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降水井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238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基坑降水井封堵装置,包括建筑基坑主体,所述建筑基坑主体的内部安装有降水井主体,所述降水井主体的顶端口设置有用于封堵密闭的密闭封堵机构,所述密闭封堵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防护所述密闭封堵机构受撞击的外部防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降水井主体的顶端设置的密闭封堵机构,密闭封堵机构通过内部的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共同对降水井主体的顶端开口进行闭合,使得降水井主体的顶端封堵更加的严密,而在第一封堵板底端设置的缓冲连接板则能够对水流的冲击进行一定程度的减缓,进而加强整体密闭性,避免密闭性不牢而导致的水流外泄的情况发生。避免密闭性不牢而导致的水流外泄的情况发生。避免密闭性不牢而导致的水流外泄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坑降水井封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降水井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坑降水井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降水井是指疏放矿山坑道或采场中积水的小井。通常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有可以利用的地下坑道排水系统,使采场或坑道中的水,沿着水沟导入每隔一定距离的降水井,经与降水井连通的地下坑道流入水仓,再由水泵经专门排水井排到地面或由排水坑道直接流出地面。降水井起的是降低地下水位作用或者疏干地下水的作用,有深有浅,深度按照降水要求,深的降水井,甚至可以达到五六十米。降水井类型有轻型井点、管井、真空井点等。根据原理的不同,还分成很多种。
[0003]现有的降水井管和井管盖板之间的密封不够紧密,封井套管与套管盖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很难经受住降水井内部水流上涌的压力,容易发生泄漏,非常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坑降水井封堵装置,解决现有的降水井管和井管盖板之间的密封不够紧密,封井套管与套管盖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很难经受住降水井内部水流上涌的压力,容易发生泄漏,非常不利于人们的使用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降水井封堵装置,包括建筑基坑主体,所述建筑基坑主体的内部安装有降水井主体,所述降水井主体的顶端口设置有用于封堵密闭的密闭封堵机构,所述密闭封堵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防护所述密闭封堵机构受撞击的外部防护机构;
[0007]所述密闭封堵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降水井主体顶端侧边的侧边滑动槽,所述降水井主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封堵板,所述第一封堵板的侧边滑动设置在所述侧边滑动槽内,所述降水井主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封堵板,所述第二封堵板的中部开设有转动螺孔,所述转动螺孔的内部螺纹转动设置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封堵板上端面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封堵板的下方对称设置有缓冲连接板,所述降水井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腔滑动槽,所述缓冲连接板的边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内腔滑动槽内,所述缓冲连接板的顶端铰接设置有铰接连接杆,所述第一封堵板的底端对称设置有缓冲滑槽,所述缓冲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滑杆。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滑杆的杆身上滑动套设有移动滑套,所述移动滑套的底端与所述铰接连接杆的端部铰接相连,所述缓冲滑杆的杆身上套设有缓冲弹簧。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滑套相连,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滑槽内壁相连。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降水井主体的侧边设置有侧边连接块,所
述第二封堵板的边部螺纹插设有固定螺栓。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穿过所述侧边连接块,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套设有固定螺帽。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部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封堵板外侧的外侧防护罩,所述外侧防护罩与所述建筑基坑主体之间通过设置的外侧固定螺杆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在降水井主体的顶端设置的密闭封堵机构,密闭封堵机构通过内部的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共同对降水井主体的顶端开口进行闭合,使得降水井主体的顶端封堵更加的严密,而在第一封堵板底端设置的缓冲连接板则能够对水流的冲击进行一定程度的减缓,进而加强整体密闭性,避免密闭性不牢而导致的水流外泄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图2中密闭封堵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图3中移动滑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21]1、建筑基坑主体;2、降水井主体;3、密闭封堵机构;4、外部防护机构;
[0022]301、侧边滑动槽;302、第一封堵板;303、第二封堵板;304、转动螺孔;305、驱动螺杆;306、缓冲连接板;307、内腔滑动槽;308、铰接连接杆;309、缓冲滑槽;310、缓冲滑杆;311、移动滑套;312、缓冲弹簧;313、侧边连接块;314、固定螺栓;315、固定螺帽;
[0023]401、外侧防护罩;402、外侧固定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降水井封堵装置,包括建筑基坑主体1,建筑基坑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降水井主体2,降水井主体2的顶端口设置有用于封堵密闭的密闭封堵机构3,密闭封堵机构3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防护密闭封堵机构3受撞击的外部防护机构4。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现有的降水井管和井管盖板之间的密封不够紧密,封井套管与套管盖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很难经受住降水井内部水流上涌的压力,容易发生泄漏,
非常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0027]通过降水井主体2的顶端设置有密闭封堵机构3,密闭封堵机构3能够对降水井主体2的顶端进行严密的封堵,使其即使在有水流向上涌出时,也能够牢牢的对降水井主体2的顶端进行闭合,避免发生泄漏的情况。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密闭封堵机构3包括开设在降水井主体2顶端侧边的侧边滑动槽301,降水井主体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封堵板302,第一封堵板302的侧边滑动设置在侧边滑动槽301内,降水井主体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封堵板303,第二封堵板303的中部开设有转动螺孔304,转动螺孔304的内部螺纹转动设置有驱动螺杆305,驱动螺杆305的底端与第一封堵板302上端面转动相连,第一封堵板302的下方对称设置有缓冲连接板306,降水井主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腔滑动槽307,缓冲连接板306的边部滑动设置在内腔滑动槽307内,缓冲连接板306的顶端铰接设置有铰接连接杆308。
[0029]第一封堵板302的底端对称设置有缓冲滑槽309,缓冲滑槽309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滑杆310,缓冲滑杆310的杆身上滑动套设有移动滑套311,移动滑套311的底端与铰接连接杆308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降水井封堵装置,包括建筑基坑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基坑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降水井主体(2),所述降水井主体(2)的顶端口设置有用于封堵密闭的密闭封堵机构(3),所述密闭封堵机构(3)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防护所述密闭封堵机构(3)受撞击的外部防护机构(4);所述密闭封堵机构(3)包括开设在所述降水井主体(2)顶端侧边的侧边滑动槽(301),所述降水井主体(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封堵板(302),所述第一封堵板(302)的侧边滑动设置在所述侧边滑动槽(301)内,所述降水井主体(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封堵板(303),所述第二封堵板(303)的中部开设有转动螺孔(304),所述转动螺孔(304)的内部螺纹转动设置有驱动螺杆(305),所述驱动螺杆(305)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封堵板(302)上端面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封堵板(302)的下方对称设置有缓冲连接板(306),所述降水井主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腔滑动槽(307),所述缓冲连接板(306)的边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内腔滑动槽(307)内,所述缓冲连接板(306)的顶端铰接设置有铰接连接杆(308),所述第一封堵板(302)的底端对称设置有缓冲滑槽(309),所述缓冲滑槽(309)的内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光韦佑鑫袁海游滔姜岩岩刘宝昌邹家俊刘瑶张泽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