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18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包括存储机舱、外运输板、停机平台、归位机构、以及行走驱动机构,所述存储机舱内部底面设有内输送台面,所述存储机舱设有进舱口,所述外运输板设置在进舱口处,并与内输送台面对接好,所述停机平台位于在外运输板上,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停机平台在外运输板和内输送台面之间移动;所述停机平台上设有归停区,所述归位机构用于将停在停机平台上的无人机推至归停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能够自动完成无人机降落、无人机位置归中定位、进舱、储放、出舱、起飞等功能,解决现有无人机起停麻烦的问题,实现常态化部署。实现常态化部署。实现常态化部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作的不载人飞机,遥控人员通过雷达等电子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
[0003]目前无人机降落和起飞普遍存在人工收回及起飞的情况,这种方式对于操作者来说工作量较大且效率低,需要操作者携带无人机到达起飞地点进行组装调试才能起飞,且这种方式对于突发事件反映不够及时,往往错过最佳时机。尽管目前有无人机的起降机舱,但是受到机舱大小和设计的限制,这些机舱依旧需要配合人工回收和起飞操作,存在起降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可以自动完成无人机降落后、无人机位置归中定位、进舱、出舱、起飞功能,实现常态化部署。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包括存储机舱、外运输板、停机平台、归位机构、以及行走驱动机构,所述存储机舱内部底面设有内输送台面,所述存储机舱设有进舱口,所述外运输板设置在进舱口处,并与内输送台面对接好,所述停机平台位于在外运输板上,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停机平台在外运输板和内输送台面之间移动;所述停机平台上设有归停区,所述归位机构用于将停在停机平台上的无人机推至归停区。
[0006]进一步地,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停机平台的行走轮、以及驱动行走轮转动的行走驱动电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运输板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从外运输板上延伸到内输送台面,所述行走轮轮面上设有卡在直线导轨上的卡槽,所述行走轮能够沿着直线导轨滚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运输板采用可拆卸地方式与存储机舱连接,或者所述外运输板与存储机舱连接,并能够向上翻转。
[0009]进一步地,所述归位机构包括归杆和归位驱动组件,所述归杆至少为三个,所述归位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归杆运动至靠近或者远离归停区,且归杆都靠近归停区时在所有归杆之间会形成一个约束空间,且约束空间位于归停区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归位机构的归杆为四根,且四根归杆分布设置在停机平台的四个侧边处,并且相邻的两个归杆相垂直,所述归位驱动组件驱动归杆直线移动,且归杆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归杆长度方向。
[0011]进一步地,所述归位机构的归杆为四根,且四根归杆分布设置在停机平台的四个
侧边处,并且相邻的两个归杆相垂直,所述归位驱动组件驱动归杆直线移动,且归杆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归杆长度方向。
[0012]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机舱内设有抬升机构和传送机构,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抬升架和抬升驱动组件,所述抬升架至少为一个,所述抬升驱动组件驱动抬升架升降运动,所述停机平台进入到存储机舱中时停在停机平台时的无人机能够进入到传送机构时,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无人机传送到抬升架的升降途径处。
[0013]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带动传送带运动的带轮、以及驱动带轮转到的电机,所述传送带的第一端位于升降途径处、第二端延伸到停机平台在存储机舱内的停止位置,所述第一端高于第二段,所述停机平台位于停止位置时停靠在停机平台时的无人机进入到传送带第一端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机舱内还设有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用于对无人机进行充电。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运输小车,所述运输车用于运载存储机舱进行移动,或者牵引存储机舱进行移动。
[0016]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设置存储机舱、外运输板、停机平台、归位机构和行走驱动机构,在停机时,先通过行走驱动机构驱使停机平台移动到外运输板上,位于存储机舱外,无人机可以在直接停落在停机平台上,然后通过归位机构用于将停在停机平台上得无人机推至归停区,从而无人机位置定好,避免不能从进舱口1a进入到存储机舱中;然后驱使停机平台移动存储机舱内的内输送台面上并停靠,完成无人机的入舱内;当需要起飞时,驱使停机平台带着无人机移动到外运输板上,归位机构打开,直接可在停机平台上进行起飞。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能够自动完成无人机降落、无人机位置归中定位、进舱、储放、出舱、起飞等功能,解决现有无人机起停麻烦的问题,实现常态化部署。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一中无人机入舱后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归杆在停机平台正面上的布置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停机平台背面的驱动机构和和归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的A圈放大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实施例二中的抬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实施例二中的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实施例四在无人机入舱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实施例四在无人机入舱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实施例五在无人机入舱前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实施例五在无人机入舱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实施例五在无人机入舱前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实施例五在无人机入舱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6为实施例五的存储机舱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7为实施例五在牵引转移时的工作示意图。
[0035]图1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机构的插接公头与无人机上插接母头的配合示意图。
[0037]图20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机构的插接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机构的插接公头的正视图。
[0039]图22为图21中的B

B向剖视图。
[0040]图2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机构的接头盒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机构的插接公头在接头盒中的安装示意图。
[0042]图25为图24中的C

C向剖视图。
[0043]图2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机构的插接母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44]图2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机构的插接母头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45]元件标号说明
[004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机舱(1)、外运输板(2)、停机平台(3)、归位机构(6)、以及行走驱动机构(5),所述存储机舱(1)内部底面设有内输送台面(1e),所述存储机舱(1)设有进舱口(1a),所述外运输板(2)设置在进舱口(1a)处,并与内输送台面(1e)对接好,所述停机平台(3)位于在外运输板(2)上,所述行走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停机平台(3)在外运输板(2)和内输送台面(1e)之间移动;所述停机平台(3)上设有归停区,所述归位机构(6)用于将停在停机平台(3)上的无人机(4)推至归停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5)包括安装于停机平台(3)的行走轮(51)、以及驱动行走轮(51)转动的行走驱动电机(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运输板(2)上设有直线导轨(2a),所述直线导轨(2a)从外运输板(2)上延伸到内输送台面(1e),所述行走轮(51)轮面上设有卡在直线导轨(2a)上的卡槽(51a),所述行走轮(51)能够沿着直线导轨(2a)滚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运输板(2)采用可拆卸地方式与存储机舱(1)连接,或者所述外运输板(2)与存储机舱(1)连接,并能够向上翻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位机构(6)包括归杆(61)和归位驱动组件,所述归杆(61)至少为三个,所述归位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归杆(61)运动至靠近或者远离归停区,且归杆(61)都靠近归停区时在所有归杆(6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华刘镕畅曹越何卫东顾一闻邱义芝李响刘霁萱潘应凡杨松弘康周浩曾得壮杨林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激扬智慧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