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湿调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619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室内调温调湿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温湿调控系统,包括第一子系统、用于处理新风的第二子系统和用于连接室内调温末端的第四换热器,第二子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四换热器与第一子系统通过管路连接,且第一换热器与第四换热器并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二子系统和室内调温末端共用一个第一子系统,整体形成一个闭式制冷/制热系统,减少第一子系统的占用空间,降低安装难度,扩宽可适用的场景,也便于现场的安装和维护。相对于第一换热器与第四换热器串联的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分别单独使用第二子系统、室内调温末端,也可同时使用第二子系统和室内调温末端,灵活性更高。性更高。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湿调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室内调温调湿
,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温湿调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家居和工作环境中,不仅有室内外换气的新风系统,而且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中的PM2.5含量都有对应的空气处理设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环保,辐射制冷(暖)作为一种低耗能、无污染和冷源广的新型制冷方法,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辐射供冷(暖)系统中,毛细管网作为调温末端,一般以水为介质输送能量,具有高效节能和高舒适度的特点。
[0003]现有技术空调系统的新风处理单元和室内调温末端的冷热源机组为独立设置,安装时需要分开安装,占用的空间大,安装难度也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CN202022478974.4提供了一种新风调湿及冷热水机组,其通过热泵冷温水机与新风调湿第一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室外整机内,即一个室外整机内设置有两套压缩机、四通阀等机构分别与第二子系统和室内调温末端连接,虽然解决了降低安装难度的问题,但是占用的空间仍然较大,不利于安装,对安装位置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处理单元与室内调温末端共用一个第一子系统、减少安装空间的占用,新风处理单元和室内调温末端可共同使用、也可独立使用的温湿调控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湿调控系统,包括第一子系统、第二子系统和用于连接室内调温末端的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二子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第四换热器与第一子系统通过管路连接,且第一换热器与第四换热器为并联设置。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系统还包括再热再冷模块。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再热再冷模块为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为串联或并联。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第一膨胀阀与第二膨胀阀并联设置。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再热再冷模块包括电加热器。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再热再冷模块为混风组件。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和/或第二膨胀阀。
[0012]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膨胀阀,第三膨胀阀设置在第三换热器连接第四换热器的管路上。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系统还包括杀菌组件,用于对新风进行杀菌处理,为室内提供洁净空气。
[0014]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加湿组件。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换热器与第四换热器并联,并连接于同一个第一子系统,整体形成了一个闭式制冷/制热系统,减少第一子系统的整体尺寸,减少第一子系统的占用空间,降低安装难度,扩宽可适用的场景,也便于现场的安装和维护。同时第四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并联设置,相对于第四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串联设置的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第一子系统与第二子系统、第四换热器之间相应管路的连通或关闭,可单独使用第二子系统进行新风处理或单独使用第四换热器对室内调温末端供冷供暖,也可同时使用第二子系统进行新风处理和第四换热器对室内调温末端供冷供暖,系统整体使用的灵活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除湿时的原理示意图。
[0018]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
[0019]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除湿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0]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1]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除湿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2]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3]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除湿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4]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5]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除湿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6]在图中,1

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

过滤组件;3

第一换热器;4

温度传感器;5

再热再冷模块;6

加湿组件;7

杀菌组件;8

第二温湿度传感器;9

新风风机;10

第一膨胀阀;11

第二膨胀阀;12

四通阀;13

压缩机;14

第三换热器;15

室外风机;16

第三膨胀阀;17

第四换热器;18

室内调温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附图1

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湿调控系统,包括第一子系统、第二子系统和第四换热器17,所述第一子系统为空气源热泵,第二子系统即为新风处理单元,用于对新风进行调湿调温处理,第四换热器17用于与室内调温末端18连接并向室内调温末端18提供冷量或热量,从而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优选所述第四换热器17为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子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3,在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3作冷凝器使用,用于散发热量对进入第二子系统的新风进行加热,在制冷除湿模式下,第一换热器3作蒸发器使用,用于吸收新风热量对新风进行冷凝制冷及除湿,所述第一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17与第一子系统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回路,且第一换热器3与第四换热器17并联设置。
[0028]本专利技术第一换热器3与第四换热器17并联,并连接于同一个第一子系统,整体形成了一个闭式制冷/制热系统,减少第一子系统的整体尺寸,减少第一子系统安装所需的空间大小,降低安装难度,扩宽可适用的场景,也便于现场的安装和维护。同时第四换热器17与
第一换热器3并联设置,相对于第四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串联设置的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第一子系统与第二子系统、第四换热器17之间相应管路的连通或关闭,可单独使用第二子系统进行新风处理或单独使用第四换热器对室内调温末端供冷供暖,也可同时使用第二子系统进行新风处理和第四换热器对室内调温末端供冷供暖,系统整体使用的灵活性更高。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2所示,第二子系统内未设置再热再冷模块5,除湿模式下,经过第一换热器3冷凝除湿后的新风直接或经过加湿组件6、杀菌组件7后送入室内,制热模式下,经过第一换热器3加热后的新风直接送入室内。
[0030]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三、四、五中,如图3

8所示,所述第二子系统还包括再热再冷模块5,再热再冷模块5设置在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子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湿调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子系统、用于处理新风的第二子系统和用于连接室内调温末端的第四换热器(17),所述第二子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3),所述第一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17)与第一子系统通过管路连接,且第一换热器(3)与第四换热器(17)并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调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子系统还包括再热再冷模块(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调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再热再冷模块(5)为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3)连接,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14)为串联或并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湿调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子系统包括压缩机(13)、四通阀(12)和第三换热器(14),所述第三换热器(14)连接第一换热器(3)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11),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3)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10),第一膨胀阀(10)与第二膨胀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少兵王宏革崔允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红橡室内气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