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后纵梁、下车体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98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纵梁、下车体及车辆,其中车辆后纵梁包括底梁部、上梁部和侧梁部,所述底梁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梁部以及所述侧梁部搭接,且所述上梁部与所述侧梁部搭接在一起,以使所述车辆后纵梁的截面结构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梁部的两端分别与上梁部以及侧梁部搭接,且上梁部与侧梁部搭接在一起,以使车辆后纵梁的截面结构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通过上梁部来增大截面面积,提升截面耐力,保证后碰共速前不折弯,通过采用多边形棱线传力,分摊了每条棱线上的力,保证后碰共速前不折弯,通过纵梁主体不做分段,减少因搭接引起的搭接变弱问题,从而解决了车辆碰撞后会溃缩吸能,会产生有毒烟雾,甚至起火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至起火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至起火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后纵梁、下车体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身纵梁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后纵梁、下车体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行业发展,配置更加多样性,对布置空间需求愈发加大,很大一部分配置需要布置在后地板上,目前主流的钣金车身,高速后碰吸能方式为吸能盒压溃和纵梁后段溃缩吸能,后段吸能时会产生溃缩,从而导致有些配置被撞到后会产生有毒烟雾,甚至起火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后纵梁,使碰撞后纵梁后部不进行溃缩吸能,最大程度保证备胎池内部的配置完整,避免因碰撞后造成起火和烟雾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0004]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纵梁,包括底梁部、上梁部和侧梁部,所述底梁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梁部以及所述侧梁部搭接,且所述上梁部与所述侧梁部搭接在一起,以使所述车辆后纵梁的截面结构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
[0005]进一步地,所述底梁部具有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垂直的第二端;
[0006]所述上梁部具有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三端垂直的第四端;
[0007]所述侧梁部具有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五端和第六端;
[0008]所述底梁部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侧梁部的所述第五端搭接,所述底梁部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上梁部的所述第三端搭接,所述上梁部的所述第四端与所述侧梁部的所述第六端搭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梁部构造成勺形,所述上梁部构造成W型。
[0010]进一步地,所述侧梁部构造成N型。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梁部与所述上梁部连接处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车辆地板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与所述车辆地板同一平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后纵梁还设置有电池包安装位,与车辆电池组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下车体,包括地板总成及上述所述的车辆后纵梁,所述地板总成的下表面横向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根所述车身后纵梁。
[001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下车体。
[0016]本技术通过底梁部的两端分别与上梁部以及侧梁部搭接,且上梁部与侧梁部搭接在一起,以使车辆后纵梁的截面结构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通过上梁部来增大截面面积,提升截面耐力,保证后碰共速前不折弯,通过采用多边形棱线传力,分摊了每条棱线上的力,保证后碰共速前不折弯,通过纵梁主体不做分段,减少因搭接引起的搭接变弱问题,从而解决了车辆碰撞后纵梁溃缩吸能,内部电力结构被压迫产生有毒烟雾,甚至起火会对
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001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1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1]图3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

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2]图中:1

上梁部,10

第三端,11

第四端,2

侧梁部,20

第五端,21

第六端,3

底梁部,30

第一端,31

第二端,4

翻边,5

车辆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

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用于车辆的后纵梁包括底梁部3、上梁部1和侧梁部2,底梁部3的两端分别与上梁部1以及侧梁部2搭接,且上梁部1与侧梁部2搭接在一起,以使车辆后纵梁的截面结构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
[0024]本实施例通过底梁部3的两端分别与上梁部1以及侧梁部2搭接,且上梁部1与侧梁部2搭接在一起,以使车辆后纵梁的截面结构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通过上梁部1来增大截面面积,提升截面耐力,保证后碰共速前不折弯,通过采用多边形棱线传力,分摊了每条棱线上的力,保证后碰共速前不折弯,通过纵梁主体不做分段,减少因搭接引起的搭接变弱问题,从而解决了车辆碰撞后纵梁溃缩吸能,内部电力结构被压迫产生有毒烟雾,甚至起火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0025]在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底梁部3具有第一端30以及与第一端30垂直的第二端31;上梁部1具有第三端10以及与第三端10垂直的第四端11;侧梁部2具有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五端20和第六端21;底梁部3的第一端30与侧梁部2的第五端20搭接,底梁部3的第二端31与上梁部1的第三端10搭接,上梁部1的第四端11与侧梁部2的第六端21搭接。
[002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底梁部3构造成勺形,上梁部1构造成W型,侧梁部2构造成N型,通过底梁部3的两端分别与上梁部1以及侧梁部2搭接,
[00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梁部1来增大截面面积,提升截面耐力,保证后碰共速前不折弯,通过纵梁主体不做分段,减少因搭接引起的搭接变弱问题,从而解决了车辆碰撞后会溃缩吸能,会产生有毒烟雾,甚至起火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0028]此外,如图3中放大区域所示,后纵梁的折角处采用多边形棱线或者圆弧状棱线进行传力,分摊了每条棱线上的力,从而保证后碰共速前不折弯。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3所示,在底梁部3和上梁部1连接处还设有翻边4,翻边4与车辆地板5连接,此外,翻边4还与车辆地板5在同一平面。通过设置翻边4能够有效地
保证了后纵梁与车辆地板5的连接。进一步地,后纵梁还设置有电池包安装位,用来固定车辆的电池包组。
[003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下车体,包括地板总成及上述所述的车辆后纵梁,所述地板总成的下表面横向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根所述车身后纵梁。
[003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下车体。
[0032]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技术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技术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梁部、上梁部和侧梁部,所述底梁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梁部以及所述侧梁部搭接,且所述上梁部与所述侧梁部搭接在一起,以使所述车辆后纵梁的截面结构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部具有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垂直的第二端;所述上梁部具有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三端垂直的第四端;所述侧梁部具有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底梁部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侧梁部的所述第五端搭接,所述底梁部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上梁部的所述第三端搭接,所述上梁部的所述第四端与所述侧梁部的所述第六端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部构造成勺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名扬周亮冉廷胡智勇崔炳成梁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