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基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996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基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背光分区;背光分区设置有第一衬垫组列和第二衬垫组列,第一衬垫组列和第二衬垫组列沿第一方向排列,均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衬垫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第一衬垫组列远离第二衬垫组列一侧的边界记为第一边界,第二衬垫组列远离第一衬垫组列一侧的边界记为第二边界;衬垫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背光分区设置有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连接分别位于两个衬垫组中的第一衬垫与第二衬垫;在同一个背光分区中,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线位于第一边界与第二边界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减小对电源线所在空间的占用面积,增大电源线的线宽。宽。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基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基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在液晶面板显示领域的应用渗透率已经超过90%。背光源模组架构主要有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侧入式LED背光是将LED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LED发出的光通过耦合进入导光板,通过反射片、网点的反射和散射将光导出,这样做的缺点在于所形成的画面对比度相对较差,不可进行局部调光。直下式LED背光则以更准确地呈现图像,并展现出优秀的色彩和明暗对比效果而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
[0003]直下式LED背光源模组一般包括PCB板,在PCB板上设有若干封装后的LED芯片,LED芯片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液晶显示屏上,从而实现对液晶显示屏进行照亮的作用。
[0004]将LED应用于背光源时,LED的驱动基板中,衬垫组与电源线之间存在的布线,会挤压电源线的空间,限制了电源线的线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基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以减小对电源线所在空间的占用面积,增大电源线的线宽。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背光分区;
[0007]所述背光分区设置有第一衬垫组列和第二衬垫组列,所述第一衬垫组列和所述第二衬垫组列沿第一方向排列,均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衬垫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0008]所述第一衬垫组列远离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一侧的边界记为第一边界,所述第二衬垫组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一侧的边界记为第二边界;
[0009]所述衬垫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
[0010]所述背光分区设置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衬垫组中的所述第一衬垫与所述第二衬垫;
[0011]在同一个所述背光分区中,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边界与所述第二边界之间。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基板和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与第一衬垫电连接,所述阴极与第二衬垫电连接。
[001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背光源,以及显示面板。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基板,将连接两个衬垫组的第一连接线设置于第一边界与第二边界之间,第一衬垫组列远离第二衬垫组列一侧不会设置第一连接线,第二衬垫
组列远离第一衬垫组列一侧不会设置第一连接线,减小对电源线所在空间的占用面积,从而可以增大电源线的线宽,减小电源线的阻抗,减小电源线上的压降,提升各个位置处的亮度均一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2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2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2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2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2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2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基板的部分区域俯视图;
[0042]图2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基板的部分区域俯视图;
[0043]图2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4]图3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5]图3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驱动基板10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背光分区120。背光分区120设置有第一衬垫组列121和第二衬垫组列122,第一衬垫组列121和第二衬垫组列122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衬垫组列121和第二衬垫组列122均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衬垫组10。背光分区120中的部分数量的衬垫组10沿第二方向构成第一衬垫组列121,部分数量的衬垫组10沿第二方向构成第二衬垫组列122。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不垂直,并呈大于0
°
且小于90
°
的夹角。
[0048]第一衬垫组列121远离第二衬垫组列122一侧的边界记为第一边界L1,第二衬垫组列122远离第一衬垫组列121一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背光分区;所述背光分区设置有第一衬垫组列和第二衬垫组列,所述第一衬垫组列和所述第二衬垫组列沿第一方向排列,均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衬垫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衬垫组列远离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一侧的边界记为第一边界,所述第二衬垫组列远离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一侧的边界记为第二边界;所述衬垫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所述背光分区设置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衬垫组中的所述第一衬垫与所述第二衬垫;在同一个所述背光分区中,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边界与所述第二边界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所述背光分区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个所述衬垫组之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衬垫组列的所述衬垫组中,所述第一衬垫位于所述第二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衬垫组列的所述衬垫组中,所述第二衬垫位于所述第一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组、第二衬垫组、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衬垫组、第五衬垫组、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所述第四衬垫组、所述第五衬垫组、所述第一衬垫组和所述第六衬垫组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衬垫组、所述第四衬垫组和所述第五衬垫组中,所述第二衬垫位于所述第一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和所述第六衬垫组中,所述第一衬垫位于所述第二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个所述衬垫组之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第一子线段,所述第一子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一个所述背光分区设置有一条所述第一子线段;或者,一个所述背光分区设置有多条所述第一子线段,多条所述第一子线段位于同一条直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两个所述衬垫组之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组、第二衬垫组、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衬垫组、第五衬垫组、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一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所述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五衬垫组和所述第四衬垫组依次串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组、第二衬垫组、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衬垫组、第五衬垫组、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一衬垫组、所述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五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和所述第四衬垫组依次串联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组、第二衬垫组、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衬垫组、第五衬垫组、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一衬垫组、所述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五衬垫组、所述第四衬垫组和所述第三衬垫组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衬垫组中,所述第二衬垫位于所述第一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所述第四衬垫组、所述第五衬垫组和所述第六衬垫组中,所述第一衬垫位于所述第二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组、第二衬垫组、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衬垫组、第五衬垫组、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一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所述第四衬垫组、所述第六衬垫组和所述第五衬垫组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四衬垫组中,所述第二衬垫位于所述第一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五衬垫组和所述第六衬垫组中,所述第一衬垫位于所述第二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组、第二衬垫组、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衬垫组、第五衬垫组、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所述第四衬垫组、所述第一衬垫组、所述第六衬垫组和所述第五衬垫组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衬垫组和所述第四衬垫组中,所述第二衬垫位于所述第一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五衬垫组和所述第六衬垫组中,所述第一衬垫位于所述第二衬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组、第二衬垫组、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衬垫组、第五衬垫组、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一衬垫组、所述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五衬垫组、所述第四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和所述第三衬垫组依次串联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两个所述衬垫组之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第二子线段,所述第二子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背光分区设置有一条所述第二子线段。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组、第二衬垫组、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衬垫组、第五衬垫组、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一衬垫组、所述第六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所述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五衬垫组和所述第四衬垫组依次串联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第一衬垫组、第二衬垫组、第三衬垫组;所述第二衬垫组列中的多个所述衬垫组分别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四衬垫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柳刘剑王志杰吴树茂赖国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