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永芳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6125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神经阻滞麻醉针包括将麻醉针套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上并调节麻醉针的角度;完成后,通过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保持麻醉针与支板之间的角度;推进麻醉针的活塞芯杆,当活塞芯杆与折臂初次接触时,因支持囊体的作用,产生一个阻力,此时提醒需要将活塞芯杆抽出一段距离;所述折臂在活塞芯杆的初次推力作用下,撕破封条,使支持囊体撕开形成用于排气的口,通过该口将支持囊体中的气体排出;拉簧将折臂延伸至腔体内的部分拉回至槽口中;再次推进活塞芯杆,将麻药自出液孔推出;完成后,拆卸神经阻滞麻醉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提醒操作者回抽的功能,提高穿刺正确率,减少患者不舒适感。不舒适感。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
[0001]本申请是如下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日:2021
‑1‑
9申请号:2021100268072专利技术名称:一种神经阻滞麻醉针、麻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3]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至外周神经干附近,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将神经所支配的区域麻醉。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但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故操作时必须熟悉局部解剖,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常用神经阻滞有助间、眶下、坐骨、指(趾)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0004]麻药注射时,在合适的位置向后、内、下方向推进,当病人诉有放射到手指、腕或前臂的异感时即停止前进,回抽如无血或空气,即注入药液。因此,麻药注射时,还需回抽很重要,能够有效避免穿刺不当,造成的并发症。
[0005]目前,现用的麻醉针如专利公告号CN106581820A公示的一种多药物注射用改进型麻醉针,只在如何实现一次注射多种药物方面做改进;又如专利公告号CN108355202A公示的一种便携式麻醉针,只在便携方便上做改进;又如专利公告号CN109223054A公示的一种带定位架的骨髓穿刺抽取装置,其用于解决减少穿刺次数的问题,还配有定位架,方便医务人员进行穿刺以及骨髓液抽取操作;等等还有其他的麻醉针均用于解决注射量把控方面的问题。这些现用的麻醉针均不具备在回抽上的提醒功能,一旦进针位置不对,不回抽查看是否穿入动脉或静脉中,则会出现因穿刺不当引起的一系列的并发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回抽提醒的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提高穿刺的正确率。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供神经阻滞麻醉装置,所述神经阻滞麻醉装置包括支板、麻醉针、及用于调整和保持所述麻醉针与支板之间的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支板上;所述麻醉针包括具有腔体且前端带出液孔的针筒、与所述针筒匹配的活塞芯杆、以及挡速组件,所述挡速组件包括折臂和支撑囊体,所述针筒的筒壁上设有向所述腔体贯通的槽口,所述折臂铰接于所述槽口中,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一个延伸端通过支撑囊体
与所述针筒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囊体中充有气体,使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另一个延伸端自所述槽口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撑囊体上设有能撕裂并排出气体的封条,所述折臂与所述封条粘贴;步骤二,将麻醉针套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上并调节麻醉针的角度;步骤三,角度调节完成后,通过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保持麻醉针与支板之间的角度;步骤四,推进麻醉针的活塞芯杆;当活塞芯杆与折臂初次接触时,因支持囊体的作用,产生一个阻力,此时提醒需要将活塞芯杆抽出一段距离;所述折臂在活塞芯杆的初次推力作用下,撕破封条,使支持囊体撕开形成用于排气的口,通过该口将支持囊体中的气体排出;此时,拉簧产生的拉力克服支持囊体的支撑力,将折臂延伸至腔体内的部分拉回至槽口中;步骤五,再次推进活塞芯杆,将麻药自出液孔推出;步骤六,完成后,拆卸神经阻滞麻醉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齿轮、半齿圈和安装管,所述齿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板上,所述半齿圈的内圆面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轮齿;在步骤二中,将麻醉针套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安装管中;在步骤三中,角度调节完成后,将半齿圈向支板的方向推进,以固定半齿圈、安装管及麻醉针的角度。
[0009]优选的,所述半齿圈临近所述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吸盘,在步骤三中,通过所述第一吸盘与支板的吸附以固定半齿圈、安装管及麻醉针的角度。
[0010]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使麻醉针具备提醒操作者回抽的功能,提高穿刺正确率,减少患者不舒适感;二、通过采用充气的支撑气囊,能实现阻挡力的产生和快速释放,既能很好的起到提示作用,又不影响麻醉针的使用;三、通过限位组件实现麻醉针的定位,避免使用过程中的位置摆动而影响麻醉的注射;四、角度调节组件通过齿轮啮合实现转动和滑动,不仅能够精准调节角度,还能够快速实现角度的位置固定;五、通过设计吸附件,一方面,能够找准穿刺的位置,另一方面,利于麻药向腋销近、端扩散,以利于阻滞肌皮神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神经阻滞麻醉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限位组件的截图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侧视图且去掉麻醉针和吸附件的示意图。
[0012]附图中:1

麻醉针、11

针筒、111

腔体、112

槽口、12

针体、13

活塞芯杆、14

挡速组件、141

折臂、1411

第一臂、1412

第二臂、1413

挡齿、142

支撑囊体、1421

封条、143

拉簧、15

限位组件、151

套环、152

挡板、153

滑块、2

压板、3

支板、4

角度调节组件、41

齿
轮、42

半齿圈、43

安装管、431

滑槽、44

调节手柄、45

第一吸盘、46

拉手、5

吸附件、51

球囊、52

第二吸盘、53

硬环、54

阀门、55

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1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神经阻滞麻醉针包括针筒11、针体12、活塞芯杆13、挡速组件14和限位组件15。
[0015]所述针筒11具有腔体111,且前端带出液孔,该出液孔上安装有针体12,针体12与出液孔连通。所述活塞芯杆13与所述针筒12匹配,且所述活塞芯杆13能够在针筒12的腔体111内滑动。
[0016]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供神经阻滞麻醉装置,所述神经阻滞麻醉装置包括支板、麻醉针、及用于调整和保持所述麻醉针与支板之间的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支板上;所述麻醉针包括具有腔体且前端带出液孔的针筒、与所述针筒匹配的活塞芯杆、以及挡速组件,所述挡速组件包括折臂和支撑囊体,所述针筒的筒壁上设有向所述腔体贯通的槽口,所述折臂铰接于所述槽口中,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一个延伸端通过支撑囊体与所述针筒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囊体中充有气体,使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另一个延伸端自所述槽口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撑囊体上设有能撕裂并排出气体的封条,所述折臂与所述封条粘贴;步骤二,将麻醉针套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上并调节麻醉针的角度;步骤三,角度调节完成后,通过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保持麻醉针与支板之间的角度;步骤四,推进麻醉针的活塞芯杆;当活塞芯杆与折臂初次接触时,因支持囊体的作用,产生一个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芳
申请(专利权)人:肖永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