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135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利用型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优越的使用性能的原理,制作型钢支撑架用于搭设钢筋混凝土桁架的支撑体系,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施工精度高,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节省了工期,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适用于房建工程、钢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等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建筑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中,为解决大跨度转换梁的轻便型,较多设计采用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桁架,为了保证桁架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设计图中往往要求桁架需整体浇筑。对于支架体系的选择,普通的扣件式、碗扣式和盘扣式往往很难满足力学计算的要求,或者即使满足要求但材料用量太大,从而导致进度缓慢、对下一层的荷载太大的情况;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希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桁架在搭设支撑体系的时候,采用常规的钢管扣件不满足力学计算,支撑稳定性差和架体自重太大的问题。
[0004]一种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05]制作多个型钢支撑架,所述型钢支撑架均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竖杆;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上下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竖杆之间,且两个所述竖杆的内侧均垂直设置有横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位于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之间,所述上横杆的上表面和所述下横杆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桁架梁的上弦杆的下表面和下弦杆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且所述竖杆的底部到所述下横杆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与下层底板到所述下弦杆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相等;
[0006]在进行所述下层底板施工时,于所述下层底板上设置有预埋件;
[0007]将多个所述型钢支撑架通过所述预埋件固定在所述下层底板上,且多个所述型钢支撑架平行间隔设置;
[0008]于多个所述型钢支撑架的所述横向支撑上铺设操作跳板。
[000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和与该横向支撑临近的所述竖杆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撑。
[00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竖杆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加固横杆,所述加固横杆位于所述下横杆下方。
[00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横杆位于所述下横杆和所述下层底板的中间位置。
[001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横杆与两个所述竖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二斜撑。
[00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斜撑和所述加固横杆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00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杆、下横杆、加固横杆和所述竖杆均为方形钢
管。
[00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为槽钢。
[00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埋件为钢板。
[00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跳板为木跳板或竹笆。
[0018]上述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利用型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优越的使用性能的原理,制作型钢支撑架用于搭设钢筋混凝土桁架的支撑体系,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施工精度高,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节省了工期,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适用于房建工程、钢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等建筑工程。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型钢支撑架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主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具体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步骤S1,制作多个型钢支撑架1,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型钢支撑架1均包括上横杆12、下横杆13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竖杆11;该上横杆12和下横杆13上下固定设置于两个竖杆11之间,且两个竖杆11的内侧均垂直设置有横向支撑14,该横向支撑14位于上横杆12和下横杆13之间,该上横杆12的上表面和下横杆13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等于钢筋混凝土桁架梁2的上弦杆的下表面和下弦杆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且该竖杆11的底部到下橫杆13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与下层底板3到下弦杆的下表面(该下层底板3为位于钢筋混凝土桁架梁2下方的地库顶板,即该下层底板3为楼板)之间的间距相等,从而在使用时使得上横杆刚好位于桁架梁的上弦杆的位置下方以用于在形成上弦杆的过程中进行支撑,下横杆刚好位于下弦杆的位置下方以用于在形成桁架梁的下弦杆和腹杆的过程中进行支撑,进而能够达到很好的支撑效果。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横向支撑14和与该横向支撑14临近的竖杆11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撑16以使得该横向支撑更加稳固。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两个竖杆11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加固横杆15,该加固横杆15位于下横杆13和下层底板3的中间位置以使得型钢支撑架1更加稳固;另外,该下横杆13与两个竖杆1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斜撑17,从而使得下横杆13与两个竖杆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且两个第二斜撑17和加固横杆15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从而使得型
钢支撑架1更加稳固。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上横杆12、下横杆13、加固横杆15和竖杆11均为方形钢管,上述和第二斜撑17也为方形钢管,上述横向支撑14和第一斜撑16为槽钢。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预埋件4为钢板。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操作跳板5为木跳板或竹笆。
[003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型钢支撑架1是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下料、连接、打磨、焊接组装完成,且该型钢支撑架1由市场上现有的材料钢管、槽钢、金属跳板焊接组成。大小应该进行力学计算,具备一定得强度,连接部位应该满焊检查焊缝高度hf≥8mm,从而能够承受住混凝土桁架梁的自重荷载浇筑时的震动荷载,加工的部位应该打磨圆润,防止划伤,整体结构需要连接可靠、顺直、使用稳定可靠,切割焊接部位涂刷防锈漆、底部保持干燥无积水。
[0033]步骤S2,在进行下层底板3施工时,于该下层底板3上设置有预埋件4,该预埋件4为预埋钢板。
[0034]具体的,在该下层底板3进行钢筋绑扎时,即进行放线定点埋设预埋钢板作为上述型钢支撑架1的连接底座。
[0035]步骤S3,将多个型钢支撑架1通过预埋件4固定在下层底板3上,且多个型钢支撑架1平行间隔设置。
[0036]具体的,在下层底板3强度满足要求后,将型钢支撑架1吊装调直,并将型钢支撑架1的竖杆11的底部与预埋件4焊接连接,从而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多个型钢支撑架,所述型钢支撑架均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竖杆;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上下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竖杆之间,且两个所述竖杆的内侧均垂直设置有横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位于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之间,所述上横杆的上表面和所述下横杆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桁架梁的上弦杆的下表面和下弦杆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且所述竖杆的底部到所述下横杆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与下层底板到所述下弦杆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相等;在进行所述下层底板施工时,于所述下层底板上设置有预埋件;将多个所述型钢支撑架通过所述预埋件固定在所述下层底板上,且多个所述型钢支撑架平行间隔设置;于多个所述型钢支撑架的所述横向支撑上铺设操作跳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和与该横向支撑临近的所述竖杆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桁架梁一次浇筑支撑体系的搭设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迎春邹佳镓李鹏飞李强王玮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