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421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支撑组件;安装板:右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铰接有背板,所述安装板的前侧面上安装有控制开关组;支撑组件:包含连接架、电机、齿条、齿轮和U形滑块,所述安装板下侧面的右端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前侧面上安装有电机,所述连接架的右侧面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滑孔内部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在齿轮的前端面上,所述齿条的左端转动连接在U形滑块的内部,能够很方便的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从而让患者保持坐姿。从而让患者保持坐姿。从而让患者保持坐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急救装置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力衰竭(heart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心力衰竭患者病发时不可以卧倒,需让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保持气道通畅,这就需要坐在椅子上或者别人扶着,但是患者病发时就不宜移动,人扶着又会很累,所以需要一个随时可以支撑患者背部的装置,而且不能太占空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能够很方便的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从而让患者保持坐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支撑组件;安装板:右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铰接有背板,所述安装板的前侧面上安装有控制开关组;支撑组件:包含连接架、电机、齿条、齿轮和U形滑块,所述安装板下侧面的右端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前侧面上安装有电机,所述连接架的右侧面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滑孔内部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在齿轮的前端面上,所述齿条的左端转动连接在U形滑块的内部,所述U形滑块的左侧面与背板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对背板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的输入端。
[000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含条形槽和滑杆,所述背板的右侧面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U形滑块的上侧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通孔的内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前后两侧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侧面上铰接有防护板,两个防护板相邻的一侧卡接在一起,通过设置防护板对患者进行防护。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斜向块,所述斜向块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臂上固定有橡胶块,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
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通过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橡胶块对患者的肩部进行支撑。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和背板的侧面上固定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的左侧面上固定有海绵块,通过设置橡胶片和海绵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底盘和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底盘的上端面上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臂固定在安装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通过设置第二电动伸缩杆对安装板的高度进行调节。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四个相对应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侧面安装有刹车板,通过设置万向轮和刹车板使得看护人员能够非常方便对患者进行移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具有以下好处:1、通过设置支撑组件使得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可以将患者放置在安装板的上侧面上,然后通过启动支撑组件对背板进行支撑使的背板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支撑后能够让患者自然的坐在安装板的上侧面上,从而大大减小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量;2、在患者坐好后将两个防护板合拢,然后启动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使得两个橡胶块向左移动对患者的双肩进行支撑,支撑后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从而安装板上掉落;3、通过设置第二电动伸缩杆使得在对患者支撑时可以将其启动,启动后对安装板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后能够让患者的双腿自然下垂,从而能够有效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4、通过设置万向轮和刹车板使得看护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转移患者,通过设置橡胶片和海绵块能够有效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前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安装板、2背板、3支撑组件、31连接架、32电机、33齿条、34齿轮、35条形槽、36滑杆、37 U形滑块、4控制开关组、5连接板、6支撑架、7固定板、8防护板、9斜向块、10第一电动伸缩杆、11橡胶块、12橡胶片、13海绵块、14底盘、15第二电动伸缩杆、16万向轮、17刹车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安装板1和支撑组件3;安装板1:右侧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铰接有背板2,安装板1的前侧面上安装有控制开关组4;支撑组件3:包含连接架31、电机32、齿条33、齿轮34和U形滑块37,安装板1下侧面
的右端固定有连接架31,连接架31的前侧面上安装有电机32,连接架31的右侧面上开设有滑孔,滑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33,滑孔内部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齿轮34,齿轮34与齿条33相啮合,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在齿轮34的前端面上,齿条33的左端转动连接在U形滑块37的内部,U形滑块37的左侧面与背板2活动连接,支撑组件3还包含条形槽35和滑杆36,背板2的右侧面上开设有条形槽35,条形槽3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36,U形滑块37的上侧面上开设有通孔,滑杆36滑动连接在通孔的内部,通过设置支撑组件3对背板2进行支撑;其中:控制开关组4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控制开关组4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32的输入端。
[0016]其中:安装板1的前后两侧固定有两个相对应的连接板5,连接板5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支撑架6,支撑架6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上侧面上铰接有防护板8,两个防护板8相邻的一侧卡接在一起,通过设置防护板8对患者进行防护。
[0017]其中:防护板8的上侧面上固定有斜向块9,斜向块9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0,第一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臂上固定有橡胶块11,第一电动伸缩杆10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4的输出端,通过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10和橡胶块11对患者的肩部进行支撑。
[0018]其中:安装板1和背板2的侧面上固定有橡胶片12,橡胶片12的左侧面上固定有海绵块13,通过设置橡胶片12和海绵块13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和支撑组件(3);安装板(1):右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铰接有背板(2),所述安装板(1)的前侧面上安装有控制开关组(4);支撑组件(3):包含连接架(31)、电机(32)、齿条(33)、齿轮(34)和U形滑块(37),所述安装板(1)下侧面的右端固定有连接架(31),所述连接架(31)的前侧面上安装有电机(32),所述连接架(31)的右侧面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条(33),所述滑孔内部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齿轮(34),所述齿轮(34)与齿条(33)相啮合,所述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在齿轮(34)的前端面上,所述齿条(33)的左端转动连接在U形滑块(37)的内部,所述U形滑块(37)的左侧面与背板(2)活动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开关组(4)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组(4)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32)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还包含条形槽(35)和滑杆(36),所述背板(2)的右侧面上开设有条形槽(35),所述条形槽(3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36),所述U形滑块(37)的上侧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滑杆(36)滑动连接在通孔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绍蕊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