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转移CRTSⅡ形桥轨系统地震风险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517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转移CRTSⅡ形桥轨系统地震风险的方法,在高速铁路桥梁纵向两侧预制的主梁梁缝处设置耗能装置,耗能装置包括粘滞阻尼器和其两端铰接的安装支座,安装支座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相邻主梁的端部连接固定。加强了地震作用下CRTSⅡ型桥轨系统的梁间一致性,提高轨道的约束效应、增加路基处的反力。小震作用时,可通过各粘滞阻尼器消耗地震能量,较大地震作用时,先通过各粘滞阻尼器耗能,再通过轨道结构将地震能量转移至路基。可做到小震可防、大震小修,震后可快速恢复交通和铁路网,减少震后恢复通车时间,为震后物资、人员运输提供保障,抢出震后最佳救援时间,为地区震后恢复提供交通支撑,为抢救人民财产和生命筑建宝贵通道。宝贵通道。宝贵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转移CRTSⅡ形桥轨系统地震风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速铁路轨道

桥梁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转移CRTSⅡ形桥轨系统地震风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高速铁路网中,CRTS II桥轨系统具有高稳定、高平顺和维修量少等优点,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线路的平直以及沉降均匀等原因,CRTSⅡ型无碴桥轨系统多采用“以桥代路”多的建设原则。
[0003]在多跨CRTSⅡ型桥轨系统中,由于轨道的约束作用,在地震作用下,CRTSⅡ形桥轨系统中不同梁间会产生较大差异的相对位移,引起各跨间的不协调变形。受不同跨差异变形的影响会使钢轨产生不平顺,增加了高速列车运行的危险性,甚至会产生晃车、脱轨等影响,对列车上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时由于CRTSⅡ型桥轨系统构件多为标准化设计,梁间的不协调变形会使构件产生不一致损伤,甚至发生梁碰撞现象。
[0004]目前关于CRTSⅡ型桥轨系统减隔震装置的研究多见于梁

支座中,而关于CRTSⅡ型桥轨系统梁间装置的研究较少,在震后由于轨道的破坏,将增加后期的维修保养工作量,增加经济负担,对震后的铁路网和交通的恢复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CRTSⅡ形桥轨系统的地震风险转移至桥梁两端路基的方法,保证桥梁在受到较大地震时的安全性、降低震后的修复工作量、提高修复速度。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可转移CRTSⅡ形桥轨系统地震风险的方法,在高速铁路桥梁纵向两侧预制的主梁梁缝处设置耗能装置,耗能装置包括粘滞阻尼器和其两端铰接的安装支座,安装支座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相邻主梁的端部连接固定,在受到小震作用时,可通过各粘滞阻尼器消耗地震能量,在受到较大地震作用时,先通过各粘滞阻尼器耗能,再通过轨道结构将地震能量转移至路基。
[0007]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外筒、弹性缓冲组件、单向阀和活塞杆,外筒的一端固定封板,另一端设置密封盖板,弹性缓冲组件的外端与封板内壁固定,单向阀设置于外筒内腔的外部段,阀体外壁与外筒内壁固定,活塞杆的杆体内端依次穿过密封盖板和单向阀后连接滑动板。
[0008]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弹簧和支撑板,支撑板的内侧固定多根缓冲弹簧,多根缓冲弹簧的外端与所述封板固定,支撑板的外侧中心位置固定一根缓冲弹簧,支撑板的周缘嵌套有橡胶密封圈。
[0009]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板的周缘嵌套有橡胶密封圈。
[0010]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的阀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于所述活塞杆的轴向中心孔,轴向中心孔处嵌套有橡胶密封圈,阀体上设置有一个/多个进油孔。
[0011]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筒内腔的单向阀与盖板之间区域作为储油仓、单向阀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区域作为阻尼仓,通过单向阀给阻尼仓补充粘滞油。
[0012]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盖板采用与外筒相同的金属材料,其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活塞杆的中心孔,中心孔处嵌套有橡胶密封圈。
[0013]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座包括底板、侧板和加强筋板,底板的外表面平行固定两块侧板,侧板之间及侧板与底板之间分别设置加强筋板。
[0014]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与所述主梁之间通过膨胀螺栓连接固定。
[0015]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杆的外端设置有沿轴向中心面外沿的耳板,所述封板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耳板,两耳板分别插入所述安装支座的两侧板之间通过销轴铰接。
[0016]本专利技术在CRTSⅡ形桥轨系统纵向两侧主梁的梁缝处设置耗能装置,耗能装置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支座与相邻主梁规定,粘滞阻尼器的活塞杆可在受到地震作用时伸缩耗能,有效防止相邻主梁之间的碰撞,解决主梁位移增加、安装支座失效等问题,对桥墩等主体结构进行保护。同侧相邻主梁之间通过耗能装置连成整体,在受到小的地震能量作用时,各耗能装置同时耗能不会对桥梁结构产生破坏,从而对桥梁支撑的轨道系统进行保护,在受到较大的地震能量作用时,先是所有的耗能装置耗能消耗地震能量,当耗能装置有损坏失效时,连成整体的主梁之间已产生协调的变形,从而可通过轨道结构将地震能量转移至路基,使路基替代轨道结构承担损伤风险。而相较于轨道系统,路基损伤在震后更易修复,耗能装置可直接拆卸粘滞阻尼器与安装支座之间的销轴更换,操作快捷。简言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铁路桥梁纵向两侧主梁的梁缝处设置耗能装置后,加强了地震作用下CRTSⅡ型桥轨系统的梁间一致性,从而提高轨道的约束效应、增加路基处的反力,最后将轨道结构的风险转移至路基处以减小地震对CRTSⅡ型桥轨系统破坏。可做到小震可防、大震小修,在震后可以快速恢复交通和铁路网,减少了震后恢复通车的时间,为震后物资、人员的运输提供了保障,抢出震后最佳救援时间,为地区震后恢复提供交通支撑,为抢救人民财产和生命筑建了宝贵的通道。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耗能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粘滞阻尼器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安装支座及活塞杆和封板连接的耳板)。
[0020]图4为现有技术在较大地震作用下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可转移CRTSⅡ形桥轨系统地震风险的方法,在高速铁路桥梁纵向两侧预制的主梁1梁缝处设置耗能装置2,耗能装置2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相邻主梁1的端部连接固定。
[0022]耗能装置2包括粘滞阻尼器和其两端铰接的安装支座,安装支座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相邻主梁1的端部连接固定。
[0023]如图2所示,耗能装置2包括粘滞阻尼器21及其两端铰接的安装支座22。
[0024]如图3所示,粘滞阻尼器21包括外筒211、单向阀212、活塞杆213、滑动板214、支撑板215、缓冲弹簧216。
[0025]外筒211的右端焊接有封板2111,左端焊接有盖板2112,封板外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安装支座22的耳板EB,盖板设置有中心孔用于安装活塞杆,在中心孔处嵌套一个橡胶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封板和盖板均制作好先不与外筒固定。
[0026]外筒211的内腔中先在指定位置安装固定单向阀212,单向阀的阀体采用与外筒相同的金属材料制作,阀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轴向中心孔用于安装活塞杆,轴向中心孔处嵌套橡胶密封圈(图中未示出),阀体上设置有多个单向进油口。
[0027]活塞杆213的外端设置沿其轴向中心外延的耳板EB用于连接安装支座22,单向阀212固定好后,将活塞杆213的内端依次穿过盖板2112和单向阀212后伸出外筒211的另一端,将滑动板214与活塞杆213的内端固定,滑动板的直径小于外筒的内径,周缘嵌套橡胶密封圈(图中未示出)。
[0028]滑动板214与活塞杆213固定后,拉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移CRTSⅡ形桥轨系统地震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高速铁路桥梁纵向两侧预制的主梁梁缝处设置耗能装置,耗能装置包括粘滞阻尼器和其两端铰接的安装支座,安装支座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相邻主梁的端部连接固定,在受到小震作用时,可通过各粘滞阻尼器消耗地震能量,在受到较大地震作用时,先通过各粘滞阻尼器耗能,再通过轨道结构将地震能量转移至路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外筒、弹性缓冲组件、单向阀和活塞杆,外筒的一端固定封板,另一端设置密封盖板,弹性缓冲组件的外端与封板内壁固定,单向阀设置于外筒内腔的外部段,阀体外壁与外筒内壁固定,活塞杆的杆体内端依次穿过密封盖板和单向阀后连接滑动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弹簧和支撑板,支撑板的内侧固定多根缓冲弹簧,多根缓冲弹簧的外端与所述封板固定,支撑板的外侧中心位置固定一根缓冲弹簧,支撑板的周缘嵌套有橡胶密封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的周缘嵌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旺保贾益铭张云泰蒋丽忠余建赵胤婷王晓婵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