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花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46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火花逆变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延时启动的延时模块和用于防止反接的反接保护模块;所述延时模块连接电源电压端;所述延时模块连接反接保护模块;本申请具有能够延时启动逆变器,从而避免产生电火花的优点。产生电火花的优点。产生电火花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火花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火花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的转换器。而目前的逆变器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电火花,具有安全隐患,因此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花逆变器,具有能够延时启动逆变器,从而避免产生电火花的优点。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火花逆变器,包括:用于延时启动的延时模块和用于防止反接的反接保护模块;所述延时模块连接电源电压端;所述延时模块连接反接保护模块。
[0005]可选的,所述延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的第OUTPUT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OUTPUT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电压端;所述第一芯片的GND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分别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依次通过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级;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依次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级;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反接保护模块;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反接保护模块;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依次通过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连接反接保护模块;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依次通过第八电阻和第四电容连接反接保护模块。
[0006]可选的,所述反接保护模块包括:第一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第三接口端子、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第八MOS管、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和第十四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一MOS管的第2端、第一MOS管的第3端、第一MOS管的第4端、第一MOS管的第5端、第一MOS管的第6端、第一MOS管的第7端和第一MOS管的第8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二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二MOS管的第2端、第二MOS管的第3端、第二MOS管的第4端、第二MOS管的第5端、第二MOS管的第6端、第二MOS管的第7端和第二MOS管的第8端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三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延时
模块;所述第三MOS管的第2端、第三MOS管的第3端、第三MOS管的第4端、第三MOS管的第5端、第三MOS管的第6端、第三MOS管的第7端和第三MOS管的第8端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四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四MOS管的第2端、第四MOS管的第3端、第四MOS管的第4端、第四MOS管的第5端、第四MOS管的第6端、第四MOS管的第7端和第四MOS管的第8端接地;所述第四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五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五MOS管的第2端、第五MOS管的第3端、第五MOS管的第4端、第五MOS管的第5端、第五MOS管的第6端、第五MOS管的第7端和第五MOS管的第8端接地;所述第五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一MOS管的第1端、第二MOS管的第1端、第三MOS管的第1端、第四MOS管的第1端、第五MOS管的第1端均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接口端子接地;所述第六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六MOS管的第2端、第六MOS管的第3端、第六MOS管的第4端、第六MOS管的第5端、第六MOS管的第6端、第六MOS管的第7端和第六MOS管的第8端连接第二接口端子;所述第六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七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七MOS管的第2端、第七MOS管的第3端、第七MOS管的第4端、第七MOS管的第5端、第七MOS管的第6端、第七MOS管的第7端和第七MOS管的第8端连接第二接口端子;所述第七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八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八MOS管的第2端、第八MOS管的第3端、第八MOS管的第4端、第八MOS管的第5端、第八MOS管的第6端、第八MOS管的第7端和第八MOS管的第8端连接第二接口端子;所述第八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九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九MOS管的第2端、第九MOS管的第3端、第九MOS管的第4端、第九MOS管的第5端、第九MOS管的第6端、第九MOS管的第7端和第九MOS管的第8端连接第二接口端子;所述第九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十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十MOS管的第2端、第十MOS管的第3端、第十MOS管的第4端、第十MOS管的第5端、第十MOS管的第6端、第十MOS管的第7端和第十MOS管的第8端连接第二接口端子;所述第十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六MOS管的第1端、第七MOS管的第1端、第八MOS管的第1端、第九MOS管的第1端和第十MOS管的第1端依次通过第十三电阻和第十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二接口端子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二接口端子连接延时模块。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芯片为型号为78L12_C2891832的稳压芯片。
[000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延时模块连接直流电源;直流电源通过延时模块进行延时启动,使得插头在插入反接保护模块时不会立刻通电,从而不会产生电火花。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模块图;
[0010]图2是本技术中延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1]图3是本技术中反接保护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2]图中:1、延时模块;2、反接保护模块;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C1、第一
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Q1、第一三极管;Q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火花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延时启动的延时模块和用于防止反接的反接保护模块;所述延时模块连接电源电压端;所述延时模块连接反接保护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火花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的第OUTPUT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OUTPUT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电压端;所述第一芯片的GND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分别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依次通过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级;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依次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级;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反接保护模块;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反接保护模块;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依次通过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连接反接保护模块;所述第一芯片的INPUT端依次通过第八电阻和第四电容连接反接保护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火花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接保护模块包括:第一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第三接口端子、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第八MOS管、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和第十四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一MOS管的第2端、第一MOS管的第3端、第一MOS管的第4端、第一MOS管的第5端、第一MOS管的第6端、第一MOS管的第7端和第一MOS管的第8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二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二MOS管的第2端、第二MOS管的第3端、第二MOS管的第4端、第二MOS管的第5端、第二MOS管的第6端、第二MOS管的第7端和第二MOS管的第8端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第9端连接第三接口端子;所述第三MOS管的第1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延时模块;所述第三MOS管的第2端、第三MOS管的第3端、第三MOS管的第4端、第三MOS管的第5端、第三MOS管的第6端、第三MOS管的第7端和第三MOS管的第8端接地;所述第三MO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宏冯宇冯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蓝科车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