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动力站铣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80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动力站铣挖机,解决现有技术中铣挖机的动力站结构设计不合理,水下作业稳定性差、能量损耗大、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深水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作业头、动力站和机械框架,机械框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竖向吊架和横向框架,横向框架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匹配的作业头;横向框架内安装有动力站,双输出轴电机两端分别与液压泵相连接,且液压泵的进口端分别通过吸油管与液压油箱相连接,液压泵的出口端分别通过出油管与作业头的液压传动装置的进油口相连接,作业头的液压传动装置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液压油箱相连接,实现双输出轴电机通过液压传动同时控制两组作业头的运行与停止。可广泛应用于水下机械技术领域。水下机械技术领域。水下机械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动力站铣挖机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动力站铣挖机。

技术介绍

[0002]水下铣挖机是一种能用于水下作业,具备开槽,挖沟和清淤搅拌功能的铣挖设备,水下铣挖机具有较大的输出扭矩从而能提供较大的铣削力,便于铣挖水下较硬的物质,有利于水下的铣挖作业效率的提高。
[0003]现有的水下铣挖机,首先结构设计上其动力站多位于水上,连接水下铣挖机需要较长的力臂,造成其能到达的深度有限,且易损耗、耐用性差,不能满足深海作业需求。其次,其动力机构为液压供给模式,从水上动力传输到水下特定深度时,其水下伸入长度越长其损耗就越大,能量转化损失就会越大,严重影响铣挖机的水下运行与作业的效率与效果。再次,对于比较精确的水下作业要求,其自身结构设计,易受水下环境影响,其作业稳定性较差,制约着其水下作业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置结构简单巧妙,制作成本低,水下作业稳定性显著提高、精确度高,水下作业能效损耗小、工作效率显著高,使用寿命显著提高,满足深水作业需求的水下动力站铣挖机。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水下动力站铣挖机,包括作业头、动力站和机械框架,机械框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竖向吊架和横向框架,横向框架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匹配的作业头;
[0006]横向框架内安装有动力站,动力站包括液压泵、液压油箱和双输出轴电机,位于竖向吊架左右两侧的横向框架内分别安装有相互连接的液压油箱和双输出轴电机;
[0007]双输出轴电机两端分别与液压泵相连接,且液压泵的进口端分别通过吸油管与液压油箱相连接,液压泵的出口端分别通过出油管与作业头的液压传动装置的进油口相连接,作业头的液压传动装置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液压油箱相连接,实现双输出轴电机通过液压传动同时控制两组作业头的运行与停止。
[0008]优选的,竖向吊架与横向框架构成矩形结构或者倒T型结构。
[0009]优选的,液压油箱上还通过固定法兰安装有与液压油箱相连接的补偿油囊;补偿油囊的个数为多组。
[0010]优选的,作业头的液压传动装置包括小型液压马达和传动机构,小型液压马达顶端分别设有第三进油口和第三出油口,第三进油口通过出油管与液压泵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三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液压油箱连通连接;
[0011]作业头上设有与横向框架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上底座,作业头的上底座上还固设有小型液压马达。
[0012]优选的,作业头为铣挖头装置,或绞吸头装置。
[0013]优选的,铣挖头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小型液压马达、传动箱和铣挖头,传动箱内部竖向设置有三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固设于小型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第三齿轮固设于铣挖轴上,位于传动箱外、铣挖轴的两侧分别连接铣挖头。
[0014]优选的,绞吸头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小型液压马达、主轴箱和绞吸头,位于主轴箱内部的转轴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小型液压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接,其下端套接有绞吸头。
[0015]优选的,机械框架的竖向吊架内侧还安装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气举反循环导流孔装置,气举反循环导流孔装置中心设有底部穿过横向框架底部的吸泥管路。
[0016]优选的,机械框架的竖向吊架的顶端设有悬挂装置,悬挂装置为沿轴向分布设置的四个挂耳。
[0017]优选的,横向框架的四个顶角边框上分别安装有高压射流管路,每个高压射流管路的外侧壁上、沿竖向设有多个高压射流喷嘴。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动力站铣挖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的水下动力站铣挖机,结构简单巧妙,制作成本低,水下作业稳定性显著提高、精确度高,水下作业能效损耗小、工作效率显著高,使用寿命显著提高,满足深水作业需求。
[0020]机械框架的竖向吊架与横向框架构成矩形结构或者倒T型结构的设计,机械框架的横向框架内前后部位分别通过安装双输出轴电机和液压油箱的结构布局设置,使整体重心偏下,进一步保持机械框架在水中重心偏下,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中,机械框架的矩形结构,可以使其整体重心偏下,实现垂直向下掘进。机械框架为倒T型结构可以使重心偏下,不容易倾倒更适合多点挖铣。
[0021](2)本技术的水下动力站铣挖机,采用双输出轴电机动力站安装于作业头上方,动力传输为电力,替换常规液压动力,与作业头共同位于水下,能效损耗小,且整个液压单元全部在水下作业使其散热好,使用过程中其与水上船只仅需电线连接供电,降低了成本的同时增加了铣挖机能清理的深度,可满足深水作业的需求。
[0022](3)本技术的水下动力站铣挖机,水下动力铣挖机作业头采用组装式结构,可以根据不同实际作业工况选择更换不同类型的水下作业头,且作业头两组设置,可抵消旋转的反作用力,再加上自身重力的影响,使其工作时更加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的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的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1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铣挖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6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图7中A

A处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的机械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图9中B

B处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的动力站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图11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技术的液压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为本技术的射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2使用绞吸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6为图15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7为图9的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绞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0为图19的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2为图21的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中:1.机械框架;2.双输出轴电机;3.液压泵;4.小型液压马达;5.出油管;6.吸油管;7.回油管;8.液压油箱;9.补偿油囊;10.高压射流管路;11.高压射流喷嘴;12.气举反循环导流孔装置;13.传动箱;14.铣挖头;15.主轴箱;16.绞吸头;17.吸泥管路;18.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动力站铣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头、动力站和机械框架(1),所述机械框架(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竖向吊架和横向框架,所述横向框架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匹配的作业头;所述横向框架内安装有动力站,所述动力站包括液压泵(3)、液压油箱(8)和双输出轴电机(2),位于所述竖向吊架左右两侧的横向框架内分别安装有相互连接的液压油箱(8)和双输出轴电机(2);所述双输出轴电机(2)两端分别与液压泵(3)相连接,且所述液压泵(3)的进口端分别通过吸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8)相连接,所述液压泵(3)的出口端分别通过出油管与所述作业头的液压传动装置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作业头的液压传动装置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8)相连接,实现双输出轴电机(2)通过液压传动同时控制两组所述作业头的运行与停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动力站铣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吊架与横向框架构成矩形结构或者倒T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动力站铣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8)上还通过固定法兰安装有与所述液压油箱(8)相连接的补偿油囊(9);所述补偿油囊(9)的个数为多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动力站铣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头的液压传动装置包括小型液压马达(4)和传动机构,所述小型液压马达(4)顶端分别设有第三进油口和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三进油口通过出油管(5)与所述液压泵(3)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三出油口通过回油管(7)与所述液压油箱(8)连通连接;所述作业头上设有与所述横向框架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上底座,所述作业头的上底座上还固设有所述小型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松松侯海平王亚丽王志峰姜京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