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01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通信光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保护壳体(1)、蝶形单元(2)、两根增强部件(3),其特征在于:保护壳体为正方形横截面形状,保护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腔(10)及一对内凸部件(123),增强部件(3)位于内凸部件内;蝶形单元由蝶形护套(21)、两根加强件(22)、光导纤维(23)构成;蝶形单元位于容置腔内,两根加强件(2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平分蝶形单元的第一对称平面,第一对称平面经过保护壳体的内部的另一对顶角的顶线。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可放置在方形管道中,能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更高效地利用管道空间、结构更紧凑、材料利用率更高、成本更低。成本更低。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光缆
,公开了一种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宽带接入求的不断增加,蝶形引入光缆使用量日益增加。光缆的接入通常有管道、架空、地埋,架空敷设极不美观,且易受外界干扰、易被刮、盗,地埋敷设施工量大;管道敷设越来越被重视,原因是一般建筑物都有连接外部的各种管道,为了使产品的体积更小、性能更优等,所在
人员作出了不懈的研发。
[0003]CN215181094U公开了一种管道用双芯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两个组合部件、蝶形单元、保护层、外护套;其特征在于组合部件为特殊的形状与结构;两个组合部件相对放置,两个蝶形单元容置腔拼合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蝶形腔,第一增强件位于第一个组合部件的上容置腔内,第一增强件位于第一个组合部件的凹槽上,第二增强件位于第二个组合部件的上容置腔内,第二增强件位于第二个组合部件的凹槽上,蝶形单元位于蝶形腔内,两个组合部件形成圆柱体结构形状;保护层位于两个组合部件之外,外护套位于保护层之外。其通过拼合实现易分离及组合,空间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4]CN214895944U公开了一种轻型管道引入光缆,涉及光缆制造
,该引入光缆包括蝶缆子单元、增强件和阻水层,蝶缆子单元包括光纤、包裹于光纤的蝶形护套以及内嵌于蝶形护套内的加强件,蝶缆子单元在两侧蝶翼的缺口之间分别设置有一增强件;增强件呈柱状结构,且每个增强件与其两侧对应的缺口侧壁呈相切设置;阻水层紧裹于蝶缆子单元和增强件外侧以形成缆芯结构,缆芯结构的截面呈圆形,增强件与阻水层的内侧呈相切设置;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解决现有引入光缆不便于施工且抗拉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提供外径更小、重量更轻的具有优异抗弯曲性能的轻型管道引入光缆,便于施工,且能够可有效提高光缆的抗拉强度,进而降低投入成本。
[0005]CN212623242U公开了一种管道结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蝶形光单元、壳体、第一输电线、第二输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光单元由光导纤维、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护套层构成,护套层上具有第一和第二撕裂口;所述壳体由管道本体构成,管道本体内部具有中心孔,中心孔的左右侧长边中间处具有凸出部件,第一凸出部件左侧具有第一通孔,第二凸出部件右侧具有第二通孔;第二输电线位于第一通孔内,第一输电线位于第二通孔内,蝶形光单元位于中心孔内,第一凸出部件卡入在第一撕裂口内,第二凸出部件卡入在第二撕裂口内。其不适合方形管道中使用,在方形管道中使用时空间利用率不高。
[0006]CN204178023U公开了管道蝶形引入光缆。其包括阻水带、蝶形阻燃护套和光纤,光纤设置于蝶形阻燃护套中心,阻水带包裹蝶形阻燃护套,沿蝶形阻燃护套的长轴方向、在蝶形阻燃护套内以光纤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根加强件,沿蝶形阻燃护套的短轴方向、在蝶形阻燃护套的两侧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的V型槽,还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护套、钢带和内护套,内护套包覆阻水带,在两侧的V型槽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芳纶加强件。该管道蝶形引
入光缆能有效防鼠,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以及阻水性能,适用于管道环境等比较恶劣的场合。两根加强件会造成对于蝶形阻燃护套的压迫,造成产品性能的劣化,而且产品不圆整。
[0007]上述文献公开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都可放置在管道中,但是,其都不能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更高效地利用管道空间、特别是方形管道的空间;另外,其结构中都具有较大的空隙、自身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使材料利用率更高、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保护壳体、蝶形单元、两根增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为正方形横截面形状,保护壳体的每个角处都形成圆弧形导角,保护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腔,保护壳体的内部的一对对角处都具有向容置腔凸出的内凸部件,内凸部件内部具有增强孔,位于容置腔内的内凸部件的边缘是圆柱弧形状的,保护壳体的内部的另一对顶角呈圆弧形状,增强部件位于增强孔内;所述蝶形单元由蝶形护套、两根加强件、光导纤维构成,光导纤维位于蝶形护套的中央,两根加强件分别位于光导纤维两侧的蝶形护套内,蝶形单元外缘是蝶形护套两端的外缘,蝶形单元外缘呈弯曲的弧形状,光导纤维的另外两侧的蝶形护套是向光导纤维方向凹陷的,所述凹陷为容纳腔,蝶形单元侧缘是蝶形护套两侧的边缘,蝶形单元侧缘呈圆弧形状,蝶形单元侧缘的中央具有向光导纤维方向凹陷的撕裂口,蝶形护套两端之间的长度称为蝶形单元的长度,蝶形护套两侧之间的宽度称为蝶形单元的高度,蝶形单元位于容置腔内,两根加强件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根加强件的轴线在所在的平面称为第一对称平面,第一对称平面是平分蝶形单元的,第一对称平面经过保护壳体的内部的另一对顶角的顶线。
[0010]一种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保护壳体、蝶形单元、两根增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由两个相同的第一保护壳、两个相同的第二保护壳构成,第一保护壳由一端连在一起且互相垂直的第一壁体、第二壁体构成,第一壁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中央具有凹陷的第一定位腔,第一定位腔的后方具有第一固定腔,第一固定腔与第一定位腔相连通,第一固定腔的高度大于第一定位腔的高度,第二壁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中央具有凹陷的第二定位腔,第二定位腔的上方具有第二固定腔, 第二固定腔与第二定位腔相连通,第二固定腔的宽度大于第二定位腔的宽度,第一壁体与第二壁体连接处的外缘及内缘都为圆弧形;第二保护壳由第一延伸部件、第二延伸部件、内凸部件构成,第一延伸部件的一端、第二延伸部件的一端连在一起,第一延伸部件与第二延伸部件互相垂直,第一延伸部件、第二延伸部件连接处的外缘为圆弧形,内凸部件位于第一延伸部件、第二延伸部件连接处的内缘且背离夹角方向凸出,内凸部件的边缘是圆柱弧形状的,内凸部件内部具有增强孔,第一延伸部件的另一端正中央的端面上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条,第一延伸条外端连接有第一卡合条,第一延伸条的高度小于第一卡合条的高度,第二延伸部件另一端正中央的端面上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条,第二延伸条外端连接有第二卡合条,第二延伸条的宽度小于第二卡合条的宽度,第一个第二保护壳的第一卡合条卡入在第一个第一保护壳的第一固定腔内,第一个第二保护壳的第一延伸条卡入在第一个第一保护壳的第一定
位腔内,第二个第二保护壳的第二卡合条卡入在第一个第一保护壳的第二固定腔内,第二个第二保护壳的第二延伸条卡入在第一个第一保护壳的第二定位腔内,第一个第二保护壳的第二卡合条卡入在第二个第一保护壳的第二固定腔内,第一个第二保护壳的第二延伸条卡入在第二个第二保护壳的第二定位腔内,第二个第二保护壳的第一卡合条卡入在第二个第一保护壳的第一固定腔内,第二个第二保护壳的第一延伸条卡入在第二个第一保护壳的第一定位腔内,两个相同的第一保护壳、两个相同的第二保护壳结合形成正方形横截面形状的保护壳体且内部具有容置腔,增强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保护壳体(1)、蝶形单元(2)、两根增强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1)为正方形横截面形状,保护壳体(1)的每个角处都形成圆弧形导角,保护壳体(1)的内部具有容置腔(10),保护壳体(1)的内部的一对对角处都具有向容置腔(10)凸出的内凸部件(123),内凸部件(123)内部具有增强孔(1230),位于容置腔(10)内的内凸部件(123)的边缘是圆柱弧形状的,保护壳体(1)的内部的另一对顶角呈圆弧形状,增强部件(3)位于增强孔(1230)内;所述蝶形单元(2)由蝶形护套(21)、两根加强件(22)、光导纤维(23)构成,光导纤维(23)位于蝶形护套(21)的中央,两根加强件(22)分别位于光导纤维(23)两侧的蝶形护套(21)内,蝶形单元外缘(211)是蝶形护套(21)两端的外缘,蝶形单元外缘(211)呈弯曲的弧形状,光导纤维(23)的另外两侧的蝶形护套(21)是向光导纤维(23)方向凹陷的,所述凹陷为容纳腔(25),蝶形单元侧缘(251)是蝶形护套(21)两侧的边缘,蝶形单元侧缘(251)呈圆弧形状,蝶形单元侧缘(251)的中央具有向光导纤维(23)方向凹陷的撕裂口(24),蝶形护套(21)两端之间的长度称为蝶形单元的长度,蝶形护套(21)两侧之间的宽度称为蝶形单元的高度,蝶形单元(2)位于容置腔(10)内,两根加强件(22)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根加强件(22)的轴线在所在的平面称为第一对称平面,第一对称平面是平分蝶形单元(2)的,第一对称平面经过保护壳体(1)的内部的另一对顶角的顶线。2.一种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保护壳体(1)、蝶形单元(2)、两根增强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1)由两个相同的第一保护壳(11)、两个相同的第二保护壳(12)构成,第一保护壳(11)由一端连在一起且互相垂直的第一壁体(111)、第二壁体(112)构成,第一壁体(111)的另一端的端面中央具有凹陷的第一定位腔(1112),第一定位腔(1112)的后方具有第一固定腔(1111),第一固定腔(1111)与第一定位腔(1112)相连通,第一固定腔(1111)的高度大于第一定位腔(1112)的高度,第二壁体(112)的另一端的端面中央具有凹陷的第二定位腔(1122),第二定位腔(1122)的上方具有第二固定腔(1121), 第二固定腔(1121)与第二定位腔(1122)相连通,第二固定腔(1121)的宽度大于第二定位腔(1122)的宽度,第一壁体(111)与第二壁体(112)连接处的外缘及内缘都为圆弧形;第二保护壳(12)由第一延伸部件(121)、第二延伸部件(122)、内凸部件(123)构成,第一延伸部件(121)的一端、第二延伸部件(122)的一端连在一起,第一延伸部件(121)与第二延伸部件(122)互相垂直,第一延伸部件(121)、第二延伸部件(122)连接处的外缘为圆弧形,内凸部件(123)位于第一延伸部件(121)、第二延伸部件(122)连接处的内缘且背离夹角方向凸出,内凸部件(123)的边缘是圆柱弧形状的,内凸部件(123)内部具有增强孔(1230),第一延伸部件(121)的另一端正中央的端面上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条(1211),第一延伸条(1211)外端连接有第一卡合条(1212),第一延伸条(1211)的高度小于第一卡合条(1212)的高度,第二延伸部件(122)另一端正中央的端面上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条(1221),第二延伸条(1221)外端连接有第二卡合条(1222),第二延伸条(1221)的宽度小于第二卡合条(1222)的宽度,第一个第二保护壳(12)的第一卡合条(1212)卡入在第一个第一保护壳(11)的第一固定腔(1111)内,第一个第二保护壳(12)的第一延伸条(1211)卡入在第一个第一保护壳(11)的第一定位腔(1112)内,第二个第二保护壳(12)的第二卡合条(1222)卡入在第一个第一保护壳(11)的第二固定腔(1121)内,第二个第二保护壳(12)的第二延伸条(1221)卡入在第一个第一保护壳(11)的第二定位腔(1122)内,第一个第二保护壳(12)的第二卡合条
(1222)卡入在第二个第一保护壳(11)的第二固定腔(1121)内,第一个第二保护壳(12)的第二延伸条(1221)卡入在第二个第二保护壳(12)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旋龙清钧刘勇朱玲
申请(专利权)人:特发光网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