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及动力电池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36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及动力电池和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包括热管和散热翅片,其中,热管设于电池模组和电池壳体之间,并具有连接于电池模组上端面的吸热段,以及连接于电池壳体底部的散热段,吸热段和散热段通过隔热段连接于一体;散热翅片设于电池壳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散热结构,通过布置在电池模组上端面和电池壳体底部上的热管,以及设置在电池壳体底部的散热翅片,可使得电池模组上的热量通过热管传递到电池壳体底部,并通过散热翅片进行散热,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散热效果,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的使用效果。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及动力电池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动力电池散热结构的动力电池,以及配置有该动力电池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载动力电池散热系统主要采用空气、液体、相变材料冷却技术,或者几种方式耦合的冷却技术。但目前在对车载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中,空气冷却在自然对流的情况下,换热系数很小,在实际应用中需增加辅助设备,例如风扇等进行散热,从而使得散热系统复杂且增加耗能。另外,液体冷却不仅需要复杂的结构设计而且需要对漏液进行防护,进而增加了系统维护成本。而相变材料的传热系数低,导热能力较差,容易导致热量积聚,致使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以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包括热管和散热翅片,其中,
[0006]所述热管设于电池模组和电池壳体之间,并具有连接于所述电池模组上端面的吸热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电池壳体底部的散热段,所述吸热段和所述散热段通过隔热段连接于一体;
[0007]所述散热翅片设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底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热管采用扁平形管,所述蒸发段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和/或,所述冷凝段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设有导热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热段呈U形,所述隔热段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侧壁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段呈L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和/或电池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容置所述热管的安装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翅片包括成型于所述电池壳体底部的多个翅片组,各所述翅片组包括排列布置的多个翅片,各所述翅片呈弯折状设置。
[0013]进一步的,相邻两所述翅片组中的所述翅片错位布置,且沿相反方向弯折。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为容置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多个,各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池壳体之间均设有所述热管。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6]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电池散热结构,通过在电池模组和电池壳体之间的热管,以及设置在电池壳体底部的散热翅片,并使得热管的吸热段连接在电池模组的上端面,散热段连接在电池壳体的底部,从而能够将电池模组上的热量传递至电池壳体底部,并通过

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在整体构成上,如图1所示,该动力电池散热结构主要包括热管3和散热翅片4。
[0037]其中,热管3设于电池模组2和电池壳体1之间,并具有连接于电池模组2上端面的吸热段301,以及连接于电池壳体1底部的散热段303,吸热段301和散热段303通过隔热段302连接于一体。而上述的散热翅片4设于电池壳体1的底部。
[0038]通过如上结构的设置,使得电池模组2上端面的热量能够通过热管3传递至电池壳体1的底部,并通过散热翅片4进行散热,从而可大大提高散热效果。
[0039]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散热结构,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继续参看图1所示,且结合图2至图4中所示出的,电池壳体1内形成有容纳电池模组2的容纳腔,并在电池壳体1底部的外侧形成有散热翅片4。电池模组2可为设于容纳腔中的一个,也可为并排设置在容纳腔中的多个。而热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池模组2和电池壳体1上。
[004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热管3优选采用扁平性的管体,其结构参看图5所示,该热管3整体结构上包括三部分,其中,该热管3的一端具有吸热功能,也即是上述中连接在电池模组2上端面的吸热段301,另一端具有散热功能,也即是上述中连接在电池壳体1底部的散热段303,中间部分具有隔热功能,也就是位于电池模组2侧壁上的隔热段302。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该热管3的内部结构可参照现有的成熟技术设计便可。
[0041]作为优选布置形式,热管3的吸热段301整体呈U形状,以能够增大与电池模组2上表面的接触面积。并且,进一步的,散热段303整体呈L形结构连接在电池壳体1底壁上,如此也能够增大热管3与电池壳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提升传热效果。
[0042]为利于热管3更好的固定,本实施例中,热管3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电池模组2和电池壳体1上。具体的,热管3的吸热段301对应粘接在电池模组2的上表面,散热段303对应粘接在电池壳体1底壁上。并且,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形式,为利于提高导热效果,吸热段301与电池模组2之间,以及散热段303与电池壳体1之间设有导热胶。
[0043]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除了在吸热段301与电池模组2之间,以及散热段303与电池壳体1之间均设置导热胶外,还可仅在吸热段301与电池模组2之间设置导热胶,或者仅在散热段303与电池壳体1之间设置导热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044]为进一步提高热管3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的顶部以及电池壳体1的底部形成有容置热管3的安装槽。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在电池壳体1的底壁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101,在电池模组2的顶面上形成有第二安装槽201,前述的吸热段301粘接固连在第二安装槽201中,散热段303粘接固连在第一安装槽101中。如此设置,利于热管3的粘接,且也能防止粘接时胶液的外溢。
[0045]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电池模组2的顶部及电池壳体1的底部均设置安装槽外,其也可仅在电池模组2的顶部设置安装槽,或者仅在电池壳体1的底部设置安装槽。
[0046]另外,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电池壳体1底部的散热翅片4包括排列布置的多个翅片
组。优选的,多个翅片组一体成型于电池壳体1底部,且各翅片组包括排列布置的多个翅片,各翅片呈弯折状设置。
[0047]具体来说,如图3示出的第一翅片组401和第二翅片组402,第一翅片组401和第二翅片组402在结构上大体相同。也即是第一翅片组401中的翅片和第二翅片组402中的翅片,在结构上,均弯折呈V形结构。并且,优选的,第一翅片中的翅片和第二翅片组402中的翅片沿相反方向弯折设置。
[0048]另外,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形式,相邻两翅片组中的翅片错位布置,也即是第一翅片组401和第二翅片组402中的翅片错位布置。由此,可增大电池壳体1底部气流的流动路径,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0049]同样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形式,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3)和散热翅片(4),其中,所述热管(3)设于电池模组(2)和电池壳体(1)之间,并具有连接于所述电池模组(2)上端面的吸热段(301),以及连接于所述电池壳体(1)底部的散热段(303),所述吸热段(301)和所述散热段(303)通过隔热段(302)连接于一体;所述散热翅片(4)设于所述电池壳体(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3)采用扁平形管,所述吸热段(301)与所述电池模组(2)之间,和/或,所述散热段(303)与所述电池壳体(1)之间设有导热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段(301)呈U形,所述隔热段(302)位于所述电池模组(2)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段(303)呈L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散热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冰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