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非承载型直向交换式接驳转运车,采用对称平行设置的无动力托辊组对存取车辆进行承载,接驳转运车通过轴距调整组件和呈展开状态的前支撑臂、后支撑臂与存取车辆前后四轮的相应位置形成四点撑压稳定一体的接驳结构形式快速转运,其具备直向潜入功能,其接驳转运效率高、运行能耗低、故障率低,能更好解决载车板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钢材用量大、生产成本高、运行能耗高、存取车效率低和梳齿架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降低、运行能耗高以及输送带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输送带安装维护要求高、易引发车辆刮擦事故的问题,具备了高存取车效率、低运行能耗和低有色金属资源用量以适应智能绿色环保型立体车库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承载型直向交换式接驳转运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库房设施领域,具体是非承载型直向交换式接驳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公知,当前直向(车辆头尾方向)交换式立体车库一般采用载车板交换式、梳齿架交换式和输送带交换式,载车板直向交换式必须有板回位控制流程会造成交换重复动作多、存取车耗时长问题,所有立体仓位需配备钢支撑架和钢制载车板造成钢材用量大、生产成本高问题;梳齿架直向交换式必须有第二次升降接驳交换动作流程致使立体仓位标准层净高尺寸增加、运行能耗增加会造成空间利用率降低和运行能耗高问题;输送带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依靠同步输送带与存放车辆轮胎之间通过摩擦力进行非稳态转运交换,所有立体仓位需配置较长行程平行输送带组件的驱动同步性造成安装维护要求高和转运轨迹偏移易引发停放车辆刮擦事故;随着当今中国城市汽车数量急剧增加所引发的停车难问题,需提升载车板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有色金属耗费大、生产成本高、存取车效率低和梳齿架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降低、运行能耗高以及输送带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安装维护要求高的问题已成当务之急;以当前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的设置方法,其实施具有以下特点:
①
采用载车板直向交换式技术应用的立体车库分别有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其所有立体仓位需配备钢支撑架和钢制载车板方式造成钢材用量大、生产成本高,车库的存取流动作程都借助载车板为中间介质,升降、平移载荷都需增加载车板的自重会造成立体车库运行能耗增加,必须有板回位控制流程造成交换重复动作多、存取车耗时长即存取车效率低问题;
②
采用梳齿架直向交换式技术应用的立体车库分别有新型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其在所有立体仓位需配备母梳齿式钢质存车架,利用公梳齿架式RGV转运车在立体仓位内通过二次升降接驳交换动作实现存放车辆的接驳存取功能,采用公母梳齿架进行二次升降接驳交换动作需要两个水平向让位高度会导致立体仓位标准层净高尺寸增加、运行能耗增加会造成空间利用率降低和运行能耗高问题;
③
采用输送带直向交换式技术应用的立体车库分别有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所有立体仓位需配置较长行程平行输送带组件,依靠平行输送带与存放车辆轮胎之间通过摩擦力进行非稳态转运交换,为保证较长行程平行输送带的驱动同步性要求造成输送带安装维护要求高问题和由于存放车辆的胎压差异、轮胎表面附着物所造成摩擦力不均匀导致接驳转运过程中停放车辆转运轨迹偏移易引发车辆刮擦事故的安全问题;以当前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的设置方法所具有的功能,尚待解决载车板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钢材用量大、生产成本高、运行能耗高、存取车效率低和梳齿架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降低、运行能耗高以及输送带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输送带安装维护要求高、易引发车辆刮擦事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提高存取车效率、降低运行能耗和降低有色金属等资源用量以适应智能绿色环保型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所需具备的功能,尚待解决载车板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钢材用
量大、生产成本高、运行能耗高、存取车效率低和梳齿架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降低、运行能耗高以及输送带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输送带安装维护要求高、易引发车辆刮擦事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对称平行设置的无动力托辊组对存取车辆进行承载,接驳转运车通过轴距调整组件和呈展开状态的前支撑臂、后支撑臂与存取车辆前后四轮的相应位置形成四点撑压稳定一体的接驳结构形式在平移转运通道内采用导向式快速转运,接驳转运车具备直向潜入功能可实现立体仓位多重列布局,大幅降低了原功能型立体仓位的有色金属资源耗费量及生产成本,其接驳转运效率高、运行能耗低、故障率低,能更好解决载车板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钢材用量大、生产成本高、运行能耗高、存取车效率低和梳齿架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降低、运行能耗高以及输送带直向交换式立体车库输送带安装维护要求高、易引发车辆刮擦事故问题的非承载型直向交换式接驳转运车。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承载结构上分别固定设置无动力托辊组,存取车辆的轮胎底部分别压在无动力托辊组的相应位置上,即由无动力托辊组完全承载存取车辆的重量负载,无动力托辊组之间以及存取车辆底盘空间共同组合成接驳转运车的平移转运通道,无动力托辊组之间相对内侧的支撑结构共同组合构成平移转运通道的C形导向槽结构;在底盘单元的相应位置分别固定设置电机驱动平移轮组件、前支座、侧导向轮,底盘单元与平移轮组件、侧导向轮共同组合成接驳转运车的导向式平移转运功能组件;在底盘单元的相应位置活动设置轴距调整单元,轴距调整单元由电机Ⅰ驱动,轴距调整单元的输出端与导向式滑架连接,即由轴距调整单元执行与存取车辆的轴距长度进行适应性调整,电机Ⅰ与轴距调整单元、导向式滑架共同组合成接驳转运车与存取车辆轴距长度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功能组件;在前支座内分别固定设置前旋转关节组件,前旋转关节组件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设置前支撑臂,前旋转关节组件分别由电机Ⅱ驱动,在导向式滑架的两端相应位置分别固定设置后支座,在后支座内分别固定设置后旋转关节组件,后旋转关节组件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设置后支撑臂,后旋转关节组件分别由电机Ⅲ驱动,由电机Ⅱ驱动的前旋转关节组件、前支撑臂与电机Ⅲ驱动的后旋转关节组件、后支撑臂共同组合成接驳转运车具有折叠让位和展开撑压功能的接驳交换式功能组件;接驳转运车通过侧导向轮与平移转运通道的C形导向槽形成平移导向轨迹修正功能,接驳转运车在平移转运通道内执行导向式平移和对存取车辆进行非承载型的接驳转运功能动作;相应的连接电缆一端分别与电机Ⅰ、电机Ⅱ、电机Ⅲ和电机驱动平移轮组件各端子电连接,相应的连接电缆另一端分别与控制主机的对应端口电连接;接驳转运车处于待机状态即完全折叠形态时,控制主机通过相应的连接电缆控制电机Ⅰ驱动轴距调整单元带动导向式滑架前移并停在底盘单元的靠前预订位置;控制主机通过相应的连接电缆分别控制电机Ⅱ驱动前旋转关节组件带动前支撑臂呈水平向折叠状,控制主机通过相应的连接电缆分别控制电机Ⅲ驱动后旋转关节组件带动后支撑臂呈水平向折叠状;接驳转运车执行单边接驳流程并处于与承载机构呈组合接驳转运状态时:需存取车辆停放在A点承载结构的无动力托辊组上,控制主机通过相应的连接电缆先分别控制电机驱动平移轮组件驱动处于待机状态的接驳转运车呈潜入状平移运动至A点的平移转运通道预定位置停机,此时,处于待机状态的接驳转运车呈潜入状停在需存取车辆下方前轮与后轮之间的中间位置;控制主机再通过相应的连接电缆分别控制电机Ⅱ驱动前旋转关节组件带动前支撑臂执行90
°
旋转动作直至预定位置,此时前夹持
臂呈相对外向的水平向展开状态;接着,控制主机通过相应的连接电缆分别控制电机驱动平移轮组件驱动底盘单元、前支座、前旋转关节组件和呈展开状态的前支撑臂向存取车辆的前轮方向平移运动直至控制主机收到其他预设传感器给出的到位信号停机,此时,前夹持臂前侧的相应部分分别撑压在需存取车辆前轮后下方的相应位置;接着,控制主机通过相应的连接电缆分别控制电机Ⅲ驱动后旋转关节组件带动后支撑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非承载型直向交换式转运车,其特征是:在承载结构(14)上分别固定设置无动力托辊组(15),无动力托辊组(15)之间以及存取车辆底盘空间共同组合成接驳转运车的平移转运通道(8),无动力托辊组(15)之间相对内侧的支撑结构共同组合构成平移转运通道(8)的C形导向槽结构,接驳转运车在平移转运通道(8)内执行导向式平移和对存取车辆进行非承载型的接驳转运功能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承载型直向交换式接驳转运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寒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爱泊客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