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40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包含堵油型连接管、防水材料、半导电胶带和中间接头主体,堵油型连接管的两端套设在两侧的电缆线芯外侧,防水材料、半导电胶带设置在堵油型连接管与两侧电缆的绝缘层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半导电胶带设置在防水材料的外侧,中间接头主体套设在两侧电缆绝缘层和堵油型连接管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省去已知线芯进水需要除水的步骤,节省安装时间,又可以避免除水未除干净的情况下,导体中的水渗入到中间接头主体与电缆界面从而导致的产品失效,保证产品安全平稳运行。全平稳运行。全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间接头,特别是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属于电缆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缆中间接头是连接两段电缆并保证整条线路安全运行最常见的方式。在电缆的制造、运输、保存、敷设环节中,及容易因保护不当或操作不当导致电缆线芯中进水。经研究,即使线芯内部有水,只要不渗漏到电缆附件与电缆的接触界面,整条线路就仍然可以平稳运行。常见的电缆线芯进水的处理方式为在长电缆的一端套上风嘴吹,一般会吹十几个小时,然后在长电缆的另一端检查是否有水,若没有水则默认该电缆线芯内部已经没有水,若有水则再继续吹,直到检查另一端没有水为止。这种处理方法耗时较长,且不能完全保证线芯内部没有水。制作中间接头需将电缆断开,线芯里面若还有水,经过长时间运行就会渗到中间接头与电缆界面,导致产品失效。
[0003]如图4所示,现在常规的中间接头处理方式为:两段电缆的线芯剥出后套入连接管,该连接管为通孔状,压接连接管,去除压接毛刺,在电缆绝缘层与连接管缝隙处及连接管上缠绕半导电胶带,使之与电缆绝缘层齐平,套入中间接头主体。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半导电胶带没有防水功能,若线芯中有水,经过长期运行后,水有可能会渗到中间接头主体与电缆界面,导致产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在电缆内有水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电缆的平稳运行。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其特征在于:包含堵油型连接管、防水材料、半导电胶带和中间接头主体,堵油型连接管的两端套设在两侧的电缆线芯外侧,防水材料、半导电胶带设置在堵油型连接管与两侧电缆的绝缘层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半导电胶带设置在防水材料的外侧,中间接头主体套设在两侧电缆绝缘层和堵油型连接管的外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堵油型连接管为圆形管体,堵油型连接管的内孔的直径与电缆线芯匹配,堵油型连接管的内孔中间设置有隔板将内孔分隔为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一侧的电缆线芯插入第一盲孔内压紧固定,另一侧的电缆线芯插入第二盲孔内压紧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堵油型连接管的外径等于或小于电缆绝缘层的外径,堵油型连接管的两端端部倒圆角。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绝缘层端部倒斜角。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材料采用防水胶带。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材料采用防水凝胶。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水胶带绕包在电缆绝缘层端部与堵油型连接管端部之间的间隙
内的电缆线芯外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凝胶挤塑在电缆绝缘层端部与堵油型连接管端部之间的间隙内的电缆线芯外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半导电胶带绕包在防水材料和堵油型连接管的外侧直至半导电胶带的外侧面与电缆绝缘层平齐。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的阻水型中间接头,既可以省去已知线芯进水需要除水的步骤,节省安装时间;又可以避免除水未除干净的情况下,导体中的水渗入到中间接头主体与电缆界面从而导致的产品失效,保证产品安全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的使用状态图。
[0019]图4是现有技术的中间接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详细阐述本技术为达到预定技术目的而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可以替换,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包含堵油型连接管1、防水材料2、半导电胶带3和中间接头主体4,堵油型连接管1的两端套设在两侧的电缆线芯5外侧,防水材料2、半导电胶带3设置在堵油型连接管1与两侧电缆的绝缘层6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半导电胶带3设置在防水材料2的外侧,中间接头主体4套设在两侧电缆绝缘层6和堵油型连接管1的外侧。
[0023]堵油型连接管1为圆形管体,堵油型连接管1的内孔的直径与电缆线芯5匹配,堵油型连接管1的内孔中间设置有隔板将内孔分隔为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一侧的电缆线芯5插入第一盲孔内压紧固定,另一侧的电缆线芯5插入第二盲孔内压紧固定。通过隔板结构将连接管1的中间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盲孔分别连接两侧的电缆线芯,这样与现有技术的连通型的管体结构的连接管1,水在连接管内的流通性更差,可以有效抑制电缆内的水流向连接管1内。
[0024]堵油型连接管1的外径等于或略小于电缆绝缘层6的外径,堵油型连接管1的两端端部倒圆角。电缆绝缘层6端部倒斜角。
[0025]防水材料3采用防水胶带。防水胶带绕包在电缆绝缘层6端部与堵油型连接管1端部之间的间隙内的电缆线芯5外侧。在此状态下,防水胶带的绕包层将电缆绝缘层6端部与堵油型连接管1端部之间的间隙缠绕密封,有效防止了电缆内的水从间隙流至电缆接头端
面。
[0026]半导电胶带3绕包在防水材料2和堵油型连接管1的外侧直至半导电胶带3的外侧面与电缆绝缘层6平齐。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堵油型连接管1的外径在压接后会略小于电缆绝缘层6的外径,半导电胶带3填充完绝缘层6与堵油型连接管1之间间隙后再绕包在堵油型连接管1的外侧使半导电胶带3的外侧面与绝缘层6的外侧面平齐。
[0027]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阻水型中间接头操作的时候,首先按照工艺要求尺寸处理电缆,电缆绝缘层端部倒斜角。套装堵油型连接管,进行连接管压接和压接毛刺去除。在电缆绝缘层与堵油连接管的空隙处绕包填充防水材料,与电缆绝缘端部的斜角稍搭接。再用半导电胶带绕包电缆绝缘端部的斜角与堵油型连接管,至与电缆绝缘层齐平。套装中间接头主体。然后进行后续的电缆逐层恢复操作。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包含堵油型连接管1、防水材料2、半导电胶带3和中间接头主体4,堵油型连接管1的两端套设在两侧的电缆线芯5外侧,防水材料2、半导电胶带3设置在堵油型连接管1与两侧电缆的绝缘层6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半导电胶带3设置在防水材料2的外侧,中间接头主体4套设在两侧电缆绝缘层6和堵油型连接管1的外侧。
[0030]堵油型连接管1为圆形管体,堵油型连接管1的内孔的直径与电缆线芯5匹配,堵油型连接管1的内孔中间设置有隔板将内孔分隔为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一侧的电缆线芯5插入第一盲孔内压紧固定,另一侧的电缆线芯5插入第二盲孔内压紧固定。通过隔板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其特征在于:包含堵油型连接管、防水材料、半导电胶带和中间接头主体,堵油型连接管的两端套设在两侧的电缆线芯外侧,防水材料、半导电胶带设置在堵油型连接管与两侧电缆的绝缘层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半导电胶带设置在防水材料的外侧,中间接头主体套设在两侧电缆绝缘层和堵油型连接管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油型连接管为圆形管体,堵油型连接管的内孔的直径与电缆线芯匹配,堵油型连接管的内孔中间设置有隔板将内孔分隔为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一侧的电缆线芯插入第一盲孔内压紧固定,另一侧的电缆线芯插入第二盲孔内压紧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水型中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油型连接管的外径等于或小于电缆绝缘层的外径,堵油型连接管的两端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晓烨田正兵张浩张宝磊吴春磊梁栋赵艺璇王鑫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天科技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