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40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包括若干个钢架单元,每个钢架单元均包括立杆、横梁、左斜撑和右斜撑,立杆上设置有若干个纵向孔,横梁上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孔,左斜撑和右斜撑分别设置有若干斜向孔;分别选择从纵向孔、横向孔或斜向孔上穿设铅丝并通过螺栓固定,能配置成适应多种葡萄树形及叶幕形的栽培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通过在纵向孔列、横向孔列以及两个斜向孔列上的孔中调整铅丝穿设位置,并通过螺栓固定,再结合使用竹片,不仅可为葡萄架提供避雨栽培的骨架支撑,还能配置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其叶幕形的栽培架。置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其叶幕形的栽培架。置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其叶幕形的栽培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

技术介绍

[0002]葡萄是一种生长势极强的藤蔓果树,利用绑缚措施及整形修剪技术可培养葡萄树体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形状。多年生骨干枝蔓的排列形式即为葡萄的树形,葡萄植株上的叶片群体为叶幕,叶幕所具有的形状即叶幕形。
[0003]目前常见的葡萄树形有多主蔓扇形、厂字形或龙干形、T字形等,叶幕形主要有水平叶幕、直立叶幕、V形叶幕等。树形、叶幕形与葡萄架式的关系密切,二者都是随着架式的发展趋势而形成。葡萄栽培架式搭配合理的树形、叶幕形可以改善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从而促进树势稳定、增加光截留量、利于树体养分积累、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流行。
[0004]目前常用于鲜食和加工的葡萄品种主要包括欧亚种(如:玫瑰香、红地球、赤霞珠)和欧美杂种(如:巨峰、阳光玫瑰),其中欧亚种长势偏弱至中庸,栽培上应促进其极性生长,宜选用篱架栽培搭配直立叶幕或V形叶幕;欧美杂种长势强旺,栽培上应抑制其极性生长,宜选用棚架栽培搭配水平叶幕。
[0005]然而,葡萄植株在栽培架上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改变树形、叶幕形,具体为:一、需要更新品种的园区,比如由欧亚种改为欧美杂种,原先使用的V形架或篱架就不再适用;反之,若想由欧美杂种改为欧亚种,原先的棚架就不再适用。二、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势的逐年稳定,刚开始采用的促生长架式可能就不再适合,需要调整为缓和长势的架式。三、其他状况的发生,如园区规划改变,需要更换树形、叶幕形等。
[0006]综上所述,在葡萄树种植过程中,有时需要更换或改造架式以及改变叶幕形,目前市面上缺乏能够适用于多种树形、叶幕形的葡萄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用以解决目前市面上缺乏能够适用于多种树形、叶幕形的葡萄架的问题。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设置于园区内,包括若干个钢架单元,每个钢架单元均包括立杆、横梁、左斜撑和右斜撑,所述立杆的底部用于埋设于园区的地里;所述横梁的中部垂直固定在所述立杆的上部形成T形架,所述立杆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将横梁分为左横梁部和右横梁部,左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左横梁部的外端和立杆,右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右横梁部的外端和立杆,且左斜撑和右斜撑与立杆的连接处重合形成V形架,并且与横梁首尾连接形成三角形;所述立杆上设置有纵向孔列,所述纵向孔列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纵向孔,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横向孔列,所述横向孔列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若干个横向孔,所述左斜撑和所述右斜撑分别设置有斜向孔列,
所述斜向孔列包括若干斜向孔;分别选择从所述纵向孔、所述横向孔或所述斜向孔上穿设铅丝并通过螺栓固定,能配置成适应多种葡萄树形及叶幕形的栽培架。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两个行端钢架单元,所述行端钢架单元包括一个钢架单元和一根撑地杆,所述撑地杆的上端倾斜固定于所述行端钢架单元的立杆上;其中,若干个钢架单元的立杆排列成一行,两个行端钢架单元的立杆分别设置于若干个钢架单元的立杆所在行的行首和行末,每两个所述行端钢架单元与中间的若干个钢架单元位于同一纵向形成一个纵列。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立杆同一侧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二纵向孔、第三纵向孔、第四纵向孔、第五纵向孔和第六纵向孔,其中,所述第二纵向孔设置于左斜撑和右斜撑分别与立杆连接的重合处,所述第六纵向孔位于所述立杆的顶端,所述第三纵向孔、所述第四纵向孔、所述第五纵向孔位于左斜撑、右斜撑和横梁首尾连接形成的三角形内;当从第二纵向孔、第三纵向孔、第四纵向孔、第五纵向孔和第六纵向孔中选取孔穿设铅丝并通过螺栓固定,再结合使用竹片,形成以立杆为篱架的篱架栽培模式,应配置多主蔓扇形或厂字形或顺行水平龙干形的葡萄树形,并搭配直立叶幕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立杆上设置有第一纵向孔,所述第一纵向孔位于左斜撑和右斜撑分别与立杆连接的重合处的下方,当从第一纵向孔穿设铅丝并通过螺栓固定,能为长势较弱的情况下的葡萄小苗提供骨架支撑。
[0012]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横向孔、第二横向孔、第三横向孔和第四横向孔,其中,第一横向孔和第四横向孔分别位于左斜撑顶端与左横梁部外端的连接处和右斜撑顶端与右横梁部外端的连接处,第二横向孔和第三横向孔分别位于左横梁部和右横梁部的中部,当从第六纵向孔、第一横向孔和第四横向孔穿设铅丝并通过螺栓固定,再结合使用竹片,为葡萄避雨栽培提供骨架支撑,能形成避雨棚。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篱架栽培模式的基础上,继续从所述第二横向孔和所述第三横向孔穿设铅丝并通过螺栓固定,再结合使用竹片,形成T形架栽培模式,应配置顺行水平龙干形的葡萄树形,并搭配水平叶幕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左斜撑上设置有第一斜向孔和第二斜向孔,所述第一斜向孔和第二斜向孔分别位于所述左斜撑的三等分点上,所述右斜撑上设置有第三斜向孔和第四斜向孔,所述第三斜向孔和第四斜向孔分别位于所述右斜撑的三等分点上,而且第一斜向孔与第四斜向孔关于立杆的中心线对称,第二斜向孔和第三斜向孔关于立杆的中心线对称;当从所述第一斜向孔、所述第二斜向孔、所述第三斜向孔、所述第四斜向孔以及所述第二纵向孔、第六纵向孔、第一横向孔、第四横向孔中穿设铅丝并通过螺栓固定,再结合使用竹片,形成V形架避雨栽培模式,应配置厂字形或顺行水平龙干形的葡萄树形,并搭配V形叶幕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葡萄架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孔,当选用篱架栽培模式时,配置多主蔓扇形或厂字形或顺行水平龙干形的葡萄树形,并搭配直立叶幕形;当选用T形架栽培模式时,配置顺行水平龙干形的葡萄树形,并搭配水平叶幕形;当选用V形架栽培模式时,配置厂字形或顺行水平龙干形的葡萄树形,并搭配V形叶幕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通过在纵向孔列、横向孔列以及两个斜向孔列上的孔中调整铅丝穿设位置,并通过螺栓固定,再结合使用竹片,不
仅可为葡萄架提供避雨栽培的骨架支撑,还能配置成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其叶幕形的栽培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钢架单元的正面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行首钢架单元的三维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行首钢架单元的侧面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葡萄架设置于园区内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以葡萄架的立杆为篱架配置厂字形树形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葡萄架的T形架配置顺行水平龙干树形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葡萄架的V形架配置顺行水平龙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种树形及叶幕形的葡萄架,设置于园区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钢架单元,每个钢架单元均包括立杆(A)、横梁(B)、左斜撑(C1)和右斜撑(C2),所述立杆(A)的底部用于埋设于园区的地里;所述横梁(B)的中部垂直固定在所述立杆(A)的上部形成T形架,所述立杆(A)与所述横梁(B)的连接处将横梁(B)分为左横梁部(B1)和右横梁部(B2),左斜撑(C1)的两端分别连接左横梁部(B1)的外端和立杆(A),右斜撑(C2)的两端分别连接右横梁部(B2)的外端和立杆(A),且左斜撑(C1)和右斜撑(C2)与立杆(A)的连接处重合形成V形架,并且与横梁(B)首尾连接形成三角形;所述立杆(A)上设置有纵向孔列,所述纵向孔列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纵向孔,所述横梁(B)上设置有横向孔列,所述横向孔列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若干个横向孔,所述左斜撑(C1)和所述右斜撑(C2)分别设置有斜向孔列,所述斜向孔列包括若干斜向孔;分别选择从所述纵向孔、所述横向孔或所述斜向孔上穿设铅丝并通过螺栓固定,能配置成适应多种葡萄树形及叶幕形的栽培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葡萄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行端钢架单元,所述行端钢架单元包括一个钢架单元和一根撑地杆(D),所述撑地杆(D)的上端倾斜固定于所述行端钢架单元的立杆(A)上;其中,若干个钢架单元的立杆(A)排列成一行,两个行端钢架单元的立杆(A)分别设置于若干个钢架单元的立杆(A)所在行的行首和行末,每两个所述行端钢架单元与中间的若干个钢架单元位于同一纵向形成一个纵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葡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A)同一侧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二纵向孔(2)、第三纵向孔(3)、第四纵向孔(4)、第五纵向孔(5)和第六纵向孔(6),其中,所述第二纵向孔(2)设置于左斜撑(C1)和右斜撑(C2)分别与立杆(A)连接的重合处,所述第六纵向孔(6)位于所述立杆(A)的顶端,所述第三纵向孔(3)、所述第四纵向孔(4)、所述第五纵向孔(5)位于左斜撑(C1)、右斜撑(C2)和横梁(B)首尾连接形成的三角形内;当从第二纵向孔(2)、第三纵向孔(3)、第四纵向孔(4)、第五纵向孔(5)和第六纵向孔(6)中选取孔穿设铅丝并通过螺栓固定,再结合使用竹片,形成以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玥徐海英任建成孙磊张国军闫爱玲王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