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522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包括机座和减速筒体,减速筒体的顶端安装有泵入模块,泵入模块的顶端设置有入油口,减速筒体的底端设置有泵出机,泵入模块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泵入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底端设置有滑油腔,滑油腔的内侧设置有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组包含有外齿圈,外齿圈的表面设置有留滞槽,留滞槽的内侧设置有入油孔,减速筒体的底端安装有泵出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对应的内部润滑结构,在行星齿轮的运转流程中也能够实时形成润滑效果,于行星齿轮处也能够构成一定的稀油留置,保障在行星齿轮运行流程下的流畅运转,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

技术介绍

[0002]行星减速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产品,可以降低电机的转速,同时增大输出转矩。行星减速机可作为配套部件用于起重、挖掘、运输、建筑等行业,内部通常包含有行星齿轮组,根据内部的多层密封固定的外齿圈处和内侧的太阳以及行星齿轮结构向外输出转速扭矩,目前市场上较多减速层级为2

3层减速结构。
[0003]然而现有的行星齿轮组通常无法实时构成润滑效果,特别是多层级的齿轮组结构,一旦出现啮合不够平稳会对行星齿轮的行程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齿轮组的啮合处产生损耗,与此同时在扭矩增加的情况下,由于输出端为中部的中心,行星齿轮的外圈为固定时齿槽之间的啮合将增加发热量,也会降低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包括减速机主体,减速机主体包含有机座和减速筒体,所述减速筒体的顶端安装有泵入模块,泵入模块的顶端设置有入油口,泵入模块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泵入机,所述泵入模块的表面设置有主控板,所述泵入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油管,所述减速筒体的底端设置有泵出机,所述泵入模块内部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呈倒L型设置,所述泵入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底端设置有滑油腔,所述滑油腔的内侧设置有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组包含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表面设置有留滞槽,留滞槽的内侧设置有入油孔,所述减速筒体的底端安装有泵出机,泵出机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留滞槽设置于外齿圈的顶端表面处,所述入油孔呈倒梯形结构贯穿至外齿圈内壁表面,且位于啮齿的凹陷处,所述行星齿轮组还包含有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泵入机分别与滑油腔和第一电磁阀相连接,所述泵出机分别与第二电磁阀和输油管相连接,其中泵出机和储油腔通过输油管相连接,所述滑油腔通过外齿圈和减速筒体形成包围空间。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油孔靠近外齿圈内壁一端设置有挤出口,挤出口整体呈圆台型结构设置,其中顶端呈弧形罩状结构,且与外齿圈为嵌入式结构设置,所述挤出口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内陷口,内陷口呈内凹式设置,所述挤出口顶端和外齿圈内壁为同一平面设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泵出机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
却板的表面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泵出机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出油管,出油管在泵出机内部呈弯曲状设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内侧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个数不少于四个,所述主控板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泵入机和泵出机电性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板和半导体制冷片为单独连接控制,所述主控板包含有MCU微控芯片、断路器、触控屏、控制按钮、显示灯和时钟芯片。
[0012]泵入模块与输油管和泵入机之间设置有减震模块,减震模块的两端设置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的内侧设置有波纹管,波纹管的内部设置有夹层,且夹层处设置有不锈钢丝网,所述减震模块位于伸缩弹簧两端设置有固定夹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对应的内部润滑结构,在行星齿轮的运转流程中也能够实时形成润滑效果,于行星齿轮处也能够构成一定的稀油留置,保障在行星齿轮运行流程下的流畅运转,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0014]2:本专利技术还能够进一步基于所输出的润滑油使其未使用的反复循环,并且降低循环油的温度,以此构成对减速机内部的温度控制和降低温度,使减速机内部温度控制在合适运转的区间内,增加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速筒体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挤出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泵出机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框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震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减速机主体;101、机座;102、减速筒体;2、泵入模块;201、入油口;202、泵入机;203、主控板;204、储油腔;205、第一电磁阀;3、输油管;4、泵出机;401、第二电磁阀;402、冷却板;403、散热风扇;404、出油管;405、固定框架;406、半导体制冷片;5、滑油腔;501、行星齿轮组;6、外齿圈;601、留滞槽;602、入油孔;7、挤出口;701、内陷口;8、减震模块;801、伸缩弹簧;802、波纹管;803、固定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包括减速机主体1,减速机主
体1包含有机座101和减速筒体102,所述减速筒体102的顶端安装有泵入模块2,泵入模块2的顶端设置有入油口201,泵入模块2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泵入机202,所述泵入模块2的表面设置有主控板203,所述泵入模块2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油管3,所述减速筒体102的底端设置有泵出机4,所述泵入模块2内部设置有储油腔204,储油腔204呈倒L型设置,所述泵入机20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05,第一电磁阀205的底端设置有滑油腔5,所述滑油腔5的内侧设置有行星齿轮组501,所述行星齿轮组501包含有外齿圈6,所述外齿圈6的表面设置有留滞槽601,留滞槽601的内侧设置有入油孔602,所述减速筒体102的底端安装有泵出机4,泵出机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01。
[0018]进一步的,留滞槽601设置于外齿圈6的顶端表面处,所述入油孔602呈倒梯形结构贯穿至外齿圈6内壁表面,且位于啮齿的凹陷处,所述行星齿轮组501还包含有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
[0019]泵入机202分别与滑油腔5和第一电磁阀205相连接,所述泵出机4分别与第二电磁阀401和输油管3相连接,其中泵出机4和储油腔204通过输油管3相连接,所述滑油腔5通过外齿圈6和减速筒体102形成包围空间。
[0020]具体的,减速机主体1主要基于机座101和减速筒体102结合而成,内部设置有对应的行星齿轮组501构成内部齿轮的减速效果,必要时可具有多层的行星齿轮组501,在行星齿轮组501的外齿圈6处则设置有对应的留滞槽601结构,留滞槽601底部设置有微小孔洞的入油孔602,在稀油具有足够压力时即可从入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包括减速机主体(1),减速机主体(1)包含有机座(101)和减速筒体(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筒体(102)的顶端安装有泵入模块(2),泵入模块(2)的顶端设置有入油口(201),泵入模块(2)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泵入机(202),所述泵入模块(2)的表面设置有主控板(203),所述泵入模块(2)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油管(3),所述减速筒体(102)的底端设置有泵出机(4),所述泵入模块(2)内部设置有储油腔(204),储油腔(204)呈倒L型设置,所述泵入机(20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05),第一电磁阀(205)的底端设置有滑油腔(5),所述滑油腔(5)的内侧设置有行星齿轮组(501),所述行星齿轮组(501)包含有外齿圈(6),所述外齿圈(6)的表面设置有留滞槽(601),留滞槽(601)的内侧设置有入油孔(602),所述减速筒体(102)的底端安装有泵出机(4),泵出机(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留滞槽(601)设置于外齿圈(6)的顶端表面处,所述入油孔(602)呈倒梯形结构贯穿至外齿圈(6)内壁表面,且位于啮齿的凹陷处,所述行星齿轮组(501)还包含有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入机(202)分别与滑油腔(5)和第一电磁阀(205)相连接,所述泵出机(4)分别与第二电磁阀(401)和输油管(3)相连接,其中泵出机(4)和储油腔(204)通过输油管(3)相连接,所述滑油腔(5)通过外齿圈(6)和减速筒体(102)形成包围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稀油润滑行星减速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于海生王晨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曼多林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