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的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405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的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容器为一个可用于充满气体的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设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种环,所述接种环用于将待培养的菌液接种到第二容器中,所述伸出端的内部和所述第一内腔之间连接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内腔中的气体导入到第二容器中,供所述第二容器中的菌液生长繁殖,通过设置密封环,能加固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之间的连接,防止所述第二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泄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培养装置结构简单,小型便捷,适用于实验室一些细菌的快速培养,因此,在培养装置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的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培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的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是一种抗酸阳性棒状杆菌,主要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人型结核菌。结核菌细长略弯曲,大小约(1~4)
×
0.4μm,无鞭毛、无芽孢、不能产生内外毒素,专性需氧,培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其。菌体成分主要有脂质、多糖、蛋白质等。大量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属于兼性寄生菌,原因是首先在感染的巨噬细胞内复制,故称为胞内菌;然后,随着病变发展又会出现在坏死组织中即巨噬细胞外进行复制。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与其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验炎症反应,菌体和细胞壁成分以及代谢物质的毒性和机体产生抗结核免疫反应等有关。结核杆菌的细胞壁厚,脂质含量高,胞质膜外为坚硬的肽聚糖(PG)层,在PG层与质膜之间含有多种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而大量的分枝菌酸是包围在PG层的外面。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人型结核菌。俗称结核杆菌,是人类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菌培养是结核病实验室检测中常用的金标准之一,常用于结核病病原学诊断以及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检测。
[0003]用于结核菌的培养基有多种,初次分离结核菌需要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常用的有罗氏(Lowenstein

Jensen)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等,其中孔雀绿可抑制杂菌生长,便于分离和长期培养,蛋黄含脂质生长因子,能刺激生长;根据接种菌多少,一般2~4周可见菌落生长。生长后的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常用的液体培养基有7H9等,由于在液体中结核菌接触营养面大,细菌生长较为迅速,一般1~2周即可见明显生长,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的阳性率高数倍。
[0004]除了培养基以外,温度等培养条件对于结核菌的生长也有重要影响。结核菌一般在含氧40~50%并有5~10%CO2和温度为36℃
±
5℃,合适pH值为6.8~7.2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有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CO2浓度对于结核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结核杆菌的培养一般需要在专门的CO2培养箱内或带有产CO2功能的产气袋中进行,上述操作繁琐且CO2培养箱和产气袋一般价格比较昂贵。
[0005]为了更方便地提供结核菌最好的培养条件,有必要开发一种组合式的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的培养装置。解决现有的一些菌液培养需要在专门的CO2培养箱内或带有产CO2功能的产气袋中进行,从而带来操作繁琐且CO2培养箱和产气袋一般价格比较昂贵等问题。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组合式的培养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
[0009]所述第一容器包括上盖、第一内腔和伸出端,所述第一内腔位于所述第一容器的
中部,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内腔上,所述第一内腔中充有二氧化碳气体,所述伸出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所述伸出端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种环,所述第一内腔的底部与气体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并且延伸到所述伸出端的内部;
[0010]所述第二容器包括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第二容器的中部,所述第二内腔中装有培养基;
[0011]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容器的顶部进行密封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器还包括凸起,所述凸起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容器还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内侧壁上,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进行卡合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环。
[0014]进一步地,所述伸出端包括折断口,所述折断口设置在延伸到所述伸出端的内部的气体通道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连接有加热装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器的材质为聚丙烯材料。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器的材质为聚丙烯材料。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弹性装置。
[0019]一种培养方法,所述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S1、充气:打开第一容器上的上盖,向所述第一容器中的第一内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充气完成后,盖上所述上盖,即可完成整个充气过程;
[0021]S2、注入培养基:向第二容器中加入培养基;
[0022]S3、采样:将步骤S1中所述的第一容器底部伸出端上的接种环放入装有待培养的菌液容器中,轻轻搅动,完成整个采样过程;
[0023]S4、折断:将步骤S3中所述的第一容器斜靠在步骤S2中所述的第二容器上,轻轻用力,所述伸出端从折断口出断裂,然后带有菌液的接种环落入到装有所述培养基的第二容器底部;
[0024]S5、密封培养:将步骤S4中所述的第二容器侧壁向外拉伸,之后将步骤S4中所述的第一容器上的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容器内侧壁上的凹槽中,完成密封过程;然后将密封后的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进行菌液的培养。
[0025]进一步地,所述S1~S5操作过程均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7]1)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容器为一个可用于充满气体的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设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种环,所述接种环用于将待培养的菌液接种到第二容器中,所述伸出端的内部和所述第一内腔之间连接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内腔中的气体导入到第二容器中,供所述第二容器中的菌液生长繁殖,通过设置密封环,能加固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之间的连接,防止所述第二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泄漏;
[0028]2)本技术培养装置结构简单,小型便捷,适用于实验室一些细菌的快速培养,因此,在培养装置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组合式的培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培养装置培养流程示意图;
[0032]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第一容器;11:上盖;12:第一内腔;13:二氧化碳气体;14:凸起;15:密封环;16:气体通道;17:伸出端;171:折断口;18:接种环;2:第二容器;21:凹槽;22:第二内腔;23:培养基;3: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的培养装置,包括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包括上盖(11)、第一内腔(12)和伸出端(17),所述第一内腔(12)位于所述第一容器(1)的中部,所述上盖(11)盖合在所述第一内腔(12)上,所述第一内腔(12)中充有二氧化碳气体(13),所述伸出端(17)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1)的底部,所述伸出端(17)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种环(18),所述第一内腔(12)的底部与气体通道(16)的一端连通,所述气体通道(1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容器(1)的底部并且延伸到所述伸出端(17)的内部;所述第二容器(2)包括第二内腔(22),所述第二内腔(22)位于所述第二容器(2)的中部,所述第二内腔(22)中装有培养基(23);所述第一容器(1)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容器(2)的顶部进行密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还包括凸起(14),所述凸起(14)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宏平李俊花李小红王诺王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