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659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属于栽培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果园选择:选择树龄20年以下、郁闭度低于0.9的果园;栽植:筛选白芍或赤芍种苗,每年10~11月份栽植;空间布局:果树行间居中栽植2行,芍药行距45~55 cm,株距25~35 cm,每亩果园栽植800~1000株;管理:第二年芍药苗长至30 cm以上时,进行培土起垄,在芍药和果树行间进行挖土,培至芍药行上;根茎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芍药追肥、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等管理结合果园管理一并进行,无需单独进行。芍药栽植后3年可进行采收,加工药用。间作芍药成活率达95%,芍药根茎的产量为每亩900 kg,年收益约2000元/每亩。年收益约2000元/每亩。年收益约2000元/每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栽培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是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栽培最早的花卉之一。芍药是典型的温带长日照植物,喜温暖,耐寒冷,生长期间要有充足的光照,但是一些品种在轻度荫蔽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芍药的干燥根为白芍,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药材,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0003]当前关于芍药间作技术主要有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核桃—芍药—夏枯草间作、芍药间作小麦等,尚未见果园间作药用芍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效益的报道,从而导致果园生态系统光温水气土资源和单位面积收益较低。果园间作芍药往往会因为林下光资源不足、夏季多雨易积水等问题,而导致芍药无法正常生长。
[0004]因此,能否通过田间配置创新,提供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技术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推动广大果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促进果农增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果园选择:选择树龄20年以下、郁闭度低于0.9的果园;(2)栽植:21)筛选白芍或赤芍种苗,每年10~11月份栽植;22)空间布局:果树行间居中栽植2行,芍药行距45~55cm,株距25~35 cm,每亩果园栽植800~1000株;(3)管理:第二年芍药苗长至30 cm以上时,进行培土起垄,在芍药和果树行间进行挖土,培至芍药行上;(4)根茎采收。
[0007]有益效果在于:步骤(1)避免间作的药用芍药因缺光而无法正常生长。
[0008]优选的:步骤(1)果园为杏、桃、梨、苹果或樱桃果园。
[0009]优选的:步骤21)筛选:选择带3~5个芽的带根芍头。
[0010]本步骤有益效果:提高种苗出苗质量。
[0011]优选的:步骤22)栽植:采用开沟栽植,沟宽20~30 cm,深30~40 cm,沟内均匀施入有机肥,施用量为每亩1吨,然后进行移栽,随后填土压实,浇透水。
[0012]进一步的,移栽标准:待有机肥与土混合后,摆正带根芍头,确保芽头朝上、根系伸展。
[0013]有益效果在于:以保障苗木成活率提高。
[0014]优选的:步骤(3)垄,高10~20 cm。
[0015]有益效果在于:防止芍药发生涝害。
[0016]优选的:步骤(4)具体为:芍药栽植后3年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时挖出全根,除留芽头作种外,切下根部,加工药用。
[001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取得的技术效果为芍药追肥、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等管理结合果园管理一并进行,无需单独进行。芍药栽植后3年可进行采收,加工药用。间作芍药成活率达95%,芍药根茎的产量为每亩900 kg,年收益约2000元/每亩。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果树行间种植药用芍药的空间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
[0022]实施例1果园选择选择树龄20年以下、郁闭度低于0.9的杏、桃、梨、苹果、樱桃等果园。
[0023]品种选择和栽植时期药用芍药品种选择品质优良的白芍或赤芍,栽植时期为每年10~11月份。种苗选择带3~5个芽的带根芍头。
[0024]空间布局(见图1)果树行间居中栽植2行,芍药行距50 cm,株距30 cm,每亩果园栽植800~1000株;采用开沟栽植,在果树行间居中按照50 cm的间距,开2条宽20~30 cm,深30~40 cm的沟,沟内均匀施入有机肥,施用量为每亩果园1吨左右,有机肥与土适当混合后,按照株距30 cm的株距摆正带根芍头,确保芽头朝上、根系伸展,然后填土压实,浇透水。
[0025]管理第二年芍药苗长至30 cm以上时,进行培土起垄,在芍药和果树行间进行挖土,培至芍药行上,垄高15 cm,防止芍药发生涝害。
[0026]芍药追肥、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等管理结合果园管理一并进行,无需单独进行。
[0027]根茎采收芍药栽植后3年可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为夏至前后,采收时挖出全根,除留芽头作种外,切下根部,加工药用。
[0028]技术效果: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进行实施。表1、表2为实施例成活率、产量等指标对比表。
[0029]通过对比表可知利用本专利技术,在果园林下间作药用芍药,芍药成活率达95%,芍药栽植后第三年采收芍药根茎,芍药根茎的产量为每亩900 kg,按照市场价格8元/kg销售,单位产出可达7200元,刨去投入成本,3年的单位收益约6000元,每年每亩收益约2000元。
[0030]表1:果园间作芍药的成活率调查表表2:2021年果园间作芍药的产量和收益调查表对比实验筛选适合果园林下间作药用芍药的配置方式,实施过程中设置了果园间作1行、2行和3行芍药,表3和表4为果园间作不同行数药用芍药的测量结果。
[0031]结果表明,林下间作2行药用芍药的植株株高、冠幅和茎粗,与间作1行药用芍药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间作3行;单位面积生物量产出均显著高于间作1行和3行。表明果园林下间作2行药用芍药可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更好的利用光、温、水、气、土等资源,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0032]表3 果园林下间作药用芍药的形态指标测定结果表4 果园林下间作药用芍药的生物量测定结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果园选择:选择树龄20年以下、郁闭度低于0.9的果园;(2)栽植:21)筛选白芍或赤芍种苗,每年10~11月份栽植;22)空间布局:果树行间居中栽植2行,芍药行距45~55cm,株距25~35 cm,每亩果园栽植800~1000株;(3)管理:第二年芍药苗长至30 cm以上时,进行培土起垄,在芍药和果树行间进行挖土,培至芍药行上;(4)根茎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果园为杏、桃、梨、苹果或樱桃果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园间作药用芍药的栽培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本营王洪良香宝周美华王玥陈建龙刘高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