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泵放置及血管内血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42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9
一种经皮插入患者脉管系统中的血管内血泵,其包括泵送装置(30)和供应导管。泵送装置包括泵区段,泵区段具有血流入口、血流出口及将血液由入口输送至出口的叶轮,其还包括连接至泵区段并适于驱动叶轮的驱动区段。供应管线供应驱动区段用以驱动叶轮的电能。锚固结构(25A)设于血管内血泵的远端区域。连接导管(25)可从远端被附接至该锚固结构,用以沿远端方向引导血管内血泵穿过患者脉管系统。方向引导血管内血泵穿过患者脉管系统。方向引导血管内血泵穿过患者脉管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血泵放置及血管内血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血管内血泵放置在患者体内以辅助患者心脏的左心室的方法、用于此种方法的放置工具,以及特别适用于该放置方法的血管内血泵。
[0002]因此,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血管内血泵。血管内血泵与体外血泵或放置在患者腹部、胸腔或其他体腔内的血泵不同,其被放置在血管内,例如在患者的心脏内,后者又被称为“心腔内”(intracardiac)血泵。本专利技术特别但非排他地涉及经皮插入患者血管系统的血管内血泵。

技术介绍

[0003]已知血管内血泵用以维持患者心脏功能,无论是短期应用(将该血泵植入该患者体内几天或几周)或长期应用(将该血泵植入该患者体内数周或数月,例如六个月或更长,甚至高达例如两年)。已知不同类型的血管内血泵,诸如轴向式血泵、离心式血泵或对角(diagonal)血泵(有时也称为混合型血泵)。此等类型的血管内血泵可通过经皮切口借助于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系统。
[0004]血管内血泵典型地包括泵区段,其具有血流入口和血流出口以及叶轮,叶轮绕旋转轴线可旋转且其尺寸和形状适于将血液从血流入口输送至血流出口。血管内血泵还包括用于驱动叶轮的驱动区段。在下文中,泵区段及驱动区段一起被称为“泵送装置”。此外,血管内血泵典型地包括与泵送装置连接的供应导管,供应导管的近端伸出患者体外。在本文中,“近侧”是指较靠近外科医生的位置或朝向外科医生的方向,而“远侧”是指远离外科医生的位置或远离外科医生进入患者的方向。供应导管可围封泵送装置的任何供应管线,例如电力线、冲洗流体线、传感线、驱动缆线等。
[0005]在叶轮由内部电动机驱动的情况下,泵送装置可以在共享壳体中包括泵区段及驱动区段,泵区段包括血流入口、血流出口及叶轮,而驱动区段轴向地附接到泵区段并包括用于驱动叶轮的电动机。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能是经由贯穿供应导管的供应管线提供。若叶轮是由患者体外的外部电动机驱动,则供应导管会围封作为驱动区段的一部分的可弯曲驱动缆线,驱动缆线将外部电动机连接至叶轮并向叶轮提供动能。
[0006]尽管本文所述的放置方法也可能适用于如上所述的缆线驱动血泵,但在此上下文中较佳者为包括泵区段及驱动区段两者接在一起的血管内血泵,以便形成一整体、可完全植入的泵送装置。
[0007]典型地会将充当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的血管内血泵通过股动脉并通过主动脉插入患者心脏的左心室。然而,有时由于钙化现象而使动脉血管内径减小,而在静脉血管中通常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通过股动脉放置血泵。在其他情况下,血泵可能太大甚至无法通过未钙化的动脉血管引入。例如,长期式装置可能相对庞大且直径较大(例如16French或更大,多达18French),因此难以经由动脉侧插入。因此,其他插入技术已被描述,其中血泵是经由具有相对大内径的静脉侧插入(例如经由股静脉),再通过心房隔间的穿孔进入左心室。通过股静脉引入血泵的进一步优点在于,由于心室系统静脉侧
的血压非常低,因此大大降低血液通过入口点从股静脉漏出的风险。
[0008]例如,从US 2006/0155158 A1已知使用分别从静脉侧及动脉侧插入的两根导线,并且将两根导线磁性地连接在患者心脏内部以形成一连续导线,其用于拉动血泵进入股动脉并进一步穿过腔静脉及心房隔间中的穿孔进入左心室中。但是,在患者心脏中找到并牢固地连接两根导线会有困难。
[0009]在长期应用中出现的另一问题为希望患者可移动,例如允许患者离开床并走来走去。也就是说,当血泵以经股动脉途径插入(即经由腹股沟中的小切口进入股动脉或股静脉插入)时,由于供应导管在腹股沟中经皮离开患者,因此患者的活动性受限,使其走路有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患者心脏中放置血管内血泵以达到LVAD的作用。在此上下文中,本文进一步揭露一种特别适合用于所揭露的放置方法的血管内血泵及放置工具。
[0011]一种将上述类型的血管内血泵放置在患者体内的方法,其包括根据第一原则的以下步骤:放置第一导线穿过患者血管系统,包括穿过患者心脏,使得其第一端穿过血管系统的动脉侧的第一经皮通路,例如穿过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伸出患者体外,而第二端穿过血管系统的静脉侧的第二经皮通路伸出患者体外,然后在通过第二经皮通路,即从患者血管系统的静脉侧将血管内血泵放置到患者体内的进一步过程中使用第一导线。
[0012]可藉由以下方式实现放置第一导线直到穿过患者血管系统,使得其从静脉及动脉两者伸出患者体外。首先,将间隔护套从患者血管系统的静脉侧插入,穿过患者心脏的隔膜中形成的穿孔进入心脏左侧,其中中隔穿孔优选为心房隔膜的穿孔。然后,将第一导线的第一端推进穿过间隔护套进入心脏的左侧部分中。此后,间隔护套可被拉回。第二,可藉由例如PTA球囊导管扩大通过该隔膜的通道。第三,将导引器护套推进穿过该隔膜使得导引器护套前部伸入心脏的左侧部分中,优选为进入左心室。该过程可有利地藉由PTA球囊导管支持。在已经使用PTA球囊导管的情况下,现在可以将其从血管系统拔出。第四,将诸如SwanGanz导管的球囊导管推进穿过导引器护套进入心脏的左侧部分中,优选进入左心室中。然后,将球囊导管的球囊充气并随着患者血流借助球囊导管将第一导线的第一端朝向第一经皮通路引导及从第一经皮通路中引出。结果,第一导线现在穿过患者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并其两端伸出患者体外。
[0013]优选地,在将SwanGanz导管的球囊充气前,可以将第二导线推进穿过动脉通路,上述“第一”经皮通路,进入心脏的左侧部分,优选进入左心室,而球囊导管可沿第二导线所指示的方向朝向动脉通路引导及导出动脉通路。
[0014]进一步优选地,在手术开始时间隔护套被插入时,间隔护套可被通过经皮通路插入下腔静脉下方的静脉中,优选地可进入股静脉中,其典型地藉由已知的Seldinger技术进入患者腹股沟中。由于人心室系统内部的自然曲率,包括心脏曲率,从下腔静脉进入将间隔护套及导线推进穿过心房隔膜进入心脏左侧部分,尤其是直到进入左心室,相对容易。进入下腔静脉下方的静脉的经皮通路与上述“第二”经皮通路不同,因此被称为“第三”经皮通路。于此情况下,圈套导管可被通过第二经皮通路插入上腔静脉上方的静脉中,例如进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并朝向下腔静脉中的第一导线推进穿过上腔静脉,于该处用于抓住第
一导线并将第一导线的第二端移入第三经皮通路并移出第二经皮通路。
[0015]一旦第一导线已经放置成两端都伸出心室系统外,就有借助于第一导线将血管内血泵放置在心脏的左侧部分的各种选项。第一选项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耦合导管的前端连接到第一导线的第一端,优选以形状配合方式(formfitting manner),并使用第一导线引导穿过患者血管系统,包括穿过患者心脏,直到耦合导管的前端穿过第二经皮通路伸出患者体外。优选地,在推进耦合导管同时将球囊导管从患者身体拔出。第二,血管内血泵的远端与耦合导管耦合,优选以形状配合方式,并推进穿过患者血管系统,包括穿过心房隔膜,以将其泵区段放入心脏的左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经皮插入患者脉管系统的血管内血泵,所述血管内血泵包括泵送装置(30)和供应管线(36),其中所述泵送装置(30)包括泵区段(32),所述泵区段具有血流入口(33)、血流出口(34)及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的叶轮,所述叶轮用于将血液从所述血流入口输送至所述血流出口,以及驱动区段(31),所述驱动区段连接到所述泵区段(32)并适于驱动所述叶轮,且其中所述供应管线(36)适于供应用于驱动所述叶轮的能量,并且其中锚固结构(60;70)设于所述血管内血泵的远端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血泵,其中所述锚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远端区域的轴向端(30A)的钩状物或环状物(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内血泵,其中所述环状物(60)由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且在所述血管内血泵的轴向端形成无创伤性远端延伸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内血泵,其中所述环状物(60)设于所述血管内血泵的无创伤性远端延伸部(40)。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管内血泵,其中所述锚固结构包括于所述远端区域的轴向端(30A)的头颈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内血泵,其中在所述头颈状结构的头部(70)与颈部(71)之间的连接表面(72)相对于所述血管内血泵的纵向轴线倾斜90
°
,或所述连接表面(72)相对于所述血管内血泵的纵向轴线倾斜超过90
°
以形成底切。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血管内血泵,其中所述头颈状结构形成在所述端部区域的凹陷中。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血管内血泵,其中所述头颈状结构形成在无创伤性远端延伸部(40)的端部处。9.一种导引器组,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或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管内血泵及连接导管(25),所述连接导管包括适于连接至所述血管内血泵的所述锚固结构(60;70)的连接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引器组,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适于钩入所述血管内血泵的所述锚固结构的钩状物。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引器组,所述连接件包括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具有适于闭合或夹住所述血管内血泵的锚固结构的第一夹具(26A)和第二夹具(26B)。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引器组,其中所述夹持器具有夹持表面(26C),其中所述夹持表面相对于所述连接导管的纵向轴线倾斜90
°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引器组,其中所述夹持器具有夹持表面(26C),其中所述夹持表面相对于所述连接导管的纵向轴线倾斜超过90
°
以形成底切。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引器组,其中所述锚固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锚固件,所述锚固件适于将所述血管内血泵锚固在患者血管的壁中。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引器组,其中所述锚固件(41)包括可扩展且可收缩的突出物。16.一种用于在患者体内放置血管内血泵的套组,包括以下工具:间隔护套(17),其能够包括穿刺尖端或单独的穿刺针及扩张器,第一导线(20A),
第二导线(20B),导引器护套(19),圈套导管(18),球囊导管(22),可操作导管(23),连接导管(25)或管(24)。17.一种在患者体内放置血管内血泵的方法,所述血泵包括泵区段,所述泵区段具有血流入口、血流出口及叶轮,所述叶轮绕旋转轴线可旋转且大小和形状适合用于将血液从所述血流入口输送至所述血流出口,所述血泵还包括供应管线,优选为供应导管,其连接至所述泵区段且适于供应能量,优选为电能,用以驱动所述叶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放置第一导线穿过患者的血管系统,包括穿过患者心脏,以使其延伸出患者身体,其第一端穿过所述血管系统的动脉侧的第一经皮通路,优选穿过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且第二端穿过所述血管系统的静脉侧的第二经皮通路,优选穿过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以及在通过所述第二经皮通路将所述血管内血泵放置到患者体内的进一步过程中使用所述第一导线。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将间隔护套从患者血管系统的静脉侧插入,穿过在患者心脏的隔膜中所形成的通道进入心脏的左侧中,以及将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一端推进穿过所述间隔护套进入心脏的左侧部分并拉回所述间隔护套,其中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阿比奥梅德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