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配套使用的手套防滑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295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服配套使用的手套防滑落装置,包括手环本体,手环本体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后形成圆环形状;手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分别位于手环本体的两侧;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分别位于手环本体的两端;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弧形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弧形杆将手环本体的内部分割为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内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以交叉的形式设置在支撑单元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的优势。广应用的优势。广应用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服配套使用的手套防滑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防护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防护服配套使用的手套防滑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传染性疾病病人的预防、筛查诊治过程中,基于相应的防护要求,医用手套与防护服之间的连接处需要进行密封,以防止在工作中出现手套滑落的问题,进而造成危险暴露的风险。
[0003]当前,为了实现密封,主要采用胶布与防护服粘贴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在完成相关工作后,撕去和整理胶布极为麻烦,且浪费时间,并造成再次暴露的风险。目前急需一种即可有效地将手套链接固定于防护服,又可方便快捷拆卸的装置。
[0004]中国专利CN210582641U公开了一种新型手术用手套固定手环,该专利通过安装板、连接皮带、接触垫、功能皮带、插槽、连接块、固定螺栓、紧固螺母和工作板组成的结构,可以将装置整体较为稳定的固定在主刀医生小臂处,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使用;该专利使用到了较多的结果,增加了手臂的负重,同时这些额外的零件也会对医务人员的操作产生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采用优化的结构与粘接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一种新的防滑落装置,用以解决当前不容易脱手套的缺陷。
[0006]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护服配套使用的手套防滑落装置,包括手环本体,所述手环本体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后形成圆环形状;所述手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分别位于所述手环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分别位于所述手环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弧形杆,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弧形杆将所述手环本体的内部分割为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内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以交叉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内。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手环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手环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端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固定部相对应的一面上设置有限位部。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钩。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齿形搭扣、圆形搭扣、方形搭扣中的一种。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面上设置有胶粘层。
[0011]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胶粘层包括第一胶粘层和第二胶粘层,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第二胶粘层之间设置有撕裂带。
[0012]优选地,所述手环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为半球形、长条形中的一种。
[0014]优选地,所述弧形杆的截面为弧形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手环本体选用医用弹性面料制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的优势。
[0018]2、本技术通过增加弧形杆结构,可以在现有弹性压紧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向下的力,
[0019]提升了防脱落的效果。
[0020]3、本技术结合现有结构与胶粘结构的双重特点,在起到防脱落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较好的密封效果。
[0021]4、本技术通过设计一个标识线,可以让医护人员更加方便的使用防脱落装置。
[0022]5、本技术的防脱落装置还是在脚腕处得到应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中手环本体在初始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中手环本体在使用情况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中弧形杆在初始状态下的截面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弧形杆在使用情况下的截面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中防滑落装置的正面。
[0028]图6为本技术中防滑落装置的反面。
[0029]图7为本技术中第二连接件改进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中第二连接件改进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中手环本体设置有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中手环佩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1为手环本体;101为第一侧杆;102为第二侧杆;103为第一横杆;104为第二横杆;105为弧形杆;106为第一支撑杆;107为第二支撑杆;201为第一连接件;2011为弯折钩;202为第二连接件;2021为齿形搭扣;203为第一胶粘层;204为第二胶粘层;205为撕裂带;2051为标识线;3为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一
[0035]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服配套使用的手套防滑落装置,包括手环本体1,手环本体1采用弹性布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可以选用医用弹性面料制成;手环本体1的两端可以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后形成圆环形状;由于手环本体1是弹性的,因此通过连接机构将手环本体1的两端连接后缠绕在手套与防护服之间时,手环本体1被拉长了,在弹力的作用下牢牢缠在手上,阻止手套的滑落。
[0036]但仅仅是这样还存在着不足,为此,在手环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侧杆101、第二侧杆102、第一横杆103、第二横杆104,第一侧杆101和第二侧杆102分别位于手环本体1内部
的两侧;第一横杆103和第二横杆104分别位于手环本体1内部的两端;第一侧杆101、第二侧杆102、第一横杆103、第二横杆104共同支撑起手环本体1。
[0037]第一侧杆101和第二侧杆10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弧形杆105,第一横杆103、第二横杆104、弧形杆105将手环本体1的内部分割为支撑单元;具体来说,支撑单元可以是第一侧杆101、第二侧杆102、第一横杆103与弧形杆105围城的区域,也可以是第一侧杆101、第二侧杆102、第二横杆104与弧形杆105围城的区域,也可以是第一侧杆101、第二侧杆102、相邻两个弧形杆105围城的区域。
[0038]每个支撑单元内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06和第二支撑杆107,第一支撑杆106与第二支撑杆107以交叉的形式设置在支撑单元内;即第一支撑杆106的一端与第一侧杆101与弧形杆105或第一横杆103的交叉点a处相连接,第一支撑杆106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杆102与弧形杆105或第二横杆104的交叉点b处相连接,第二支撑杆107的一端与第二侧杆102与弧形杆105或第一横杆103的交叉点c处相连接,第二支撑杆107的另一端与第一侧杆101与弧形杆105或第二横杆104的交叉点d处相连接。
[0039]参见图3,弧形105的截面为弧形结构,弧形杆105的弧形截面与手环本体1所处的平面相垂直;若干根弧形杆105是可以与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并排设置的。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服配套使用的手套防滑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环本体,所述手环本体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后形成圆环形状;所述手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分别位于所述手环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分别位于所述手环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弧形杆,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弧形杆将所述手环本体的内部分割为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内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以交叉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服配套使用的手套防滑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手环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手环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端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固定部相对应的一面上设置有限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服配套使用的手套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虹项晓刚王正廷周增丁郭颖赵小婕陈嘉仪曹伟伟景峰梁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