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237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取样筒和手柄,其中:所述取样筒内部上下贯通,沿取样筒内侧壁相对立的位置开设有线槽和杆槽,所述线槽的底端沿取样筒内侧壁弯曲延伸至杆槽底端,线槽内卡入有拉线,所述拉线的顶端连接在取样筒顶部,所述杆槽内滑动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端从取样筒顶部伸出,拉杆的底端与拉线的底端连接;所述手柄上开设有用于与取样筒顶部相匹配的容纳腔。该取样装置可在不扰动、不挖取土壤的前提下,直接取到土壤内的根系,尽可能的减小了对周围植物根系的破坏,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省力。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数十亿年来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生物圈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在珍稀、濒危植物植物保护方面,通过建成自然保护区,全国60%的濒危高等植物已得到保护。但是,近年来,自然保护区遇到挑战:随着建区时间延长,保护区内一些被保护的植物种群并没有有效扩大,种群大小进一步减小,将有导致该植物灭绝、基因流失的危险,并且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带来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因此,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对于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0003]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对植物所受损害进行评估,例如评估最多的是污染土壤所带来的损害,而评估前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对植物根系进行取样。现有的植物根系取样装置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且易对植物造成较大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植物根系取样装置存在的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且易对植物造成较大损伤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取样筒和手柄,其中:
[0007]所述取样筒内部上下贯通,沿取样筒内侧壁相对立的位置开设有线槽和杆槽,所述线槽的底端沿取样筒内侧壁弯曲延伸至杆槽底端,线槽内卡入有拉线,所述拉线的顶端连接在取样筒顶部,所述杆槽内滑动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端从取样筒顶部伸出,拉杆的底端与拉线的底端连接;
[0008]所述手柄上开设有用于与取样筒顶部相匹配的容纳腔。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槽和杆槽的底端均与取样筒底部保持有一端距离。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样筒筒壁上开设有与线槽路径相同且全段连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复位绳,所述复位绳一端活动套在拉线上,另一端延伸至取样筒外部。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杆的顶端设有第一把手,用于拉动拉杆。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样筒在线槽的顶部位置处设有第二把手,用于拉动取样筒以及连接拉线。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容纳腔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容纳腔内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边缘与容纳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宽度大于取样筒的壁厚;所述取样筒筒壁上开设有竖向贯穿整个筒壁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连接块宽度;
[0014]将所述手柄的容纳腔套在取样筒顶部,当连接块压在取样筒顶部非缺口位置时,
向下按压手柄即带动取样筒下压;当连接块位于取样筒顶部缺口位置时,向上拉动取样筒即拉动取样筒穿过压板边缘与容纳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且穿过时所述压板沿取样筒内部向下相对移动。
[001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样筒顶部开设有凹槽,用于卡合连接块。
[001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样筒底部设为倾斜的刀口结构。
[001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手柄上形成有两个握合部。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取样装置可在不扰动、不挖取土壤的前提下,直接取到土壤内的根系,尽可能的减小了对周围植物根系的破坏,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取样筒的竖直剖面图;
[0021]图3为拉杆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4为拉线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5为手柄容纳腔位置的竖直剖面图;
[0024]图中:1、取样筒;101、线槽;102、杆槽;103、拉线;104、拉杆;105、通槽;106、复位绳;107、第一把手;108、第二把手;109、缺口;110、凹槽;2、手柄;201、容纳腔;202、连接块;203、压板;204、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6]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取样筒1和手柄2,其中:
[0027]所述取样筒1呈圆筒形,内部上下贯通,沿取样筒1内侧壁相对立的位置开设有线槽101和杆槽102,线槽101和杆槽102均为敞口槽,所述线槽101整体为竖向延伸,线槽101的底端沿取样筒1内侧壁弯曲延伸至杆槽102底端,线槽101内卡入有拉线103,所述拉线103的顶端连接在取样筒1顶部,所述杆槽102内滑动设有拉杆104,所述拉杆104的顶端从取样筒1顶部伸出,拉杆104的底端与拉线103的底端连接,拉线103的直径略大于线槽101槽口宽度,且拉线103具有一定的弹性,拉动拉杆104可以将拉线103从线槽101内拽出;
[0028]所述手柄2上开设有用于与取样筒1顶部相匹配的容纳腔201,使用时,将取样筒1顶部卡入容纳腔201即完成组装。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先方案,所述线槽101和杆槽102的底端均与取样筒1底部保持有一端距离,一般可为1

2cm。另外,所述取样筒1筒壁上开设有与线槽101路径相同且全段连通的通槽105,所述通槽105内设有复位绳106,所述复位绳106一端活动套在拉线103上,另一端延伸至取样筒1外部,且在外端可设有拉环,通过拉动复位绳106可将拉线103重新卡入线槽101内。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先方案,所述拉杆104的顶端设有第一把手107,用于拉动
拉杆104;所述取样筒1在线槽101的顶部位置处设有第二把手108,用于拉动取样筒1以及连接拉线103。在设计上,第一把手107和第二把手108均为圆弧形,与取样筒1截面相吻合,这样可避免影响手柄2套在取样筒1顶部。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先方案,所述容纳腔201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容纳腔201内通过连接块202连接有圆形的压板203,所述压板203边缘与容纳腔20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宽度大于取样筒1的壁厚;所述取样筒1筒壁上开设有竖向贯穿整个筒壁的缺口109,所述缺口109的宽度大于连接块202宽度,使得连接块202可以在缺口109内移动;
[0032]将所述手柄2的容纳腔201套在取样筒1顶部,当连接块202压在取样筒1顶部非缺口109位置时,向下按压手柄2即带动取样筒1下压;当连接块202位于取样筒1顶部缺口109位置时,向上拉动取样筒1即拉动取样筒1穿过压板203边缘与容纳腔201内壁之间的间隙,且穿过时所述压板203沿取样筒1内部向下相对移动。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取样筒(1)和手柄(2),其中:所述取样筒(1)内部上下贯通,沿取样筒(1)内侧壁相对立的位置开设有线槽(101)和杆槽(102),所述线槽(101)的底端沿取样筒(1)内侧壁弯曲延伸至杆槽(102)底端,线槽(101)内卡入有拉线(103),所述拉线(103)的顶端连接在取样筒(1)顶部,所述杆槽(102)内滑动设有拉杆(104),所述拉杆(104)的顶端从取样筒(1)顶部伸出,拉杆(104)的底端与拉线(103)的底端连接;所述手柄(2)上开设有用于与取样筒(1)顶部相匹配的容纳腔(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101)和杆槽(102)的底端均与取样筒(1)底部保持有一端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筒(1)筒壁上开设有与线槽(101)路径相同且全段连通的通槽(105),所述通槽(105)内设有复位绳(106),所述复位绳(106)一端活动套在拉线(103)上,另一端延伸至取样筒(1)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04)的顶端设有第一把手(107),用于拉动拉杆(10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损害评估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文君乐志芳于丹丹曹铭昌葛晓敏胡飞龙刘立朱晓泾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