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47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廉价地将人或物运送至1万米以上的高度。飞行系统(1)具有:气球(11);从气球(11)向下方垂下的多个吊绳(12);以及安装于多个吊绳(12)的下端的舱(13)。舱(13)的主体由层叠体的壁构成,该层叠体的壁包含:纤维强化塑料层,其起到将舱(13)保持为水密和气密并且保持舱(13)的形状的作用;紫外线阻断层,其降低向舱(13)内透过的紫外线量;隔热层,其降低从舱(13)的内侧向外侧散热的热量;以及粘性层,其在纤维强化塑料层产生了龟裂或者孔的情况下进入该龟裂或者孔而进行堵塞。在舱(13)的主体的侧壁设置有1组以上的配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的2个为1组的舱口。口。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过气球使人、物飞行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存在通过利用气球使收纳了人的舱飞行而能够进行人的空中移动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有人飞行机,该有人飞行机具有利用气球悬吊收纳有人的飞行机主体而使其飞行的构造。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97345号公报
[0004]气球是比较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从地上飞到5万米左右的高度。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想到了利用气球廉价地将人或物运送至1万米以上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廉价地将人或物运送至1万米以上的高度的机构。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舱作为第1方式,该舱通过气球而飞行,其中,该舱具有利用壁体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的主体,该壁体具有作为比周围厚的带状的区域的强化部分。
[0007]在第1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方式:所述强化部分和所述主体的壁体的与所述强化部分相邻的部分一体地成型。
[0008]在第1或第2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3方式:所述主体的壁体是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
[0009]另外,本专利技术作为第4方式提出了一种舱,其通过气球飞行,该舱具有:支柱,其被所述气球悬吊;板状体,其安装于所述支柱,在与所述支柱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的方向上扩展;以及主体,其通过安装于所述支柱的壁体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
[0010]在第4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5方式:所述板状体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主体的地板。
[0011]在第1方式至第5方式中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6方式:所述主体的壁体由层叠体形成,该层叠体包含在产生了龟裂或孔的情况下进入该龟裂或该孔并堵塞的层。
[0012]在第6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8方式:所述层叠体包含降低从所述舱的外侧向内侧透过的紫外线的量的紫外线阻断层。
[0013]在第6或第7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8方式:所述层叠体包含纤维强化塑料的层。
[0014]在第6方式至第8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9方式:所述层叠体包含减少从所述主体的内侧向外侧的热传导的隔热层。
[0015]在第1方式至第9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0方式:该舱具有1对以上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壁体的相互对置的位置的能够供乘员出入的2个为1对的舱口。
[0016]在第10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1方式:所述舱口具有聚碳酸酯的盖体。
[0017]在第1方式至第11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2方式:该舱具有用于将乘员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固定机构。
[0018]在第1方式至第12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3方式,该舱具有从所述主体向下方放出的降落伞,该降落伞具有:伞体,其受到流体的力而扩散,并捕捉流体;吊绳,其将所述伞体与所述主体连结;以及配重,其安装于所述伞体。
[0019]在第1方式至第13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4方式,该舱具有:压载箱;压载排出装置,其从所述压载箱排出压载;气体排出装置,其从所述气球的球皮排出轻量气体;高度确定装置,其确定所述主体的高度;以及控制装置,其在由所述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低的情况下,使所述压载排出装置进行压载的排出,在由所述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高的情况下,使所述气体排出装置进行轻量气体的排出。
[0020]在第1方式至第14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5方式,该舱具有:操作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由乘员操作而进行动作;以及被操作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与由所述乘员操作的所述操作部件的动作联动地进行动作。
[0021]在第1方式至第15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6方式,该舱具有:第1部件,其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该第2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联动地进行移动。
[0022]在第1方式至第15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7方式,该舱具有:第1部件,其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随着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该第2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的连结被解除。
[0023]在第1方式至第15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8方式,该舱具有:第1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电磁铁,随着所述电磁铁的磁力降低,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的连结被解除。
[0024]在第1方式至第18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9方式:该舱具有吸收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0025]在第19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0方式:该舱具有:二氧化碳浓度计,其测量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计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运转。
[0026]在第1方式至第20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1方式,该舱具有:储气瓶开闭装置,其对收纳含氧气体的储气瓶进行开闭;氧浓度计,其测量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氧的浓度;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氧浓度计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所述储气瓶开闭装置的动作。
[0027]在第1方式至第21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2方式:该舱具有将所述主体的内侧的热向外侧传导来促进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结露
的结露促进部件。
[0028]在第1方式至第22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3方式:在所述主体的壁面具有根据所述主体内的乘员的操作而独立地开闭的呈层状配置的多个盖体。
[0029]在第1方式至第23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4方式:该舱具有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设置于在视场角内包含所述主体的位置。
[0030]在第1方式至第24方式的任意方式的舱室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5方式,该舱具有:宇宙线量计,其测量所述主体中的宇宙线量;以及存储装置,其存储表示所述宇宙线量计的测量结果的数据。
[0031]在第1方式至第25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6方式:所述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为球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形状、或者圆筒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形状。
[0032]另外,本专利技术作为第27方式提供一种降落伞,其具有:伞体,其受到流体的力而扩散,捕捉流体;绳体,其一个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其通过气球而飞行,其中,该舱具有利用壁体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的主体,该壁体具有作为比周围厚的带状的区域的强化部分,该舱是所述强化部分和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强化部分相邻的壁体一体成型的塑料或金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该舱是所述强化部分和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强化部分相邻的壁体一体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所述主体的壁体由层叠体形成,该层叠体包含在产生了龟裂或孔的情况下进入该龟裂或该孔而进行堵塞的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其中,所述层叠体包含降低从所述舱的外侧向内侧透过的紫外线的量的紫外线阻断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其中,所述层叠体包含纤维强化塑料的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其中,所述层叠体包含降低从所述主体的内侧向外侧的热传导的隔热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该舱具有1对以上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壁体的相互对置的位置的能够供乘员出入的2个为1对的舱口。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舱,其中,所述舱口具有聚碳酸酯的盖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该舱具有用于将乘员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固定机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该舱具有从所述主体向下方放出的降落伞,该降落伞具有:伞体,其受到流体的力而扩散,并捕捉流体;吊绳,其将所述伞体与所述主体连结;以及配重,其安装于所述伞体。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该舱具有:压载箱;压载排出装置,其从所述压载箱排出压载;气体排出装置,其从所述气球的球皮排出轻量气体;高度确定装置,其确定所述主体的高度;以及控制装置,其在由所述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低的情况下,使所述压载排出装置进行压载的排出,在由所述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高的情况下,使所述气体排出装置进行轻量气体的排出。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操作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由乘员操作而进行动作;以及被操作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与由所述乘员操作的所述操作部件的动作联动地进行动作。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该舱具有:第1部件,其可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谷圭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岩谷技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