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896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制备外延层;S2、在外延层上制备第一硬掩膜层;S3、离子注入形成P阱区域;S4、制备N+Spacer;S5、离子注入形成N+区域;S6、制备JFET区域;S7、制备P+区域;S8、依次制备栅氧层、Poly层和ILD层;S9、制备侧墙;S10、制备source金属,侧墙隔离Poly层与source金属,source金属与N+区域和P+区域同时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通过刻蚀出侧墙形成隔离绝缘层,可以大大降低隔离绝缘层的厚度,从而可以保证器件功能正常的同时,缩小元胞尺寸,增加器件的过流能力。增加器件的过流能力。增加器件的过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产品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功率MOSFET(金属

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作为常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目前绝大多数功率MOSFET的制造材料为硅,但由于硅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很难将功率MOSFET器件的电压以及电流密度再进行提升。SiC(碳化硅)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物理性能上相比硅材料有很大的优势。基于SiC材料制作的功率MOSFET器件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
[0003]由于SiC的物理特性,制作大尺寸的晶圆成为了难题。在现有的晶圆尺寸下(4吋,6吋),想要充分发挥SiC MOSFET器件的性能,必须将元胞尺寸尽可能减小,以提高电流密度和减小导通阻抗。但是,元胞中的JFET区域尺寸不能过多缩小,否则会显著增加导通阻抗。
[0004]图6为使用目前常见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SiC平面MOSFET器件结构横截面,ILD(隔离氧化层)使用光罩板光刻的方式刻出金属与N+区的接触孔,并同时刻穿N+区,使金属能够接触到P+区域。同时,一定厚度的ILD还作为栅极(栅氧和POLY)和source金属的绝缘隔离层,保证器件功能正常。
[0005]现有技术的制造过程如下:
[0006]1、在晶向为<11

20>的4H

SiC衬底100上生长外延层101,如图5a所示;
[0007]2、在外延层101上使用CVD(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形成硬掩膜层102,如图5b所示;
[0008]3、光刻刻蚀打开硬掩膜层P阱区域,除去光刻胶后离子注入形成P阱区域 103,如图5c所示;
[0009]4、使用CVD方法生长一定厚度的隔离层,之后向下刻蚀相同厚度的隔离层形成N+Spacer 104,如图5d所示;
[0010]5、离子注入形成N+区域105,之后去除N+Spacer 104和硬掩膜层102,如图5e所示;
[0011]6、生长新的硬掩膜层,光刻刻蚀打开硬掩膜层JFET区域,除去光刻胶后离子注入形成JFET区域106,之后去除硬掩膜层,如图5f所示;
[0012]7、生长新的硬掩膜层,光刻刻蚀打开硬掩膜层P+区域,除去光刻胶后离子注入形成P+区域107,之后去除硬掩膜层,如图5g所示;
[0013]8、热氧生长栅氧层108,之后淀积Poly层109,光刻刻蚀打开source接触孔区域,随后依次刻蚀109,108直到外延层101表面,然后除去光刻胶,如图 5h所示;
[0014]9、使用LPCVD(低压力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隔离氧化层,光刻刻蚀打开source接触孔区域,然后刻蚀隔离氧化层至外延层101表面,形成ILD层 110,继续向下刻蚀外延层101,直至N+区域105被刻穿,使接触孔接触到P+ 区,107,然后除去光刻胶,如图5i所示;
[0015]10、淀积金属111,如图5j所示。
[0016]由于光罩板制造精度、光刻时的对准以及刻蚀精度等因素的影响,若采用光罩板
光刻的方式,设计时必须留有一定的裕量来保证结构的正确。如图6中的长度“a”所示,如果设计时为了使元胞更小而将“a”的长度设计的太短,则在制造器件时,可能会因为偏差导致ILD被刻蚀过多,从而将POLY与Source 金属区域连接在一起,导致Gate

Source短路的问题。
[0017]若为了保证器件功能正常而适当的给长度“a”增加裕量,又会使元胞的尺寸随之增加,从而降低了器件的过电流能力,增大了导通电阻。

技术实现思路

[0018]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目的是保证器件功能正常的同时,缩小元胞尺寸,增加器件的过流能力。
[001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0020]S1、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制备外延层;
[0021]S2、在外延层上制备第一硬掩膜层;
[0022]S3、在硬掩膜层上刻蚀出第一沟槽,然后在第一沟槽内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阱区域;
[0023]S4、制备N+Spacer;
[0024]S5、采用离子注入形成N+区域,然后去除N+Spacer和第一硬掩膜层;
[0025]S6、制备JFET区域;
[0026]S7、制备P+区域;
[0027]S8、依次制备栅氧层、Poly层和ILD层,光刻刻蚀打开source接触孔区域,然后依次刻蚀栅氧层、Poly层和ILD层直到外延层表面;
[0028]S9、制备侧墙;
[0029]S10、制备source金属,侧墙隔离Poly层与source金属,source金属与N+ 区域和P+区域同时接触。
[0030]所述步骤S9包括:
[0031]S901、制备第一侧墙;
[0032]S902、制备第二侧墙,第二侧墙位于第一侧墙内侧。
[0033]所述步骤S901中,采用CVD工艺生长第一隔离氧化层,然后向下刻蚀第一隔离氧化层,形成第一侧墙。
[0034]所述步骤S902中,采用CVD工艺生长第二隔离氧化层,然后向下刻蚀第二隔离氧化层,形成第二侧墙。
[0035]所述步骤S1中,所述衬底的材质为4H

SiC,晶向为<11

20>。
[0036]所述步骤S2中,采用LPCVD工艺,在外延层上形成第一硬掩膜层。
[0037]所述步骤S4中,采用CVD工艺生长一定厚度的隔离层,之后向下刻蚀相同厚度的隔离层形成N+Spacer。
[0038]所述步骤S6中,生长第二硬掩膜层,光刻刻蚀打开第二硬掩膜层JFET区域,离子注入后形成JFET区域,之后去除第二硬掩膜层。
[0039]所述步骤S7中,生长第三硬掩膜层,光刻刻蚀打开第三硬掩膜层P+区域,离子注入后形成P+区域,之后去除第三硬掩膜层。
[0040]所述步骤S8中,首先通过热氧化生长栅氧层,然后淀积Poly层,然后淀积 ILD层。
[0041]本专利技术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通过刻蚀出侧墙形成隔离绝缘层,可以大大降低隔离绝缘层的厚度,从而可以保证器件功能正常的同时,缩小元胞尺寸,增加器件的过流能力。
附图说明
[0042]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43]图1是本专利技术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44]图2a

图2k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示意图;
[0045]图3是实施例一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4是实施例二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制备外延层;S2、在外延层上制备第一硬掩膜层;S3、在硬掩膜层上刻蚀出第一沟槽,然后在第一沟槽内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阱区域;S4、制备N+Spacer;S5、采用离子注入形成N+区域,然后去除N+Spacer和第一硬掩膜层;S6、制备JFET区域;S7、制备P+区域;S8、依次制备栅氧层、Poly层和ILD层,光刻刻蚀打开source接触孔区域,然后依次刻蚀栅氧层、Poly层和ILD层直到外延层表面;S9、制备侧墙;S10、制备source金属,侧墙隔离Poly层与source金属,source金属与N+区域和P+区域同时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包括:S901、制备第一侧墙;S902、制备第二侧墙,第二侧墙位于第一侧墙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01中,采用CVD工艺生长第一隔离氧化层,然后向下刻蚀第一隔离氧化层,形成第一侧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02中,采用CVD工艺生长第二隔离氧化层,然后向下刻蚀第二隔离氧化层,形成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辉高远肖秀光潘恒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迪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