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676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烟支容纳腔(2)和回环气路(24);烟支容纳腔(2)近唇段侧壁处设置有回烟孔(251),烟支容纳腔(2)远唇段底部或侧壁处设置有出烟孔(252),烟支容纳腔(2)侧壁部设置有进空气孔(253),进空气孔(253)在烟支容纳腔(2)的轴向方向上设置在回烟孔(251)与出烟孔(252)之间;回环气路(24)的进气端与出烟孔(252)相连通,回环气路(24)的出气端与回烟孔(251)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配套的烟支一起使用,能够显著增大前三口的烟雾量;同时由于将烟支中的烟气储存区域移到了气溶胶产生装置中,从而增大了整体烟雾量。从而增大了整体烟雾量。从而增大了整体烟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新型烟草烟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关于吸烟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很高。国内外各大企业为了满足变化的消费需求,纷纷开发了各种替代传统卷烟的完全中空型烟草产品。在这些不断增长的完全中空型烟草产品中,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卷烟是其中的佼佼者。
[0003]电子烟作为电子产品的在烟草行业的拓展应用,其优势在于吸味可变性强,可以通过调节烟油的组分实现对烟气吸味的任意调控,但由于其烟气主要通过电子雾化器产生,其口感,尤其是热感,与加热产生烟气的传统卷烟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老烟民的接受度较差。
[0004]加热不燃烧卷烟由于是加热负载在烟草薄片上的负载香料产生烟气,其产生原理与传统卷烟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因此烟气口感的接受度较好。目前市场化的加热不燃烧卷烟从加热位置分主要分为中心加热型(如IQOS)和周向加热(如GLO)两种;但无论是哪种加热方式加热烟支都遵循了传统燃吸式烟支设计的烟气路径从卷烟的远唇端到卷烟的近唇端的直线型路径。这种设计对于加热卷烟而言存在着一些缺陷:

不管是中心加热还是周向加热,为了防止嘴棒过烫,对卷烟的发烟段的近唇端的加热往往最差,从而使得初始抽吸时的烟气到达卷烟的发烟段的近唇端时截留变得很大,导致前期烟雾量很小;

为了控制整个烟支的长度,嘴棒设计中的中空件一般都比较短小,使得烟雾储存量小,限制了逐口烟气的烟雾量,使得整体烟雾量存在瓶颈。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采用了逆向烟气流路径,作用在于能够显著增大前三口的烟雾量;同时由于将烟支中的烟雾储存区域移到了气溶胶产生装置中,大大提升了抽吸间隙时的烟雾储存量,从而增大了整体烟雾量,此装置需与配套的烟支一起使用。
[0007]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烟支容纳腔2和回环气路24;
[0008]所述烟支容纳腔2近唇段侧壁处设置有回烟孔251,所述烟支容纳腔2远唇段底部或侧壁处设置有出烟孔252,所述烟支容纳腔2侧壁部设置有进空气孔253,所述进空气孔253在烟支容纳腔2的轴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回烟孔251与所述出烟孔252之间;所述回环气路24的进气端与所述出烟孔252相连通,所述回环气路24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气孔251相连通;
[0009]所述烟支容纳腔2通过所述进空气孔253与外界气流相通。
[0010]其中,所述回环气路24可供烟气顺畅通过,同时在抽吸间隙可作为烟支受热蒸发出的烟气的临时存储区域。
[0011]优选地,所述进空气孔253外部可以覆盖金属网等不影响气流穿过的覆盖物。
[0012]优选地,所述进空气孔253下端设置有第一密封环22,所述第一密封环22固定在烟支容纳腔2内壁处;所述回烟孔251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第二密封环25,所述第二密封环25固定在烟支容纳腔2内壁处;
[0013]所述第一密封环22和所述第二密封环25均用于固定插入所述烟支容纳腔2内的烟支,并将所述烟支与烟支容纳腔2内壁之间的间隙密封住。
[0014]优选地,所述烟支容纳腔2内还设置加热元件23,所述加热元件23位于所述进空气孔253与所述出烟孔252之间,所述加热元件23用于加热插入所述烟支容纳腔2内的烟支。
[0015]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23为周向加热元件,其包裹在所述烟支容纳腔2的外围。
[0016]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23为设置在所述烟支容纳腔2中心的中心加热元件,其具有底座232,所述底座232中心位置上固定安装有针式加热件231,所述针式加热件为加热片或是加热棒,所述底座232上还设置有通气孔2321,所述烟支容纳腔2通过通气孔2321、出烟孔252与所述回环气路24气流相通。
[0017]优选地,所述底壁23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2321。
[0018]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控制器31和电源32;
[0019]所述控制器31用于控制加热器23进行加热;
[0020]所述电源32用于为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提供电能。
[0021]优选地,所述控制器31为手动调节电阻大小控制加热功率的控制器或预先置入升温程序的自动控制器。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环22和所述第二密封环25的材质均为弹性材料,一般为柔性高分子材质。
[0023]本技术第二方面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
[0024]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烟支容纳腔2中插入与之配套的烟支1,所述烟支1依次包括发烟段11、入气空腔段12、阻塞段13、回烟空腔段14和滤嘴段15,所述入气空腔段12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161;所述回烟空腔段14侧壁上设置有回烟口162,所述进气口161与所述进空气孔253相连通,所述回烟口162与所述回烟孔251相连通,空气从所述进空气孔253进入所述烟支的进气口161,并从所述烟支的发烟段11的近唇端进入发烟段11并携带发烟段11受热后产生的烟气从发烟段11的远唇端流出,并依次经出烟孔252、回环气路24、回烟孔251、配套的烟支的回烟口162进入烟支的滤嘴段15。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本技术匹配烟支抽吸时,空气从烟支容纳腔侧壁部设置的进空气孔进入,与普通加热卷烟的消费方式相比,其气流逆向经过烟支的发烟段,从烟支发烟段的近唇端流向远唇端,经回环气路后,再经回烟孔流向烟支的滤嘴段,供消费者抽吸,受加热程度较好,烟气截留小,能够解决加热卷烟前几口烟雾量较小的问题。
[0027]2、本技术气溶胶产生装置设置有回环气路,烟支受热后产生的烟雾可存储在回环气路中,使得存储烟雾量变大,逐口和总体烟雾量都有明显的上升。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气溶胶产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气溶胶产生装置插入烟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气溶胶产生装置插入烟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气溶胶产生装置周向加热抽吸卷烟烟支时气流路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气溶胶产生装置插入烟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4气溶胶产生装置插入烟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技术气溶胶产生装置中心加热抽吸卷烟烟支时气流路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本技术配套使用的烟支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38]1‑
烟支,11

发烟段,1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烟支容纳腔(2)和回环气路(24);所述烟支容纳腔(2)近唇段侧壁处设置有回烟孔(251),所述烟支容纳腔(2)远唇段底部或侧壁处设置有出烟孔(252),所述烟支容纳腔(2)侧壁部设置有进空气孔(253),所述进空气孔(253)在烟支容纳腔(2)的轴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回烟孔(251)与所述出烟孔(252)之间;所述回环气路(24)的进气端与所述出烟孔(252)相连通,所述回环气路(24)的出气端与所述回烟孔(251)相连通;所述烟支容纳腔(2)通过所述进空气孔(253)与外界气流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空气孔(253)下端设置有第一密封环(22),所述第一密封环(22)固定在烟支容纳腔(2)内壁处;所述回烟孔(251)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第二密封环(25),所述第二密封环(25)固定在烟支容纳腔(2)内壁处;所述第一密封环(22)和所述第二密封环(25)均用于固定插入所述烟支容纳腔(2)内的烟支,并将所述烟支与烟支容纳腔(2)内壁之间的间隙密封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支容纳腔(2)内还设置加热元件(23),所述加热元件(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沛唐石云司晓喜张凤梅刘春波朱瑞芝李振杰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