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慧军专利>正文

人体靶向微创定位导航床架及利用其实现体外定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58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靶向治疗或微创治疗时在人体外的定位导航床架及其定位方法。主要由定位底板部件、重复定位框尺部件、标尺部件、导向弧转架部件构成;通过CT机扫描人体与定位导航床架,将图象输入到计算机,病灶位于底板的有效刻度内,记录体部固定支架在T型滑槽框尺的刻度;利用人体上做的标记与定位导航床架根据计算机输出的数据,固定定位框尺,调节定位针,通过X标尺、Y标尺,在T型滑槽上找到Z值位置,可实现人体外的靶区区域定位、重复定位、靶向导航、利于靶向治疗及微创治疗,填补了国内目前没有体外定位导航装置的空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定位准确,易于普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靶向治疗或微创治疗时在人体外的定位导航床架及其定位方法。外科手术中,在体外如何定位并能找到体内正确的靶点或病灶是医学界的难题,一般是要靠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根据经验来定位。具体做法是临床医生根据经验将穿刺针插入患者体内,然后在CT机下查看插入的位置,如不合适再重新插入,直到找到正确的位置,此种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尤其耽误CT机的时间,同时定位不准确,增加患者的痛苦,临床应用受限。目前用于靶向治疗或微创治疗时在人体外的定位和导航的装置以及采用定位导航床架定位的方法在国内还是空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定位准确,使用人体靶向微创定位导航床架在人体外定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人体靶向微创定位导航床架其主要由定位底板部件、重复定位框尺部件、标尺部件、导向弧转架部件构成。其定位底板部件的底板两侧各设置有一导向T型滑槽,中央内镶有六条定位标准线,体部固定支架固定在底板上。其重复定位框尺部件的带有刻度的框尺设置在导向T型滑槽内,框尺的三个框边上各设置有一个带刻度调节的定位针。其标尺部件带有刻度的X标尺、Y标尺呈直角联接,标尺联接器固定在T型滑槽上,Y标尺与标尺联接器以燕尾槽配合联接。其导向弧转架部件的弧型转架呈弧型状,与X标尺动配合,导向板支架安装在弧型转架上,导向板支架与滑竿动配合,滑竿上设置有植入导向板。其六条定位标准线包括一条中心线、左右两条平行的侧边定位线、两条呈交叉状夹角为53°08’的z值定位线、一条正负线。其导向板支架与滑竿呈角度联接。一种使用人体靶向微创定位导航床架在人体外定位的方法,使用定位导航床架、CT机、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来完成,利用在人体上做的标记与定位导航床架相结合,通过CT机扫描人体与定位导航床架,将图象输入到计算机,病灶位于底板的有效刻度内,记录体部固定支架在T型滑槽框尺的刻度,完成靶区区域坐标定位或病灶实体与定位床架的空间位置数据操作;再次利用人体上做的标记与定位导航床架根据计算机输出的数据,固定定位框尺,调节定位针,完成手术床上重复定位操作;通过X标尺、Y标尺,在T型滑槽上找到Z值位置,完成X、Y、Z坐标数值靶向导航操作。本专利技术可实现人体外的靶区区域定位、重复定位、靶向导航、利于靶向治疗及微创治疗,填补了国内目前没有体外定位导航装置的空白。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定位准确,易于普及。重复定位框尺部件20主要包括框尺201、定位针202等,三个带有刻度的框尺201两侧分别设置在导向T型滑槽102内,并可在滑槽上滑动,框尺201的三个框边上各设置有一个带刻度调节的定位针202,针的深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标尺部件30主要包括Y标尺301、标尺联接器302、X标尺303等,其X标尺303为圆柱型,与Y标尺301呈90°直角联接,标尺上刻有刻度,标尺联接器302固定在T型滑槽102上,并可在T型滑槽102上滑动,Y标尺301与标尺联接器302以燕尾槽配合的形式联接。导向弧转架部件40主要包括导向板支架401、弧型转架402、滑竿403、植入导向板404等,弧型转架402为半径350mm、弧度110°的弧型状,与X标尺303呈动态配合,可以X标尺303为轴作180°转动,导向板支架401安装在弧型转架402上,可在弧型转架402上滑动,导向板支架401上有一滑竿403与之滑动配合,滑竿403前方可以分别固定植入导向板404或穿刺针套筒,便于进行各种诊断及治疗,导向板支架401与滑竿403呈角度联接,以保证使穿刺针等始终指向导向弧转架的中心。一种使用人体靶向微创定位导航床架在人体外定位的方法,主要使用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定位导航床架及现有辅助设备CT机、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来完成,利用在人体上做的标记与定位导航床架相结合,通过CT机扫描人体与定位导航床架,图象输入到计算机,得到靶区区域定位或病灶实体与定位床架的空间位置数据;在手术床上再次利用人体上做的标记与定位导航床架重复定位,根据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操作定位导航床架上的导向弧转架达到靶向导航位置,进行靶向治疗或微创治疗与检查。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一、靶区区域定位1.将带有夹角为53°08’度,呈交叉状的两条z值定位线105的定位导航床架的定位底板101放置在CT扫描床上,通过CT机上的扫描仪激光定位线,调整定位底板101的位置,使扫描平面通过定位底板101上的双侧导向T型滑槽102相等的刻度线(如左+3、右+3);2.患者躺在定位底板101上达到尽量舒适稳定状态,并保证病灶位于底板101的有效刻度内;用体部固定支架107将双髋固定,记录体部固定支架107在T型滑槽102框尺的刻度;3.调整重复定位框尺201到达病灶周围层面,记录重复定位框尺201在定位底板101两侧T型滑槽102的刻度数据,再调整重复定位框尺201上三个框边上各设置的带刻度调节的定位针202深度,使针尖刚好与皮肤接触(体部侧面及上方),消毒情况下,用抽取美蓝的注射器在定位针尖与皮肤接触处注入少许美蓝作标记,然后记录此时各定位针202的刻度位置,完成体表做数个定位标记点;4.将患者送入CT扫描区,找出靶区区域;5.在邻近病灶周围进行CT连续扫描(根据病灶大小决定扫描层2-5毫米层距),待扫描图象出现后挑选所需要的扫描层面图象,中心层面图像要特别标明;6.靶区域各层CT图像以胶片或电子图形文件的方式保存,作为定位的客观依据;7.定位的相关参数记录在定位报告中。二.获取靶点坐标空间位置数据1.确定坐标原点调出靶区中心层面的图片,将坐标原点定在定位底板101中心标线104处,再将水平轴线移至两条侧边定位线106上;2.获取靶点坐标在有靶区的CT片中,从靶点出发做与坐标轴的垂直连线,靶点到X轴的直线的垂直距离为靶点相对定位底板101的Y坐标值,靶点到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靶点相对定位底板101的X坐标值;测量两条Z值定位线105间的距离为靶点相对定位底板101的Z坐标值,如图4所示(X=26.3,Y=158.2,Z=71.25);在每张有靶区的CT片中均可找到X、Y、Z的对应坐标,得到靶区相对定位底板101的空间位置。三.重复定位与靶向导航1.重复定位当患者需移至手术室接受治疗时首先将定位底板101放到手术床上,按照定位报告中的各项参数,使患者再次位于定位床架的规定位置上,重复摆位误差应小于2mm;患者躺在定位底板101上后,将重复定位框尺201放到定位底板101上,使定位框尺201定位在患者做CT扫描时记录的T型滑槽102的刻度数据位置,固定好定位框尺201后,调节三个框边上的定位针202,此时患者也要慢移动体位,使针尖刚好与皮肤接触(体部两侧面及上方)到事先已用美蓝注射液器作标记处,经检查,使各定位针202的刻度位置达到CT扫描时的数据,针尖对准美蓝标记处,此时靶点的坐标值与CT扫描时所测量的坐标值一致。2.靶向导航根据靶点在中心定位线104的左或右侧,决定定位标尺安装面(如病灶在中心定位线的左侧,则将定位标尺安装在定位底板101的左侧),按所得X、Y、Z坐标数值分别调整X标尺303、Y标尺301,移动标尺连接器302,在T型滑槽102上找到Z值位置,随后通过导针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靶向微创定位导航床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定位底板部件(10)、重复定位框尺部件(20)、标尺部件(30)、导向弧转架部件(40)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强陈慧军王管奇
申请(专利权)人:陈慧军陈国强王管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