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涉及电池领域。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电极端子及连接件。端盖用于封闭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设置于端盖。连接件位于端盖背离壳体的一侧。连接件包括连接部、输出部及熔断部。连接部与电极端子连接。输出部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的电能。熔断部连接连接部及输出部。端盖组件通过在端盖的背离壳体的一侧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的连接部与电极端子连接,不会影响电极端子与端盖的密封性。连接部和输出部通过熔断部连接,在通过熔断部的电流过大时熔断部会自行熔断,将连接部和输出部断开而起到保护作用。因熔断部位于端盖的背离壳体的一侧,其熔断后不会与电解液接触,不会引燃电解液,更安全。更安全。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甚广,例如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电池技术的发展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设计因素,例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放电容量、充放电倍率等性能参数,另外,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安全性。然而,目前的电池单体在过载或短路时容易发生起火,甚至爆炸,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在过载或短路时容易发生起火,甚至爆炸,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用于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电极端子及连接件,所述端盖用于封闭壳体的开口;所述电极端子设置于端盖;所述连接件位于端盖背离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输出部和熔断部,所述连接部与电极端子连接;所述输出部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的电能;所述熔断部连接连接部及输出部。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端盖组件通过在端盖的背离壳体的一侧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的连接部与电极端子连接,不会对电极端子与端盖的密封性造成影响,不会增加密封难度。连接部和输出部通过熔断部连接,在通过熔断部的电流过大时熔断部会自行熔断,将连接部和输出部断开而起到保护作用。另外,由于熔断部位于端盖的背离壳体的一侧,其熔断后不会与电解液接触,不会引燃电解液,更加安全。
[000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包覆于所述熔断部。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绝缘件至少部分包覆于熔断部,一方面,在熔断部受外力时,可以将外力传递至绝缘件,以分散外力,降低熔断部因受外力而被破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绝缘件至少部分包覆于熔断部,减少了熔断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熔断部发生熔断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阻燃作用。另外,绝缘件可以采用阻燃材料制成,以达到更好的阻燃作用。
[000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端盖和所述连接件之间,以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端盖绝缘隔离。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端盖和连接件之间,使得连接件与端盖绝缘隔离,避免端盖与连接件接触而发生短路。
[0010]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端盖上设有凹部,所述绝缘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凹部定位配合。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绝缘件与凹部定位配合,以对绝缘件进行定位,避免绝
缘件发生移位,而失去对熔断部的包覆效果。
[001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绝缘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和第三包覆部,所述第一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熔断部,所述第二包覆部包覆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三包覆部包覆于所述输出部。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包覆部包覆熔断部,提升熔断部的强度,降低熔断部因受外力而被破坏的可能性,同时在熔断部熔断时起到阻燃效果。通过第二包覆部包覆连接部,使连接部与端盖绝缘隔离,避免连接部与端盖接触而发生短路。通过使第三包覆部包覆输出部,使得输出部与端盖绝缘隔离,避免输出部与端盖接触而发生短路。另外,由于连接部被第二包覆部包覆,输出部被第三包覆部包覆,在将输出部与负载连接时,不易发生错接(即将连接部连接于负载)。再者,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和第三包覆部依次连接,整体性好,能够对连接部、熔断部和输出部起到保护作用,使得连接件不易因受外力而损坏。
[001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端盖上设有凹部,所述第一包覆部、所述第二包覆部和所述第三包覆部中的至少一者容纳于所述凹部。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和第三包覆部中的至少一者容纳于凹部,以对绝缘件进行定位,避免绝缘件发生移位,而使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或第三包覆部的包覆失效。
[001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包覆部、所述第二包覆部和所述第三包覆部均容纳于所述凹部。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和第三包覆部均容纳于凹部内,对绝缘件的定位效果较好,绝缘件与端盖的相对位置不易变化,绝缘件能够起到较好的绝缘作用。
[001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端盖局部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凸出形成凸部,所述第一包覆部设置于所述凸部,所述第三包覆部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凹部。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端盖的局部沿其厚度方向凸出形成凸部,端盖在其厚度方向上与凸部相对的一侧将对应形成凹陷空间,凹陷空间能够容纳电池单体内部的部件,有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将第一包覆部设置于凸部,这样第一包覆部包覆的熔断部也位于凸部上,熔断部无需发生折弯,有利于保证熔断部的强度。第三包覆部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凹部,以便于定位绝缘件。
[0020]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一连接段、输出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熔断部连接;所述输出段用于输出或输入所述电池单体的电能;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及所述输出段,所述输出部在所述第二连接段形成折弯,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输出段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端沿着相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包覆部包覆所述输出段的部分容纳于所述凹部。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连接段形成折弯使得沿着端盖的厚度方向第一连接段和输出段存在落差,以便于使第一连接段连接至熔断部,输出段便于输出电池单体的电能。第三包覆部包覆输出段的部分容纳于凹部,以便于对绝缘件进行定位,防止绝缘件移位而失效。
[002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具有安装所述电极端子的安
装孔,所述第二包覆部在背离所述端盖的一侧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避让孔。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孔,为连接连接部和电极端子的连接设备留出空间,以便于连接设备穿过第一避让孔将连接部和电极端子连接在一起。
[002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避让孔的直径为10~15mm。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避让孔的直径限制在10~15mm(包括10mm和15mm)能够保证避让连接设备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包覆效果,使得在将输出部与负载连接时,不易发生错接(即将连接部连接于负载)。若第一避让孔的直径小于10mm,则第二包覆部容易与连接设备相干涉,从而影响连接效果或者损伤第二包覆部。若第一避让孔的直径大于15mm,则第二包覆部不能很好地包覆连接部,无法对连接部起到保护效果,在将输出部与负载连接时,容易发生错接(即将连接部连接于负载)。
[002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用于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端盖;连接件,位于所述端盖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输出部,用于输出或输入所述电池单体的电能;熔断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及所述输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包覆于所述熔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端盖和所述连接件之间,以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端盖绝缘隔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有凹部,所述绝缘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凹部定位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包覆部、第二包覆部和第三包覆部,所述第一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熔断部,所述第二包覆部包覆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三包覆部包覆于所述输出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有凹部,所述第一包覆部、所述第二包覆部和所述第三包覆部中的至少一者容纳于所述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部、所述第二包覆部和所述第三包覆部均容纳于所述凹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局部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凸出形成凸部,所述第一包覆部设置于所述凸部,所述第三包覆部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凹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熔断部连接;输出段,用于输出或输入所述电池单体的电能;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及所述输出段,所述输出部在所述第二连接段形成折弯,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输出段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端沿着相背的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挺,李全坤,白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