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627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包括壳体、聚集结构、传送结构、存储结构、蓄油井、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所述蓄油井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聚集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前端,所述传送结构设置在所述聚集结构与所述蓄油井之间,所述存储结构在所述蓄油井中的油层达到设定厚度时与所述蓄油井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地引导并聚集海面溢油,并将海面溢油进行油水分离处理,得到富集的高油相含率混合液集中存储收集,避免了油污处理过程的繁琐流程,达到油水处理一体化以及所得流体高含油的目标,值得被推广使用。值得被推广使用。值得被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油污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使用的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当前主要是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0003]石油及其制品进入海洋等水域后,可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形成沥青块等;海洋中的微生物在降解石油烃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石油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上形成油膜,能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油类粘附在鱼鳃上,可使鱼窒息;粘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可使他们死亡。油类会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它们的羽毛的不浸水性能。石油污染还能使水产品品质劣化,并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的旅游价值。海洋一旦受到石油污染,要经过数年之久,海区生物才能重新繁殖起来。
[0004]据统计经由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石油烃年约600万吨,排入中国沿海的石油烃年约10万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河流或直接向海洋注入的各种含油废水以及逸入大气中的石油烃的沉降及海底自然溢油等都会造成油污染。在油污染严重的地方,都是通过“围油栏”阻隔再处理。“围油栏”就是把漂浮在水面上的“油”围拦住,不让其外溢到“围油栏”之外。国内部分大型拆船厂都建有专门处理船舶油污水的处理站,拆解废船时的油污水直接排向处理站,利用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油和水的分离,分离后达标的水可以排放,分离出来的废油统一回收利用或经过焚烧处理。
[0005]为了避免油污处理过程的繁琐流程,达到油水处理一体化以及所得流体高含油的目标,提出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避免油污处理过程的繁琐流程,达到油水处理一体化以及所得流体高含油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
[0007]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包括壳体、聚集结构、传送结构、存储结构、蓄油井、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所述蓄油井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聚集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前端,所述传送结构设置在所述聚集结构与所述蓄油井之间,所述存储结构在所述蓄油井中的油层达到设定厚度时与所述蓄油井连通,所述输油泵的输入口与所述蓄油井连通,输出口与所述油水分离器的输入口连通,所述油水分离器的输出口与所述存储结构连通。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聚集结构包括一个扫油臂或两个扫油臂;扫油臂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工作组件附着在母船上被动工作,所述扫油臂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前端并向外侧弯折;扫油臂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工作组件通过动力组件驱动工作,两个所述扫油臂对称
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前端并向外侧弯折。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倾斜传送流道,所述倾斜传送流道的下端与所述蓄油井连通,上端与所述壳体前端设置的进口连通,所述传送结构位于所述倾斜传送流道的内部。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进口的外部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与所述壳体前端可拆卸连接。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结构包括传送带与两个传送带电机,所述传送带电机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内侧两端,所述传送带电机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存储结构为油舱或者母船,所述油舱/母船与所述油水分离器的输出口连通。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输油泵的输入口设置有抽油管。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油水分离器的输出口设置有输出管。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后端下方设置有排水口。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造涡部和分离部,所述造涡部为扰动泵,所述分离部为旋流器,所述扰动泵与所述旋流器连接,所述旋流器上设置有输出口、两个溢流口,通过两个所述旋流器的溢流口流出分离出的水,通过所述旋流器的输出口输出富集的高油相含率混合液。
[0017]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方便地引导并聚集海面溢油,并将海面溢油进行油水分离处理,得到富集的高油相含率混合液集中存储收集,避免了油污处理过程的繁琐流程,达到油水处理一体化以及所得流体高含油的目标,值得被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中工作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工作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工作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中A

A向剖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中油水分离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4]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包括:壳体1、聚集结构、传送结构、存储结构、蓄油井6、输油泵、油水分离器8;所述蓄油井6 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聚集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1前端,用于引导并聚集海面溢油,所述传送结构设置在所述聚集结构与所述蓄油井6之间,用于将溢油牵引至所述蓄油井6中,所述存储结构在蓄油井6中的油层达到设定厚度时与所述蓄油井6连通,所述输油泵的输入口与所述蓄油井6连通,输出口与所述油水分离器8的输入口连通,所述油水分离器8的输出口与所述存储结构连通。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扫油臂2,所述扫油臂2设置在所述壳
体1一侧前端并向外侧弯折,这样有利于对海绵溢油进行引导并聚集。
[0026]在本实施例中,当扫油臂2的数量为一个时,本工作组件附着在母船上被动工作,当扫油臂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1两侧前端,本工作组件通过动力组件驱动自主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动力组件包括储能结构、驱动结构与总控模块,储能结构通过风力发电实现储能,驱动结构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控制螺旋桨实现驱动,总控模块用于控制整个工作组件及驱动结构。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倾斜传送流道,所述倾斜传送流道的下端与所述蓄油井6连通,上端与所述壳体1前端设置的进口3连通,所述传送结构位于所述倾斜传送流道的内部。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口3的外部设置有筛网31,所述筛网31与所述壳体1前端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的筛网31,能够过滤海洋垃圾,防止堵塞前端。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结构包括传送带4与两个传送带电机41,所述传送带电机41设置在所述传送带4的内侧两端,所述传送带电机41与所述壳体1连接,通过所述储能结构供电。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结构为油舱5或者母船,本工作组件通过动力组件驱动自主工作时,油舱5为存储结构,所述油舱5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位于所述蓄油井6的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聚集结构、传送结构、存储结构、蓄油井、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所述蓄油井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聚集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前端,所述传送结构设置在所述聚集结构与所述蓄油井之间,所述存储结构在所述蓄油井中的油层达到设定厚度时与所述蓄油井连通,所述输油泵的输入口与所述蓄油井连通,输出口与所述油水分离器的输入口连通,所述油水分离器的输出口与所述存储结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结构包括一个扫油臂或两个扫油臂;扫油臂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扫油臂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前端并向外侧弯折;扫油臂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所述扫油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前端并向外侧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倾斜传送流道,所述倾斜传送流道的下端与所述蓄油井连通,上端与所述壳体前端设置的进口连通,所述传送结构位于所述倾斜传送流道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装置用工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的外部设置有筛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方志吴金龙吴少华张晨阳徐婷张宇轩张思晗傅陈章刘云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