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070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10),具有:壳体(12);安置在壳体(12)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18),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一中心齿轮(22)、第一行星齿轮架(24)和第一齿圈(26)作为第一构件;安置在壳体(12)内的第二行星齿轮组(20),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二行星齿轮架(32)、第二齿圈(34)以及抗旋转地接合或可接合至第一齿圈(26)的第二中心齿轮(30)作为第二构件;具有定子(42)和转子(44)的电机(40);可被转子(44)驱动且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中心齿轮(22)的输入轴(50);输出轴(52);差速器(54);半轴(76)和设置用于将第一齿圈(26)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12)的第一换档件(56),其中,该转子(44)、第一行星齿轮组(18)、第二行星齿轮组(20)和差速器(54)相互同轴布置,并且其中,该半轴(76)布置在差速器(54)与机动车车轮之间且穿过该转子(44)。之间且穿过该转子(44)。之间且穿过该转子(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这种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例如已由JP H05 116 549 A公开。电驱动装置具有壳体、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组安置在壳体内。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一中心齿轮、第一行星齿轮架和第一齿圈,其中,第一中心齿轮、第一行星齿轮架和第一齿圈是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构件,或者说也被称为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构件。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抗旋转地接合或可接合至第一齿圈的第二中心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架和抗旋转地接合或可接合至第一行星齿轮架的第二齿圈。第二中心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架和第二齿圈是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构件或也被称为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构件。
[0003]另外,这样的驱动装置也由DE 10 2018 008 939 B3以及同类型的DE 10 2017 006 266 A1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如此改进前言所述类型的电驱动装置,即,可以实现驱动装置的特别高效的运行和特别紧凑的结构。
[0005]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驱动装置完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具有合适的专利技术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
[0006]以具有壳体的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为出发点。在壳体内安置有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具有作为第一构件的第一中心齿轮、第一行星齿轮架和第一齿圈。另外,在壳体内安置有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具有作为第二构件的抗旋转地接合或可接合至第一齿圈(26)的第二中心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架和第二齿圈。另外,电驱动装置具有电机,其具有定子和转子。另外,设有可由转子驱动的且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中心齿轮的输入轴、输出轴、差速器和可由差速器驱动的半轴。
[0007]第一换档件设置用于将第一齿圈(26)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12),其中,该转子、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和差速器彼此同轴布置,并且其中,所述半轴布置在差速器与机动车车轮之间且穿过转子。
[0008]还假定第二行星齿轮架一方面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该壳体。
[0009]此外,通过已知方式规定第二换档件,借此可以将第二构件之一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构件之一。
[0010]还假定差速器具有带有差速器壳体的球式差速器,其中,该差速器壳体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
[0011]球式差速器优选是锥齿轮差速器,其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上的若干差速齿轮。另外,球式差速器具有若干从动齿轮,它们尤其同时与差速齿轮啮合。差速齿轮和从动齿轮按照已知方式是球式差速器的齿轮,其中,该齿轮最好被设计成锥齿轮。从动齿轮
可被差速齿轮驱动,其中,通过从动齿轮能驱动从动轴。通过例如设计成万向轴并且也被称为半轴的从动轴,机动车的各自车轮可被驱动。球式差速器的特点尤其是差速器壳体界定容纳腔或容纳区,所述齿轮至少部分、尤其是主要或完全布置或者说容纳在其中。在此,该容纳腔或者说容纳区在内周侧至少基本设计成圆形的或者说球形的或球段状。
[0012]早就从一般的现有技术中已知了球式差速器所具有的功能。
[0013]还假定,第一中心齿轮在轴向上、即在彼此同轴布置的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上布置在差速器壳体旁。在此,差速器壳体的最大外径大于第一中心齿轮的外径、尤其是最大外径。
[0014]各自行星齿轮组的各自构件在各自构件没有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时、即没有抗旋转地固定于壳体时可绕也称为主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壳体旋转,或者说在各自行星齿轮组被驱动时、即当扭矩被传入各自行星齿轮组时绕主旋转轴线相对于壳体旋转。在此,各自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与所述主旋转轴线重合,其中,该电驱动装置的轴向总体上与该主旋转轴线重合。在此,各自行星齿轮组的径向垂直于轴向延伸。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壳体是驱动装置的各自构件或也被称为驱动装置的各自构件。
[0015]还通过已知方式规定,第二中心齿轮在轴向上、即在各自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上相对于差速器壳体重叠地布置,从而例如该差速器壳体的至少一个局部区域在与各自行星齿轮组的轴向重合的方向上被第一中心齿轮覆盖或与之重叠。
[0016]特征“行星齿轮组与差速器同轴布置”尤其是指主旋转轴线与差速器旋转轴线重合。主旋转轴线也对应于输入轴的旋转轴线以及输出轴的旋转轴线。
[0017]还假定,第二换档件在力矩传递中布置在第二齿圈与第一行星齿轮架之间,从而可借助第二换档件将第二齿圈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其中,第一齿圈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中心齿轮。由此一方面可以形成具有有利的传动比的变速器档位,另一方面可以有利地布置第二换档件。
[0018]还假定,第二换档件在轴向上、即沿行星齿轮组的轴向安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背对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
[0019]最终,通过已知方式规定,第一换档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包围第一行星齿轮组并在轴向上与之重叠地布置。特征“第一换档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围绕第一行星齿轮组来布置”是指,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至少一个轴向局部区域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径向上对外通过第一换档件的至少一个局部区域被遮盖。特别有利地,第一换档件的传力区在径向上围绕第一行星齿轮组来布置,这意味着传力区的内径大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外径。第一传力区在此有利地通过第一换档件的、由外盘片和内盘片组成的盘片组构成。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设有第一径向轴承,其设计用于在径向上将第一行星齿轮架支承到第一中心齿轮上,其中,第一径向轴承在轴向上安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背对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侧。
[0021]此外,本专利技术规定第二径向轴承,其设计用于将第二中心齿轮支承到差速器壳体上。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设有正好两个径向轴承、即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
[0023]因此总体得到一种紧凑的电驱动装置,在此,可以实现两个有利分级的变速器档位,其中,尽管非常紧凑,但也允许所属构件的良好给油。
[0024]“两个可旋转安装的构件的抗旋转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尤其是指,两个抗旋转地相互连接的构件相互同轴布置并且如此相互连接,即,它们尤其在被驱动时以彼此相同的角速度旋转。
[0025]“可旋转安装的构件与壳体的抗旋转连接”是指,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的构件如此连接至壳体,即,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的构件无法相对于壳体被旋转,即,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的构件被固定而无法相对于壳体达成相对旋转。
[0026]“永久抗旋转的接合或者说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尤其是指,两个永久抗旋转地相互连接的构件永久地、即始终或持续抗旋转地相互连接或接合,从而未设置可以消除永久抗旋转的接合或连接的或者说能够在造成抗旋转接合的接合状态与消除抗旋转接合的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接合机构或换档件。
[0027]第一换档件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一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例如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位置,在这里,第一释放状态例如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一释放位置。因此例如第一换档件尤其可以相对于壳体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10;110;210),具有:

壳体(12);

安置在该壳体(12)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18),该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一中心齿轮(22)、第一行星齿轮架(24)和第一齿圈(26)作为第一构件;

安置在该壳体(12)内的第二行星齿轮组(20),该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二行星齿轮架(32)、第二齿圈(34)以及抗旋转地接合或可接合至该第一齿圈(26)的第二中心齿轮(30)作为第二构件;

具有定子(42)和转子(44)的电机(40);

能被该转子(44)驱动且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一中心齿轮(22)的输入轴(50);

输出轴(52);

差速器(54);

半轴(76),以及

设置用于将该第一齿圈(26)抗旋转地连接至该壳体(12)的第一换档件(56),其中,该转子(44)、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8)、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0)和该差速器(54)相互同轴布置,并且其中,该半轴(76)布置在该差速器(54)与该机动车的车轮之间并穿过该转子(44),其中,

该第二行星齿轮架(32)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该壳体(12),

设有第二换档件(58;158;258),能借此将该第二齿圈(34)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架(24),

该第一齿圈(26)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二中心齿轮(30),

该第二换档件(58;258)在轴向上布置在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背对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8)的一侧,

该差速器(54)具有带有差速器壳体(62)的球式差速器(60),该差速器壳体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架(24),

该第一中心齿轮(22)在轴向上布置在该差速器壳体(62)旁边,其中,该差速器壳体(62)的最大外径大于该第一中心齿轮(22)的外径,

该第二中心齿轮(30)在轴向上相对于该差速器壳体(62)重叠布置,其中,该第二中心齿轮(30)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