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19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和电池包,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由极片卷绕成型,所述电芯包括呈柱状的电芯本体和形成于所述电芯本体轴向一端的多层极耳,多层所述极耳在所述电芯本体的径向方向层叠布置,汇流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沿厚度方向至少一侧的凸起,所述凸起从多层所述极耳的一侧穿过多层所述极耳并与多层所述极耳电连接,第二连接板设于多层所述极耳的另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单体,通过在汇流件上设置凸起,提高了极耳与汇流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极耳与汇流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保证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便于极耳与汇流件焊接,简化了工人的焊接操作过程,减少了制作工时,降低了人工成本。低了人工成本。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指出,现有技术为单层极耳通过超声波辊焊的方式在复合极耳两侧焊接铜箔,焊接的铜箔再焊接在汇流件上,该焊接方式每一层极耳都需要焊接,因此增加了焊接成本和铜箔的材料成本,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生产难度低,安全可靠。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单体的电池包。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单体,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由极片卷绕成型,所述电芯包括呈柱状的电芯本体和形成于所述电芯本体轴向一端的多层极耳,多层所述极耳在所述电芯本体的径向方向层叠布置;汇流件,所述汇流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沿厚度方向至少一侧的凸起,所述凸起从多层所述极耳的一侧穿过多层所述极耳并与多层所述极耳电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于多层所述极耳的另一侧。
[0006]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单体,通过在汇流件上设置凸起,提高了极耳与汇流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极耳与汇流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保证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便于极耳与汇流件焊接,简化了工人的焊接操作过程,减少了制作工时,降低了人工成本。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所述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电芯本体相连,且多层所述极耳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电芯本体延伸,所述凸起穿过多层所述极耳的所述另一端与多层所述极耳电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多层所述极耳的径向内侧,所述凸起沿径向由内向外的方向上穿过多层所述极耳;或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多层所述极耳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于多层所述极耳的径向内侧,所述凸起沿径向由外向内穿过多层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汇流件连接的多层所述极耳沿径向向内或向外折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所述极耳包括在径向方向相对且在周向方向首尾相连为环形的第一极耳区和第二极耳区,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区的多层所述极耳的远离所述电芯本体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极耳区的多层所述极耳的远离所述电芯本体的一端在所述极耳的厚度方向层叠布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一极耳区的远离所述第二极耳区的一侧,所述凸起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极耳区的多层所述极耳和第二极耳区的多层所述极耳,所述第二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极耳区的远离所述第一极耳区的一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所述极耳的远离所述电芯本体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极耳区朝向所述第二极耳区的方向折弯。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凸起一体成型,或,所述凸起通过焊接、粘接、插接或卡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在所述汇流件在厚度方向上至少一侧表面呈矩阵式布置,或,所述凸起在所述汇流件在厚度方向上至少一侧表面沿直线和/或曲线延伸。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垂直于凸出高度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包括所述极耳;所述极片包括:支撑绝缘层和分别覆盖在所述支撑绝缘层厚度方向两侧表面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包,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单体。
[0017]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单体,从而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能,保证了电池包的可靠性,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单体的汇流件的局部放大图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单体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4中所示的电池单体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极片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电池单体100,
[0028]电芯1,电芯本体11,极耳12,
[0029]汇流件2,凸起21,第一连接板22,第一板部221,第二板部222,
[0030]第二连接板3,
[0031]极片4,支撑绝缘层41,第一导电层42,第二导电层4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下面参考图1

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
[0034]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包括:电芯1、汇流件2和第二连接板3。
[0035]具体地,电池单体100包括电芯1、汇流件2和第二连接板3,电芯1由极片4卷绕成型,电芯1包括呈柱状的电芯本体11和形成于电芯本体11轴向一端的多层极耳12,多层极耳
12在电芯本体11的径向方向层叠布置,汇流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2和设于第一连接板22沿厚度方向至少一侧的凸起21,凸起21从多层极耳12的一侧穿过多层极耳12并与多层极耳12电连接,第二连接板3设于多层极耳12的另一侧。
[0036]也就是说,电池单体100包括电芯1、汇流件2和第二连接板3,将极片4卷绕形成为电芯1,电芯1包括电芯本体11和多层极耳12,电芯本体11呈柱状,多层极耳12形成于电芯本体11的轴向一端,在电芯本体11的径向方向上,多层极耳12层叠布置,其中,汇流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2和凸起21,凸起21设在第一连接板22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凸起21可以是设在第一连接板22的上侧,凸起21也可以是设在第一连接板22的下侧,凸起21还可以是设在第一连接板22的上侧和下侧,凸起21与多层极耳12电连接,凸起21由多层极耳12的一侧穿过多层极耳12,第二连接板3设在多层极耳12的另一侧,与穿过多层极耳12后的凸起21相连。由此,降低了极耳12的焊接难度,保证了电池单体100的安全可靠。
[0037]参照图1

图3所示,电池单体100具有电芯1、汇流件2和第二连接板3,极片4卷绕成型形成为电芯1,电芯1包括电芯本体11和多层极耳12,电芯本体11呈柱状,多层极耳12形成于电芯本体11的右端,多层极耳12在电芯本体11的径向方向上层叠布置,汇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由极片卷绕成型,所述电芯包括呈柱状的电芯本体和形成于所述电芯本体轴向一端的多层极耳,多层所述极耳在所述电芯本体的径向方向层叠布置;汇流件,所述汇流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沿厚度方向至少一侧的凸起,所述凸起从多层所述极耳的一侧穿过多层所述极耳并与多层所述极耳电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于多层所述极耳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电芯本体相连,且多层所述极耳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电芯本体延伸,所述凸起穿过多层所述极耳的所述另一端与多层所述极耳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多层所述极耳的径向内侧,所述凸起沿径向由内向外的方向上穿过多层所述极耳;或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多层所述极耳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于多层所述极耳的径向内侧,所述凸起沿径向由外向内穿过多层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汇流件连接的多层所述极耳沿径向向内或向外折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极耳包括在径向方向相对且在周向方向首尾相连为环形的第一极耳区和第二极耳区,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区的多层所述极耳的远离所述电芯本体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极耳区的多层所述极耳的远离所述电芯本体的一端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