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充气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72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充气车轮,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轮毂、弹性支撑体、剪切带以及轮胎,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内壁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轮毂的外壁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凹槽形状相适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支撑体在周向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若干个支撑杆将弹性支撑体分隔成若干个减震孔,所述若干个连接部朝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若干个支撑杆朝顺时针方向倾斜设置,通过设置弹性支撑体增加轮胎的弹性,减震孔提高减震,减轻轮毂的重量,减少车轮的重量,提高舒适度,同时保证车轮的强度。同时保证车轮的强度。同时保证车轮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充气车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轮
,具体涉及一种免充气车轮。

技术介绍

[0002]车轮是力车、自行车,滑板车、电动车等等用车必不可少的部件,在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自行车或电动车等非燃油车出行,因为传统的车轮采用充气轮胎,而充气轮胎会经常因与尖物发生磕碰而造成内胎出现漏气或爆胎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危害民众的人身安全,出现了免充气的实心轮胎来替代充气轮胎。
[0003]现有市场上的免充气轮胎其胎体是实心的,虽然不会出现漏气或爆胎等现象,然而,此类轮胎由于自重大,导致车轮的整体重量较重,骑行时会比较费力,制造时材料成本液较高,并且该类实心轮胎的弹性不足,从而使得在骑车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十分影响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对免充气车轮,通过设置弹性支撑体增加轮胎的弹性,减震孔提高减震,减轻轮毂的重量,减少车轮的重量,提高舒适度,同时保证车轮的强度。
[0005]本技术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免充气车轮,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轮毂、弹性支撑体、剪切带以及轮胎,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内壁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轮毂的外壁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凹槽形状相适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支撑体在周向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若干个支撑杆将弹性支撑体分隔成若干个减震孔,所述若干个连接部朝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若干个支撑杆朝顺时针方向倾斜设置。
[000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轮毂与弹性支撑体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间隔设置形成间隙,弹性支撑体间隔设置若干个支撑杆,具有较轻的质量,都达到了减轻了车轮的重量的效果,弹性支撑体为弹性材料制成,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设置内窄外宽的减震孔,提高减震孔外侧受力的可形变,提高减震范围,增加了骑车时车轮的弹性与缓冲性,提高骑车时的舒适度,支撑杆与连接部的倾斜方向相反设置,当两者受到挤压力时提供相反的反作用力,能够保证车轮的整体强度。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外壁设有与若干个支撑杆的一一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块,所述剪切带的内壁设有与连接块相适配的卡槽,连接块内设置有加固铁片,所述卡槽内置有磁铁。
[000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对连接块提供支撑力,设置加固铁片,提高了连接带与弹性支撑体的连接强度,通过设置磁铁与固定铁片吸附,使得连接块能够牢牢固定于卡槽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每个连接部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形状呈U字型的
支撑部以及插接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两个支撑足且与插接部焊接,所述安装位于插接部上。
[00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支撑部设置呈U形,对插接部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力,同时支撑部与插接片之间形成通孔,还能够减轻一定的车轮整体重量。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弹性支撑体的在轮毂的前侧的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壁与弹性支撑体的内壁周向固定,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若干个与安装孔一一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安装孔固定连接。
[001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弹性支撑体的内壁呈齿状,安装板的外壁与其啮合周向固定,固定孔与安装孔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从而使轮毂安装固定于弹性支撑体上。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轮毂与弹性支撑体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间隔设置形成间隙,弹性支撑体间隔设置若干个支撑杆,具有较轻的质量,都达到了减轻了车轮的重量的效果,弹性支撑体为弹性材料制成,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设置内窄外宽的减震孔,提高减震孔外侧受力的可形变,提高减震范围,增加了骑车时车轮的弹性与缓冲性,提高骑车时的舒适度,支撑杆与连接部的倾斜方向相反设置,当两者受到挤压力时提供相反的反作用力,能够保证车轮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轮毂与弹性支撑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板与弹性支撑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含义:1、轮毂;11、支撑部;111、支撑足;12、插接部;121、安装孔;2、弹性支撑体;21、支撑杆;22、减震孔;23、凹槽;24、连接块;241、磁块;3、安装板;31、固定孔;32、卡齿;4、连接带;5、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19]参见附图1

3,本技术公开的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一种免充气车轮,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轮毂1、弹性支撑体2、剪切带以及轮胎5,弹性支撑体2的内壁设有若干个凹槽23,轮毂1的外壁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凹槽23形状相适配的连接部,每个连接部包括由外至外设置的形状呈U字型的支撑部11以及插接部12,支撑部11设有两个支撑足111且与插接部12焊接,安装位于插接部12上;
[0020]弹性支撑体2在周向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撑杆21,若干个支撑杆21将弹性支撑体2分隔成若干个减震孔22,若干个连接部朝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若干个支撑杆21朝顺时针方向倾斜设置,弹性支撑体2的外壁设有与若干个支撑杆21的一一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块24,剪切带的内壁设有与连接块24相适配的卡槽,连接块24内部设置有磁铁,卡槽内置有加固铁片;
[0021]弹性支撑体2的在轮毂1的前侧的设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外壁与弹性支撑体2的内壁周向固定,安装板3上设有若干个与安装孔121一一对应的固定孔31,弹性支撑体2
的内壁呈齿状,安装板3的外壁呈沿周向分布有卡齿32,安装板3与弹性支撑体2通过啮合以实现周向固定,固定孔31与安装孔121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从而使轮毂1安装固定于弹性支撑体2上。
[0022]本技术的原理为:将轮毂1与弹性支撑体2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间隔设置形成间隙,弹性支撑体2间隔设置若干个支撑杆21,具有较轻的质量,将支撑部11设置呈U形,对插接部12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力,同时支撑部11与插接片之间形成通孔,还能够减轻一定的车轮整体重量,上述结构都达到了减轻了车轮的重量的效果。
[0023]弹性支撑体2为弹性材料制成,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设置内窄外宽的减震孔22,提高减震孔22外侧受力的可形变,提高减震范围,增加了骑车时车轮的弹性与缓冲性,提高骑车时的舒适度,支撑杆21与连接部的倾斜方向相反设置,当两者受到挤压力时提供相反的反作用力,能够保证车轮的整体强度。
[0024]剪切带与弹性支撑体2通过连接块24卡槽固定,通过支撑杆21对连接块24提供支撑力以及设置加固铁片,提高了连接带4与弹性支撑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设置磁铁能够与固定铁片磁性吸附,使得卡槽能够牢牢固定于凹槽23内。
[0025]以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轮毂(1)、弹性支撑体(2)、剪切带以及轮胎(5),所述弹性支撑体(2)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凹槽(23),所述轮毂(1)的外壁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凹槽(23)形状相适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121),所述弹性支撑体(2)在周向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撑杆(21),所述若干个支撑杆(21)将弹性支撑体(2)分隔形成若干个减震孔(22),所述减震孔(22)形状为内窄外宽的扇形,所述若干个连接部朝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若干个支撑杆(21)朝顺时针方向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2)的外壁与若干个支撑杆(21)的一一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言朝林德法温从起
申请(专利权)人:汉科温州聚氨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