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车前子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492326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车前子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在常规配方颗粒生产工艺上增加离心、熬煮及管道灭菌工序,具体为中药饮片经煎煮、过滤、离心、浓缩后再离心,在干燥前置罐将浓缩液熬煮,并将前置罐到干燥设备之间的管道用蒸汽灭菌,最后干燥、制粒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车前子配方颗粒产品质量无影响前提下,通过多途径综合灭菌方法大大降低了车前子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超标的风险,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还能降低干膏粉粘壁及雾化器堵塞风险,有效提高产品了的溶化性。有效提高产品了的溶化性。有效提高产品了的溶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车前子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
,具体为一种控制车前子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药配方颗粒属于中药固体制剂之一,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煎煮、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由于药材种植、生长、采收、加工的特殊性,大多数的中药原料药都不同程度地带有一些霉菌、杂菌或其他致病菌。另外,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条件相对较低(30万级),污染机会较多,从而导致细菌污染的机会也多,因此中药配方颗粒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微生物超标现象。中药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灭菌方法虽种类较多,但均有一定缺陷,如化学灭菌法中环氧乙烷灭菌水解后可产生少量有毒性的乙二醇;湿热灭菌常需高温高压,对热敏物质影响大;臭氧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一般需要在成品中进行,辐照灭菌不符合法规要求等。
[0003]车前子作为种子类药材,种子内特别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霉菌,另外,车前子煎煮液中含有粘液质类物质,该类物质浓缩固含量高则成“团块”状,易于储藏微生物芽孢,浓缩液一但冷却,则形成果冻状大团块,更加容易滋生微生物,因此生产的车前子配方颗粒特别容易微生物超标。
[0004]目前尚无对车前子配方颗粒产品微生物控制相关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车前子配方颗粒微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在不影响产品本身质量前提下,通过多途径综合控制车前子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限度,解决了车前子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易超出现行版《中国药典》中颗粒剂通则中微生物限度要求的技术难题,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车的前子配方颗粒生产方法还有效解决了喷雾干燥生产过程中喷雾干燥机雾化器喷嘴堵塞、车前子配方颗粒溶解性差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控制车前子配方颗粒微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取符合质量要求车前子饮片抢水洗,洗净后放入煎煮罐中浸泡30min,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煮液,离心,将离心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4

1.07(65

70℃);
[0009](2)将浓缩液趁热再次高速离心,保留离心后浓缩液;
[0010](3)将离心后浓缩液放入熬煮罐熬煮45

90min,确保熬煮液相对密度为1.04

1.07(65

70℃);
[0011](4)将熬煮液通过管道蒸汽灭菌后,喷雾干燥,得干膏粉;
[0012](5)将干膏粉加入辅料制备配方颗粒,即得。
[0013]优选地,所述浓缩液、熬煮液相对密度为1.05

1.06(65

70℃),该相对密度条件下浓缩液、熬煮液在确保较高固含量前提下,其中粘液质类成分最不容易形成“团块”,为均一
体,从而确保后续离心、熬煮、蒸汽灭菌等工序中充分灭菌,无死角。同时,本相对密度条件下喷雾干燥效果最佳,因车前子浓缩液含有较多粘液质类成分,如相对密度过高,则浓缩液一旦稳定降低,粘液质类成分将易生成“果冻”类凝胶物,从而提高喷雾干燥粘壁及雾化器喷嘴堵塞风险,相对密度过低则浓缩液增加,从而增加能耗和喷雾时长,干膏粉还有水分超标风险。
[0014]优选地,所述离心机转速为2500

3000r/min,当转速为2800r/min时,效果更佳。离心能有效消除浓缩药液中的大颗粒不溶物,滤渣,粘液质等,避免对灭菌效果的干扰,增加熬煮灭菌的效果及增强产品溶化性。
[0015]优选地,所述熬煮时间为60min,熬煮温度为96℃

101℃,该条件下既能有效杀死浓缩液中各种微生物,同时最大限度减少高温导致产品的含量损失。
[0016]优选地,所述的管道蒸汽为饱和加压蒸汽,压力为0.12MPa,灭菌时间为30min。
[0017]与之前工艺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8](1)车间生产过程中产品微生物超标率从20%下降到1.2%。
[0019](2)产品溶化性中有少量沉淀产品数从原先的6.2%下降到0%。
[0020](3)本专利技术工艺较为简单,完全可以实现车间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前子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流程图;
[0022]图2为实施例2中01批车前子配方颗粒含量检测色谱图;
[0023]图3为实施例2中03批车前子配方颗粒含量检测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1
[0026]取符合质量要求车前子饮片400kg,抢水洗,洗净后放入煎煮罐中浸泡30min,加水煎煮二次(包煎),第一次加10倍水煎煮90min,第二次加8倍水煎煮60min,得煎煮液

;将煎煮液离心,得离心煎煮液

;将离心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

1.06(65

70℃),得浓缩液

;将浓缩液趁热再次高速离心,得离心浓缩液

;将离心后浓缩液放入熬煮罐熬煮60min,确保熬煮液相对密度为1.05

1.06(65

70℃),得熬煮浓缩液

;将熬煮浓缩液通过管道蒸汽灭菌,得灭菌浓缩液

;再喷雾干燥,得干膏粉

;将干膏粉加入常规计量的麦芽糊精制备配方颗粒

,即得。本实施例的实施工艺路径参见图1所示。
[0027]各批次分别在上述
①‑⑧
工段取样,将样品分别测定出膏率,京尼平苷酸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需氧菌、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计数,详见下表1。
[0028]表1车前子配方颗粒不同工段出膏率、含量、微生物测定结果
[0029][0030][0031]注:
⑤‑⑧
工段在洁净区进行,出膏率,京尼平苷酸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均折算成纯干膏含量。
[0032]根据《中国药典》现行版的相关规定,中药颗粒剂微生物限度为:需氧菌总数≤1000cfu/g,霉菌及酵母菌≤100cfu/g,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根据车前子配方颗粒国家标准要求,京尼平苷酸应为12.5

36.0mg/g,毛蕊花糖苷应为1.5

9.0mg/g,由表1分析可知,本工艺所得车前子配方颗粒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解决了产品微生物超过限度问题。
[0033]实施例2
[0034]取同一批车前子饮片分成4份,第一、二份按实施例1工艺路线制备车前子配方颗粒(01批、02批),第三、四份直接按照提取、浓缩、喷雾干燥、制粒等常规工艺路线制备配方颗粒(03批、04批),省去离心、熬煮、管道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车前子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符合质量要求车前子饮片抢水洗,洗净后放入煎煮罐中浸泡30min,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煮液,离心,将离心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4

1.07(65

70℃);(2)将浓缩液趁热再次高速离心,保留离心后浓缩液;(3)将离心后浓缩液放入熬煮罐熬煮45

90min,确保熬煮液相对密度为1.04

1.07(65

70℃);(4)将熬煮液通过管道蒸汽灭菌后,喷雾干燥,得干膏粉;(5)将干膏粉加入辅料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焕波胡辉许梦玲程佩佩丁苗孙代华李清安
申请(专利权)人: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