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74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基座、模具型腔结构以及两个驱动组件,模具型腔结构包括相对基座沿左右向活动的两个模座,每一模座均形成有型腔槽,两个模座能够相向运动合模,以使得两个型腔槽对合形成型腔,每一模座均包括能够沿左右向相对活动的模座本体以及模座压块,每一模座的型腔槽部分形成在模座本体,其余部分形成在模座压块上,每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对应的模座本体向外活动一次开模,再驱动对应的模座压块向外活动二次开模,通过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模座本体与模座压块分步开模,有助于延缓注塑模具的开模过程,弱化零件在成型腔内的抱紧力,使得注塑模具能够逐渐开模,从而解决了零件在开模过程中容易黏附于模具的问题。具的问题。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零件注塑
,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零件中,例如插销,为了加强连接,零件上通常设计有波浪形凹槽和加强筋条等复杂结构,导致零件在开模时,部分零件容易黏附在模具上,产生零件变形的问题,以致产品合格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注塑模具,旨在解决现有零件在开模过程中容易黏附于模具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
[0005]基座;
[0006]模具型腔结构,包括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向活动的两个模座,每一所述模座均形成有型腔槽,两个所述模座能够相向运动合模,以使得两个所述型腔槽对合形成型腔,每一所述模座均包括能够沿左右向相对活动的模座本体以及模座压块,每一所述模座的型腔槽部分形成在所述模座本体,其余部分形成在所述模座压块上;以及,
[0007]两个驱动组件,每一所述驱动组件用以驱动对应的所述模座本体向外活动一次开模,再驱动对应的所述模座压块向外活动二次开模。
[0008]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下支座以及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下支座的上支座,两个所述模座沿左右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上支座;
[0009]每一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两个驱动结构,两个所述驱动结构分别对应所述模座本体与所述模座压块设置;
[0010]其中,所述上支座向上移动时,其中之一所述驱动结构驱动对应的所述模座本体向外活动开模,另一所述驱动结构驱动对应的所述模座压块向外活动二次开模。
[0011]可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0012]安装板,设于下支座;以及,
[0013]连接部,一端设于所述模座本体或者所述模座压块,另一端沿左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0014]可选地,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相互配合滑动的滑块与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板,所述滑槽沿上下向朝远离所述模座本体方向延伸。
[0015]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模座本体;
[0016]所述滑槽呈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自下向上朝远离所述模座本体方向倾斜。
[0017]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压块;
[0018]所述滑槽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槽段、以及呈倾斜设置的第二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呈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自下向上朝远离所述模座本体方向倾斜。
[0019]可选地,所述滑块包括沿水平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部的滚轮。
[0020]可选地,所述模具型腔结构还包括沿前后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与两个所述模座的两端抵接。
[0021]可选地,所述限位块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一限位台阶面;
[0022]对应地,所述模座形成有朝上设置的第二限位台阶面,所述第二限位台阶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面抵接。
[0023]可选地,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呈一一对应设置为驱动组,所述驱动组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多个。
[002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待零件注塑成型后,两个所述模座压块先保持不动,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先驱动两个所述模座本体沿左右向分离开模,待两个所述模座本体分离后,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再驱动两个所述模座压块沿左右向分离开模,如此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所述模座本体与所述模座压块分步开模,有助于延缓所述注塑模具的开模过程,弱化零件在所述成型腔内的抱紧力,使得所述注塑模具能够逐渐开模,避免直接开模时撕裂零件,从而解决了零件在开模过程中容易黏附于模具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处于合模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一次开模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二次开模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号说明:
[003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注塑模具221第一限位台阶面1基座3驱动组件11上支座31驱动结构12下支座311安装板2模具型腔结构312连接部21模座313滑块211模座本体314滑槽212模座压块3141第一槽段22限位块3142第二槽段
[0034]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目前汽车零件中,例如插销,为了加强连接,零件上通常设计有波浪形凹槽和加强筋条等复杂结构,导致零件在开模时,部分零件容易黏附在模具上,产生零件变形的问题,以致产品合格率较低。
[0039]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旨在解决现有零件在开模过程中容易黏附于模具的问题。其中,图1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0]请参阅1至图3,所述注塑模具100包括基座1、模具型腔结构2以及两个驱动组件3,所述模具型腔结构2包括相对所述基座1沿左右向活动的两个模座21,每一所述模座21均形成有型腔槽,两个所述模座21能够相向运动合模,以使得两个所述型腔槽对合形成型腔,每一所述模座21均包括能够沿左右向相对活动的模座本体211以及模座压块212,每一所述模座21的型腔槽部分形成在所述模座本体211,其余部分形成在所述模座压块212上,每一所述驱动组件3用以驱动对应的所述模座本体211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模具型腔结构,包括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向活动的两个模座,每一所述模座均形成有型腔槽,两个所述模座能够相向运动合模,以使得两个所述型腔槽对合形成型腔,每一所述模座均包括能够沿左右向相对活动的模座本体以及模座压块,每一所述模座的型腔槽部分形成在所述模座本体,其余部分形成在所述模座压块上;以及,两个驱动组件,每一所述驱动组件用以驱动对应的所述模座本体向外活动一次开模,再驱动对应的所述模座压块向外活动二次开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下支座以及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下支座的上支座,两个所述模座沿左右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上支座;每一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两个驱动结构,两个所述驱动结构分别对应所述模座本体与所述模座压块设置;其中,所述上支座向上移动时,其中之一所述驱动结构驱动对应的所述模座本体向外活动开模,另一所述驱动结构驱动对应的所述模座压块向外活动二次开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安装板,设于下支座;以及,连接部,一端设于所述模座本体或者所述模座压块,另一端沿左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顺成王利军马正伟方超侯志明刘超区锦文孙金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