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23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设置于变形缝中,包括预埋钢板,传动组件以及耗能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预埋钢板进行间接连接并驱动连接耗能组件;通过变形缝两侧结构在垂直于变形缝方向产生相对位移时,使得传动组件之间进行扩张或收缩来带动耗能组件进行伸缩耗能。本方案通过耗能装置的构造设计起到放大变形的作用,从而增加耗能装置的变形幅度,进而来提高其耗能效率和减震效果;同时本方案结构简单,建材可循环利用,可减少建材生产和安装阶段的碳排放。可减少建材生产和安装阶段的碳排放。可减少建材生产和安装阶段的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方法设计的建筑,主要是通过增大构件截面,提高材料强度,增加配筋等方式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这势必造成结构刚度增大,进而引入更多的地震能量,同时增加建材消耗且延长工期,因此这是一种低效而昂贵的方式。而消能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结构中安装耗能装置,通过合理设置能量传递路径,通过耗能装置耗散输入到结构中的地震能量,大大降低结构本身需要承担的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保护主体结构,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0003]常见的耗能装置包括黏滞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金属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摩擦阻尼器,质量调谐阻尼器等类型。
[0004]耗能装置发挥耗能作用的前提是耗能装置本身能够产生足够的有效变形,因此一般的建筑消能减震产品安装于结构相对变形较大的位置,例如楼层之间,可按照图1或图2中的方式进行安装,在地震过程中,利用楼层间的相互错动,带动耗能装置的变形,从而耗散地震能量。
[0005]耗能装置这种层间布置方式有局限性:
[0006](1)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结构层间位移有相应的规范限值,不能太大。而耗能装置的层间布置方式导致其有效变形也不会太大,例如图1和图2中的布置方式,图1的耗能装置100和图2中的耗能装置的有效变形≤层间位移,从而导致耗能装置的耗能效率不高,减震效果有限。
[0007](2)这种布置方式会造成建筑内部空间划分,立面美观等方面受影响。由于耗能装置的安装,会影响建筑未来空间格局的灵活调整,并且布置在外立面的耗能装置会影响外立面的整体性,同时影响窗户和幕墙的设置,影响室内观感和采光。
[0008](3)在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剪力墙均为竖向受力构件,需与上下楼层刚性连接,因此未能给耗能装置的安装预留空间,导致在这一类结构体系中较难应用消能减震技术。
[0009](4)不管是图1中耗能装置100的斜撑还是图2中耗能装置200的人字撑,一般采用钢材。为了确保阻尼器的有效变形,支撑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因此支撑截面较大,造成耗钢量巨大,进而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
[0010]由此可见,如何能够提高耗能装置的效率来增大减震效果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于现有耗能装置存在减震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其能够有效地提高耗能效率和减震效果,很好地
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设置于变形缝中,包括预埋钢板,传动组件以及耗能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预埋钢板进行间接连接并驱动连接耗能组件;通过变形缝两侧结构在垂直于变形缝方向产生相对位移时,使得传动组件进行扩张和收缩来带动耗能组件进行伸缩耗能。
[0013]进一步地,所述预埋钢板预埋于变形缝两侧混凝土结构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若干根连接杆,两根第一圆杆,两根第二圆杆;所述两根第一圆杆分别横向对称设置,两根第二圆杆分别竖向对称设置,相互配合构成四边形结构;所述若干根连接杆分别与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进行铰接;
[0015]当变形缝两侧结构在垂直于变形缝方向产生相对位移时,使得连接杆绕着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二圆杆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增小。
[0016]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根连接杆两个端部分别设有圆孔,将每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套在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第一圆杆的铰接部分设有能够让第一圆杆绕着连接杆转动的空隙。
[0018]进一步地,所述耗能组件两端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设置于耗能组件两端,将耗能组件的两端与传动组件进行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耗能组件包括第一侧钢板,第二侧钢板,中间钢板和耗能材料层;所述第一侧钢板和第二侧钢板设置于中间钢板两侧;所述耗能材料层分别设置于第一侧钢板与中间钢板以及第二侧钢板与中间钢板之间;所述耗能组件一侧通过中间钢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一侧钢板和第二侧钢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
[0020]当两个第二圆杆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时,会带动中间钢板与第一侧钢板和第二侧钢板之间发生错动,进而带动耗能材料层产生剪切变形而耗散地震能量。
[0021]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的两侧分别与两端的预埋钢板之间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导轨与滑块;所述滑块分别与两根第一圆杆连接;所述滑块卡在导轨上,当变形缝两侧结构平行于变形缝方向产生相对位移时,滑块可沿着导轨进行滑动。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其通过耗能装置的构造设计起到放大变形的作用,从而增加耗能装置的变形幅度,进而提高其耗能效率和减震效果。
[0023]同时,本方案无需使用支撑,可以节省大量钢材,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5]图1为现有斜撑式耗能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现有人字撑式耗能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绿色低碳耗能装置的结构立面示意图;
[0028]图4为本绿色低碳耗能装置结构的俯视平面图;
[0029]图5为图3中的A

A剖面图。
[0030]下面为附图中的部件标注说明:
[0031]1.预埋钢板2.导轨3.滑块4.混凝土结构5.第一圆杆6.连接杆7.第二圆杆8.耗能组件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螺栓8

1.侧边钢板8

2.中间钢板8

3.黏弹性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3]针对于现有耗能装置存在安装部位受限且耗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其通过耗能装置的构造设计起到放大变形的作用,从而增加耗能装置的变形幅度,进而提高其耗能效率和减震效果。
[0034]本方案提供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安装在建筑变形缝中,高度与结构梁平齐,尽量选择梁柱节点位置,能够更好的受力。
[0035]其中,建筑变形缝主要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这些变形缝的宽度一般为几厘米至十几厘米之间。变形缝两侧的结构单体可看作两个独立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它们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因此,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将耗能装置安装于变形缝中,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设置于变形缝中,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钢板,传动组件以及耗能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预埋钢板进行间接连接并驱动连接耗能组件;通过变形缝两侧结构在垂直于变形缝方向产生相对位移时,使得传动组件进行扩张和收缩来带动耗能组件进行伸缩耗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板预埋于变形缝两侧混凝土结构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若干根连接杆,两根第一圆杆,两根第二圆杆;所述两根第一圆杆分别横向对称设置,两根第二圆杆分别竖向对称设置,相互配合构成四边形结构;所述若干根连接杆分别与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进行铰接;当变形缝两侧结构在垂直于变形缝方向产生相对位移时,使得连接杆绕着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二圆杆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增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根连接杆两个端部分别设有圆孔,将每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套在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第一圆杆的铰接部分设有能够让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顺明马明磊张世武刘笑天肖玉麒刘志渊杨贺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