称设置在所述换热板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进水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水流道均与所述中轴线平行。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还包括多个第一出水流道,每个所述第一出水流道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进水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流道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流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出水流道分别包括第一直线流道和第二直线流道,所述第一直线流道和所述第二直线流道共线且联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直线流道和所述第二直线流道的交汇处。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板本体具有换热区域和非换热区域,所述换热流道位于所述换热区域内,所述非换热区域内具有多个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沿横向或者纵向延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槽,所述加强槽内具有封闭空间,所述加强槽上形成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封闭空间连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板本体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上层板的外周沿具有第一焊接区域,所述下层板的外周沿具有第二焊接区域,所述第一焊接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焊接区域形成有透气槽。
[001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电池包包括:壳体、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位于壳体内,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换热板位于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的上方和/或下方。也就是说,换热板可以设置于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的上方,或者是设置于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的下方,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的上方和下方,换热板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安排。
[0016]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通过设有上述实施例的换热板,通过在电池包中设置上述的换热板,电池包便可以直接利用换热板对在壳体内的电池模组进行换热,从而对电池包整体的工况温度进行控制与调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的下层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的下层板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的上层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的上层板正视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换热板;
[0023]1、换热板本体;
[0024]10、换热流道;11、第一换热流道;101、第一进水口;102、第一出水口;103、支流道;104、第一进水流道;105、第一出水流道;1051、第一直线流道;1052、第二直线流道;21、第二换热流道;201、第二进水口;202、第二出水口;203、第二进水流道;
[0025]20、换热区域;
[0026]30、非换热区域;31、加强结构;301、加强槽;3011、透气孔;
[0027]40、上层板;41、第一焊接区域;
[0028]50、下层板;51、第二焊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100),用于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板本体(1),所述换热板本体(1)内形成有换热流道(10),所述换热流道(10)包括第一换热流道(11)和第二换热流道(21),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1)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流道(21)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换热,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1)和所述第二换热流道(21)沿所述换热板本体(1)上下方向的中轴线对称,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1)具有第一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水口(102),所述第二换热流道(21)具有第二进水口(201)和第二出水口(202),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101)和所述第二进水口(201)、所述第一出水口(102)和第二出水口(202)均沿所述中轴线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或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组,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1)包括多个支流道(103),每个所述支流道(103)均构造出一个换热区域,多个所述换热区域与多个电芯组一一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1)还包括:第一进水流道(104),所述第一进水流道(104)具有多个出水端,多个所述出水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流道(103)连通,以使多个所述支流道(103)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21)包括第二进水流道(203),所述第一进水流道(104)和所述第二进水流道(203)对称设置在所述换热板本体(1)的两侧,所述第一进水流道(104)和所述第二进水流道(203)均与所述中轴线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1)还包括多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杨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