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957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及方法,包括:根据日照强度和换热公式,得到仪表台的换热能量;根据玻璃温度和第一空气温度,得到挡风玻璃的第一热交换能量;根据空调出风的风量与经验系数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和开阔区域的第二空气温度,得到开阔空间的第二热交换能量;根据除霜出风口的质量风量与留存系数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和除霜出风口的第三空气温度,得到除霜出风口的输入能量;根据换热能量、第一热交换能量、第二热交换能量、输入能量和第一空气温度,得到当前计算周期内的第四空气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计算的方式获取狭窄空间的空气温度,替代实物传感器,直接节约了整车开发成本。车开发成本。车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智能化
,具体地,涉及一种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乘用车空间结构中,仪表台和挡风玻璃处的狭窄空间的空气温度在空调控制或与空调相关的功能判定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挡风玻璃的自动除雾功能。这个位置的空气温度常用的获取方式采用布置实物传感器并进行采集的方式完成,这样会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为了可以降低车辆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计算狭窄空间中空气与周边环境的热交换能量,最终计算获得狭窄空间内空气的温度的方式,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并提高温度计算的效率和精度。
[0003]专利文献CN110816475A公开了一种车辆除雾装置,应用于车辆。车辆包括第一车窗、第二车窗、及空调。车窗除雾装置包括:摄像头、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处理器。摄像头用于获取第一车窗、及第二车窗的起雾状态。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内表面的温度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外表面的温度为第二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第一车窗、及第二车窗的表面湿度。处理器在摄像头获取到第一车窗、及第二车窗的至少一个起雾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表面湿度,控制空调出风进行除雾。但是该方法中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并未解决降低车辆制造成本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及方法。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包括:
[0006]换热模块:根据日照强度和换热公式,得到仪表台的换热能量;
[0007]第一热交换模块:根据玻璃温度和第一空气温度,得到挡风玻璃的第一热交换能量,第一空气温度表示上一个计算周期内得到的狭窄空间的空气温度;
[0008]第二热交换模块:根据空调出风的风量与经验系数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和开阔区域的第二空气温度,得到开阔空间的第二热交换能量;
[0009]能量交换模块:根据除霜出风口的质量风量与留存系数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和除霜出风口的第三空气温度,得到除霜出风口的输入能量;
[0010]能量计算模块:根据换热能量、第一热交换能量、第二热交换能量、输入能量和第一空气温度,得到当前计算周期内的第四空气温度。
[0011]优选地,换热模块,包括:
[0012]模块M101:根据日照强度得到水平入射强度和垂直入射强度;
[0013]模块M102:根据阳光在仪表台垂直方向上的第一光斑面积和垂直入射强度,以及
阳光在仪表台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光斑面积和水平入射强度,得到垂直日照能量和水平日照能量;
[0014]模块M103:根据垂直日照能量、水平日照能量和换热公式,得到换热能量。
[0015]优选地,模块M103,包括:
[0016]单元D1031:根据垂直日照能量、水平日照能量和换热公式得到仪表台表面温度的温差;
[0017]单元D1032:根据温差和第一表面温度,得到仪表台的第二表面温度,第一表面温度为上一个计算周期得到的仪表台的表面温度;
[0018]单元D1033:根据第二表面温度和第一表面温度,得到换热能量。
[0019]优选地,经验系数的取值为1到1.7。
[0020]优选地,留存系数表示狭窄空间内不充分换热情况下的能量与充分换热情况下的能量的比例。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方法,包括:
[0022]步骤1:根据日照强度和换热公式,得到仪表台的换热能量;
[0023]步骤2:根据玻璃温度和第一空气温度,得到挡风玻璃的第一热交换能量,第一空气温度表示上一个计算周期内得到的狭窄空间的空气温度;
[0024]步骤3:根据空调出风的风量与经验系数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和开阔区域的第二空气温度,得到开阔空间的第二热交换能量;
[0025]步骤4:根据除霜出风口的质量风量与留存系数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和除霜出风口的第三空气温度,得到除霜出风口的输入能量;
[0026]步骤5:根据换热能量、第一热交换能量、第二热交换能量、输入能量和第一空气温度,得到当前计算周期内的第四空气温度。
[0027]优选地,步骤1,包括:
[0028]步骤101:根据日照强度得到水平入射强度和垂直入射强度;
[0029]步骤102:根据阳光在仪表台垂直方向上的第一光斑面积和垂直入射强度,以及阳光在仪表台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光斑面积和水平入射强度,得到垂直日照能量和水平日照能量;
[0030]步骤103:根据垂直日照能量、水平日照能量和换热公式,得到换热能量。
[0031]优选地,步骤103,包括:
[0032]步骤1031:根据垂直日照能量、水平日照能量和换热公式得到仪表台表面温度的温差;
[0033]步骤1032:根据温差和第一表面温度,得到仪表台的第二表面温度,第一表面温度为上一个计算周期得到的仪表台的表面温度;
[0034]步骤1033:根据第二表面温度和第一表面温度,得到换热能量。
[0035]优选地,经验系数的取值为1到1.7。
[0036]优选地,留存系数表示狭窄空间内不充分换热情况下的能量与充分换热情况下的能量的比例。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38]1、本专利技术通过计算的方式获取狭窄空间的空气温度,替代实物传感器,直接节约了整车开发成本。
[0039]2、本专利技术通过计算换热能量,从而可以获得较高精度的计算结果与数据的实时性。
[0040]3、本专利技术通过计算玻璃接收阳光照射能量以及空气侧热交换能量的方法,将影响玻璃温度变化的因素归类,方便软件开发人员后期对软件参数的调整。
附图说明
[004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4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示意图;
[004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0046]换热模块:根据日照强度和换热公式,得到仪表台的换热能量。
[0047]其中,换热模块,包括:模块M101:根据日照强度得到水平入射强度和垂直入射强度;模块M102:根据阳光在仪表台垂直方向上的第一光斑面积和垂直入射强度,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模块:根据日照强度和换热公式,得到仪表台的换热能量;第一热交换模块:根据玻璃温度和第一空气温度,得到挡风玻璃的第一热交换能量,所述第一空气温度表示上一个计算周期内得到的所述狭窄空间的空气温度;第二热交换模块:根据空调出风的风量与经验系数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和开阔区域的第二空气温度,得到开阔空间的第二热交换能量;能量交换模块:根据除霜出风口的质量风量与留存系数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和除霜出风口的第三空气温度,得到除霜出风口的输入能量;能量计算模块:根据换热能量、第一热交换能量、第二热交换能量、输入能量和第一空气温度,得到当前计算周期内的第四空气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模块M101:根据所述日照强度得到水平入射强度和垂直入射强度;模块M102:根据阳光在仪表台垂直方向上的第一光斑面积和所述垂直入射强度,以及阳光在仪表台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光斑面积和所述水平入射强度,得到垂直日照能量和水平日照能量;模块M103:根据所述垂直日照能量、所述水平日照能量和所述换热公式,得到所述换热能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103,包括:单元D1031:根据所述垂直日照能量、所述水平日照能量和所述换热公式得到所述仪表台表面温度的温差;单元D1032:根据所述温差和所述第一表面温度,得到所述仪表台的第二表面温度,所述第一表面温度为上一个计算周期得到的所述仪表台的表面温度;单元D1033:根据所述第二表面温度和所述第一空气温度,得到所述换热能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验系数的取值为1到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台和挡风玻璃构成的空间的空气温度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留存系数表示狭窄空间内不充分换热情况下的能量与充分换热情况下的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钦张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普法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