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0293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提取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包括将待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依次进行第一级除杂处理和第二级除杂处理的步骤。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红色素较少产生油水乳化,用于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可保持油层和水层分离、清澈,解决了辣椒红色素引起火锅底料煮制浑汤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具有操作时间短、效率高的优势,适用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用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提取物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辣椒红色素俗称辣椒红,是从天然原料辣椒中提取,经分离精制而成的一种天然的着色剂。辣椒红色素通常为红色液体,性能稳定,能以任意比例与油脂混溶。由于其天然安全,并且使用便利、色素含量可以标准化控制,辣椒红色素已经成为现代红油食品加工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食品着色剂。
[0003]火锅是中国的特色美食,在火锅底料中,辣椒红色素是重要的色泽调节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火锅底料中辣椒红色素的年需求量在500吨左右(按照辣椒红色素中色价E150折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含有辣椒红色素的火锅底料在进行煮制时,经常会产生“浑汤”问题。浑汤是火锅品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火锅浑汤”是火锅行业特有的名词,火锅浑汤(又称火锅汤底浑浊),是指在烫食火锅的过程中,产生的油水发生混溶,致使油层和水层之间形成明显乳化层直至全部乳化的现象(王森,黄采姣,徐伟伟,等.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中浑汤的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9,44(10):3.)。然而,对于辣椒红色素在用于火锅底料时产生“浑汤”问题的原因目前尚不知晓,更未见有针对火锅底料的“浑汤”问题开发的适用于火锅底料、不引起“浑汤”的辣椒红色素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辣椒红色素引起火锅底料煮制浑汤的问题,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以及由此制备得到的精制辣椒红色素。
[0005]辣椒红色素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其中呈现颜色的主要成分是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以及一些其他天然类胡萝卜素类物质,辣椒红色素产品中的天然色素的含量通常以色价计量,含量一般在E50

E150,市场流通的主要规格是E150。以E150规格辣椒红为例,各种天然类胡萝卜素重量占比大约在7

8%;以甘油二酯、甘油三酯为主要成分的脂肪酸酯类占比大约在85

90%。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从辣椒中天然提取的辣椒红色素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发现,其还含有一系列含羟基的大分子物质,其中,神经酰胺及葡萄糖化的神经酰胺等占比1

2%,还含有很多大分子糖酯类成分,占比2

3%。
[0006]在植物油脂体系下,辣椒红色素中的各种成分能够较好的溶解分散在油脂中,但在与水一同煮制的条件下,特别是水煮制10min以后,则会产生油水乳化现象,即产生火锅底料浑汤现象。辣椒红色素复杂的物质组成给造成火锅底料浑汤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专利技术针对该问题开发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同时摸索辣椒红色素中导致火锅底料煮制浑汤问题的物质组成。经大量研发,本专利技术发现,随着辣椒红色素中神经酰胺、葡萄糖基神经酰胺以及大分子糖酯类成分的含量增加,辣椒红色素在煮制过程中产生油水乳化现象明显加剧,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的浑汤程度也会随之增强,当辣椒红色素中糖酯及神经酰胺类成分含量达到0.5%以上,在油脂中添加2
‑5‰
的辣椒红,与
油脂1

3倍量的水煮制过程中,特别是在煮制10分钟后,油层便开始出现浑浊问题,并且随着煮制的时间延长而加剧,由此推测辣椒红色素中神经酰胺、葡萄糖基神经酰胺以及大分子糖酯类成分在加水煮制过程中会产生油水乳化作用,导致火锅底料煮制过程中油层和水层出现乳化现象。在此研发过程中,本专利技术获得了精制辣椒红色素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精制辣椒红色素能够明显减少加水煮制过程中产生油水乳化的程度,减少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的浑汤现象的发生。
[0007]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待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依次进行第一级除杂处理和第二级除杂处理的步骤;
[0009]所述第一级除杂处理为:将待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与第一除杂剂混合,经反应得到第一反应混合物,将第一反应混合物与第二除杂剂混合反应,经固液分离收集辣椒红色素层;
[0010]所述第二级除杂处理为:将所述辣椒红色素层与第三除杂剂混合以调节pH至碱性,再与第四除杂剂混合反应,经固液分离后收集辣椒红色素层;
[0011]其中,第一除杂剂包括磷脂,第二除杂剂包括水溶性糖类,第三除杂剂包括碱性水溶液,第四除杂剂包括钙盐水溶液。
[0012]上述精制方法中,首先,待精制的辣椒红色素在磷脂的作用下,其中导致煮制过程中油水乳化问题的大分子杂质聚合形成聚合物,然后添加水溶性糖类与上述形成的大分子杂质聚合物进一步形成聚合体系,经固液分离去除偏极性的杂质聚合物,收集辣椒红色素层;在第二级除杂处理中,辣椒红色素层在碱性水溶液的作用下,去除游离脂肪酸及碱性条件下改变等电点的杂质成分,在钙盐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氢氧化钙、脂肪酸钙等络合剂,再经固液分离可去除络合的杂质。
[0013]采用上述两级除杂处理工艺能够很好地去除辣椒红色素中易导致油水乳化问题的杂质成分,明显改善煮制过程中的浑汤问题。
[0014]优选地,第一除杂剂中使用的磷脂为卵磷脂。卵磷脂能够更有效地与大分子杂质聚合形成聚合物,提高杂质的去除效率。
[0015]对于第二除杂剂中的水溶性糖类,优选为葡萄糖。与其他水溶性糖类相比,葡萄糖能够更有效地与上一步形成的杂质聚合物进一步聚合,有利于提高杂质去除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辣椒红色素中的色素损失。
[0016]进一步优选地,葡萄糖以水溶液的形式提供,即第二除杂剂包括葡萄糖水溶液。
[0017]对于除杂剂的用量,优选第一除杂剂的用量为使得其中所含磷脂与待精制的辣椒红色素的质量比为1:(50

100);
[0018]第二除杂剂的用量为使得其中所含水溶性糖类与第一反应混合物的质量比为(0.1

0.5):100。
[0019]将第一级除杂处理中使用的除杂剂的用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杂质去除效率,同时减少辣椒红色素中的色素损失。
[0020]第二除杂剂以水溶性糖类的水溶液形式提供时,优选第二除杂剂的用量为使得其中所含水溶性糖类、水与第一反应混合物的质量比为(0.1

0.5):(4

20):100。
[0021]在第二级除杂处理中,调节pH至碱性优选为调节pH至8.0

8.5。
[0022]本专利技术发现,对于经第一级除杂处理得到的辣椒红色素层,将其pH调节至上述范围内更有利于其中所含导致煮制过程中油水乳化的杂质的去除,过高的pH或过低的pH均会降低杂质的去除效率。
[0023]在第二级除杂处理中,第三除杂剂的用量为使得将反应体系的pH调至8.0

8.5为准。
[0024]对于使用的碱性水溶液的pH,优选为9.0

9.5。
[0025]采用上述pH的碱性水溶液时,碱性水溶液的用量优选为与辣椒红色素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待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依次进行第一级除杂处理和第二级除杂处理的步骤;所述第一级除杂处理为:将待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与第一除杂剂混合,经反应得到第一反应混合物,将第一反应混合物与第二除杂剂混合反应,经固液分离收集辣椒红色素层;所述第二级除杂处理为:将所述辣椒红色素层与第三除杂剂混合以调节pH至碱性,再与第四除杂剂混合反应,经固液分离后收集辣椒红色素层;其中,第一除杂剂包括磷脂,第二除杂剂包括水溶性糖类,第三除杂剂包括碱性水溶液,第四除杂剂包括钙盐水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糖类为葡萄糖;优选地,所述第二除杂剂包括葡萄糖水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杂剂的用量为使得其中所含磷脂与待精制的辣椒红色素的质量比为1:(50

100);和/或,所述第二除杂剂的用量为使得其中所含水溶性糖类与第一反应混合物的质量比为(0.1

0.5):100;优选地,所述第二除杂剂的用量为使得其中所含水溶性糖类、水与第一反应混合物的质量比为(0.1

0.5):(4

20):100。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辣椒红色素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pH至碱性为调节pH至8.0

8.5;优选地,所述碱性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立军袁泰增黄利勇高伟秦秀斋
申请(专利权)人: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