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77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组件,包括:模板组件,模板组件内设置有放置腔;模仁组件,滑动地安装在放置腔内,包括第一模仁和至少两个第二模仁,每个第二模仁均与第一模仁形成模具腔,且模仁组件能够沿至少两个方向滑动至预设开模位置,以使至少两个第二模仁能够相对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该种方案,在同一个模具组件内设置了多个模具腔,且一个或多个模具腔均能够单独开合模和材料注入,该种模具较常规注塑模具来说,其模具腔的数量至少增加1倍。且模具的两个模具腔的成型周期相关性小,模具效率至少能够提升50%。同时,注塑机螺杆等待时间减少,有效利用率提高90%以上,实现了极致注塑。注塑。注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注塑模具使用注塑机生产且必须匹配注塑机尺寸设计模具腔数。同时,常规注塑模具成型周期为合模,注射,保压,冷却,开模,顶出,取件,回位8个部分,且各相邻部分之间为强关联,不能对调和取消。该种常规注塑模具,其存在如下不足或缺陷:
[0003]1.注塑模具腔数受限于注塑机尺寸,在满足注塑机尺寸的情况下模具的腔数是固定的,因此无法增加更多的腔数提高注塑模具生产效率。
[0004]2.注塑机利用不充分,在注塑模具开模,顶出,取件,回位及合模过程中注塑机螺杆处于等待状态,无有效动作,注塑机有效利用率低。
[0005]3.常规注塑模具成型周期中冷却时间约占整个成型周期的50%以上,且制约开模等注塑机后续动作,严重影响模具成型。
[0006]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8]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组件。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组件,包括:模板组件,模板组件内设置有放置腔;模仁组件,滑动地安装在放置腔内,包括第一模仁和至少两个第二模仁,每个第二模仁均与第一模仁形成模具腔,且模仁组件能够沿至少两个方向滑动至对应的预设开模位置,以使至少两个第二模仁能够相对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模具组件,包括模板组件和模仁组件。模仁组件滑动地安装在模板组件内。通过模仁组件能够形成一个或多个模具腔。具体来说,模板组件内设置有容纳放置模仁组件的放置腔。模仁组件滑动地安装在放置腔。模仁组件包括第一模仁和一个或多个第二模仁。其中,每个第二模仁均能够与第一模仁形成能够开合的模具腔,也即每个第二模仁均能够相对第一模仁进行开模和合模。同时,模仁组件这个整体能够沿不同的方向滑动至预设开模位置,模仁组件每沿一个方向滑动至预设开模位置时,均有一个对应的第二模仁能够相对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而模仁组件沿不同的方向滑动时,便使得每个第二模仁均能够相对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该种设置,在同一个模具组件内设置了多个模具腔,使用时,可将需要成型的材料注入到不同的模具腔中,以完成对应零件的模具成型。该种设置,模仁组件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模具腔均能够单独开合模以及材料注入。在使用时,模仁组件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模具腔可由同一个材料注入机进行材料注入。其中,一个模具腔进行开模和合模时,其他的模具腔可进行开模和合模,或者进行材料注入。一个模具腔进行材料注入时,其他的模具腔也可进行开模和合模,或者进行材料注入。也即本申请
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具腔的开合模和材料注入均完全独立,不同的模具腔的开合模以及材料注入完全不相互干涉和影响。这样在实际过程中,可通过一个注塑机来完成至少两个模具腔的材料注入。比如,对于两个模具腔来说,可让第一个模具腔先进行开合模,同时让第二个模具腔进行材料注入。这样在第一个模具腔开合模后,第二个模具腔的材料注入也基本完成了,这样就避免了现有的注塑机必须一个模具腔的成型周期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模具腔的工序的问题,从而降低了等待时间。其中,一个模具腔的成型周期包括合模,注射,保压,冷却,开模,顶出,取件,回位8个步骤。而该种设置,可使得两个模具腔的8个步骤基本只会错位一小部分,但基本都在同时工作,只是工作在不同步骤而已。通过实验表明,该种模具较常规注塑模具来说,其模具腔的数量至少增加1倍。且模具的两个模具腔的成型周期相关性小,模具效率至少能够提升50%。同时,注塑机螺杆等待时间减少,有效利用率提高90%以上,实现了极致注塑。
[0011]其中,本申请中,第一模仁对应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模仁。而第一模仁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第一模仁和对应其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模仁为一组。不同的第一模仁属于不同组的设置。
[0012]进一步地,模板组件包括能够拆卸连接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模板组件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设置有出模口,模仁组件沿第一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模仁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向第一端滑动至一预设开模位置,以使一第二模仁相对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模仁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向第二端滑动至另一预设开模位置,以使另一第二模仁相对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模仁组件沿模板组件的第一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模板组件内,比如,模仁组件沿模板组件的高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模板组件内,以此使得模仁组件能够沿模板组件的高度方向进行滑入和滑出,从而方便进行开模和合模。再比如,模仁组件可以沿模板组件的水平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模板组件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以此使得模仁组件能够沿模板组件的水平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开模和合模。但模仁组件不管是沿模板组件的高度方向还是沿模板组件的水平方向,其沿同一个方向的两端运动至模板组件外时,均能够实现一个模具腔的开合模。而本申请,正是由于不同的模具腔能够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开合模,故而才使得本申请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具腔的开合模和材料注入均完全独立,进而实现了不同的模具腔的开合模以及材料注入完全不相互干涉和影响。
[0014]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二模仁包括模仁一和模仁二,模仁一和模仁二安装在第一模仁的同一侧,能够相对第一模仁的同一方向实现开模和合模。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第二模仁两两为一组,并安装在第一模仁的同一侧。这样就使得两两第二模仁能够相对第一模仁的同一方向实现开模和合模,这样能够使模具组件的结构设置的更为紧凑、合理,比如能够将两两第二模仁的驱动组件安装在同一侧,避免两两第二模仁的驱动组件分散在两侧,这样就能够实现空间的重叠利用,降低了模具组件在模仁一和模仁二的合模方向上的宽度,以此就缩小了模具组件的体积,减小了模具组件的占地面积,更便于模具组件的收纳和运输。
[0016]其中,模仁一和模仁二的数量一般为一个,但模仁一和模仁二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此时,多个模仁一合成为一组,组成为一个第二模仁。多个模仁二合成为一组,组成为另一个第二模仁。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模板上对应每个预设开模位置设置有开模空间,第二模仁滑动至开模空间时,能够向开模空间内运动,以相对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模板一般为后模板上设置有开模空间,第二模仁在需要开模时,运动到开模空间所在位置,然后向开模空间内运动,以此就可以是实现开模。比如,可在第二模板上设置有阶梯槽,以通过阶梯槽限定出第二模仁开模所需的空间。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模板组件包括第三端,第三端上设置有注塑入口。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模板组件包括第三端。第三端上设置有注塑入口,也即注塑入口没有设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也即注塑入口和出模口不设置在同一端,以此确保了注塑和开合模的相对独立。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组件;模仁组件,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模板组件内,包括第一模仁和至少两个第二模仁,每个所述第二模仁均与所述第一模仁形成模具腔,且所述模仁组件能够沿至少两个方向滑动至对应的预设开模位置,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模仁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组件包括能够拆卸连接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模板组件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设置有出模口,所述模仁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间,所述模仁组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第一端滑动至一所述预设开模位置,以使一所述第二模仁相对所述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所述模仁组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第二端滑动至另一预设开模位置,以使另一所述第二模仁相对所述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模仁包括模仁一和模仁二,所述模仁一和所述模仁二安装在所述第一模仁的同一侧,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模仁的同一方向实现开模和合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上设置有对应每个所述预设开模位置设置有开模空间,所述第二模仁滑动至所述开模空间时,能够向所述开模空间内运动,以相对所述第一模仁实现开模和合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组件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上设置有注塑入口。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朱建华李文哲蒋飞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