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80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内设置有分隔结构;第一电芯,第一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且第一电芯的至少部分位于分隔结构的第一侧;第二电芯,第二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且第二电芯的至少部分位于分隔结构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沿第一方向设置;其中,分隔结构形成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内部环境保持连通,以此使得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内部环境的电解液或者气体可以保持基本相一致,保证电池内部一致性较高,以此提高电池内部循环性能,从而保证电池整体的使用寿命。池整体的使用寿命。池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池壳体内部可以设置有多个电芯,由于壳体结构的限制,多个电芯的内部环境很容易出现无法互通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0005]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内设置有分隔结构;
[0006]第一电芯,第一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且第一电芯的至少部分位于分隔结构的第一侧;
[0007]第二电芯,第二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且第二电芯的至少部分位于分隔结构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沿第一方向设置;
[0008]其中,分隔结构形成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以此满足电池的容量需要,并且对于容量要求较大的电池可以降低电芯的成型难度,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电池壳体内设置有分隔结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分别位于分隔结构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通过使得分隔结构形成有连通通道,并且连通通道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内部环境保持连通,以此使得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内部环境的电解液或者气体可以保持基本相一致,保证电池内部一致性较高,以此提高电池内部循环性能,从而保证电池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001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第二壳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8]10、电池壳体;11、连通通道;12、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14、第一凹陷;15、第二凹陷;16、第一表面;17、第二表面;18、第一壳体件;19、第二壳体件;20、第一电芯;21、第一电芯本体;22、第一正极极耳;23、第一负极极耳;30、第二电芯;31、第二电芯本体;32、第二正极极耳;33、第二负极极耳;40、极柱组件;50、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0020]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0021]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022]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6,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内设置有分隔结构;第一电芯20,第一电芯20设置于电池壳体10内,且第一电芯20的至少部分位于分隔结构的第一侧;第二电芯30,第二电芯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内,且第二电芯30的至少部分位于分隔结构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一电芯20与第二电芯30沿第一方向A设置;其中,分隔结构形成有连通通道11,连通通道11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
[0024]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第一电芯20以及第二电芯30,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内,以此满足电池的容量需要,并且对于容量要求较大的电池可以降低电芯的成型难度,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电池壳体10内设置有分隔结构,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分别位于分隔结构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通过使得分隔结构形成有连通通道11,并且连通通道11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的内部环境保持连通,以此使得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的内部环境的电解液或者气体可以保持基本相一致,保证电池内部一致性较高,以此提高电池内部循环性能,从而保证电池整体的使用寿命。
[0025]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括电芯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电极、分隔物以及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互换。
[0026]第一电芯20与第二电芯30沿第一方向A设置,即第一电芯20与第二电芯30可以形成左右排布的结构,从而增加了电芯单元的整体长度,在独立的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进行成型过程中,可以避免成型长度较大的电芯,不仅可以提高成型效率,并且可以提高成型后的精度,以此保证后续形成电芯单元的使用性能。
[0027]电池壳体10内设置有分隔结构,分隔结构形成有连通通道11,连通通道11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的内部环境可以通过连通通道11相连通,保证电池整体的一致性较好。
[0028]电池在进行电解液注入时,由于连通通道11的存在,电解液浸润速率可以基本相一致,从而保证电解液可以快速充分浸润到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内部。并且即使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10),所述电池壳体(10)内设置有分隔结构;第一电芯(20),所述第一电芯(2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内,且所述第一电芯(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分隔结构的第一侧;第二电芯(30),所述第二电芯(3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内,且所述第二电芯(3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分隔结构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电芯(20)与所述第二电芯(30)沿第一方向设置;其中,所述分隔结构形成有连通通道(11),所述连通通道(11)贯通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11)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11)将所述分隔结构分隔为独立的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连通通道(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12)的长度,所述连通通道(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3)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部分(12)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部分(13)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同一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14)和第二凹陷(15),所述第一凹陷(14)和所述第二凹陷(15)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凹陷(14)和所述第二凹陷(15)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部分(12)和所述第二部分(13),所述第一凹陷(14)和所述第一部分(12)分别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第二凹陷(15)和所述第二部分(13)分别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14)冲压成型,以在所述电池壳体(10)的内表面形成所述第一部分(12),所述第二凹陷(15)冲压成型,以在所述电池壳体(10)的内表面形成所述第二部分(13)。8.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久凌张勇杰刘瑞见赵浩张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