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公差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9029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公差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变速器输入轴、电机输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构建有限元模型,并对变速器输入轴、电机输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之间的接触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得到至少一个待使用细化网格;对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作用力,确定变速器输入轴和电机输出轴所对应的各待使用细化网格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径向形变量;基于各径向形变量,确定目标形变量;基于目标形变量,确定变速器输入轴和电机输出轴之间的配合公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人工经验确定三轴承结构轴间配合公差,导致配合公差确定准确性低的问题,实现提高配合公差计算准确性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合公差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配合公差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三轴承电机变速器是指以三轴承结构总成的变速器,在三轴承电机变速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了使三轴承电机变速器的性能最优化,通常会为三轴承电机变速器定义好最适宜的轴间配合公差,以使电机输出轴与变速器输入轴基于配合公差进行配合。
[0003]现有技术中确定轴间配合公差的方法,通常基于工程师的个人经验确定配合公差,再通过仿真试验技术手段对基于配合公差构成的三轴承电机变速器的性能进行检验,这种基于个人经验确定的配合公差准确性差,从而导致仿真试验精度差、效率低,导致仿真试验周期长,浪费大量生产开发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合公差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在提高轴间配合公差确定的准确性的同时,达到提高试验精度以及效率的技术效果。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合公差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6]基于变速器输入轴、电机输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构建有限元模型,并对所述变速器输入轴、所述电机输出轴、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以及所述第三轴承之间的接触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得到至少一个待使用细化网格;
[0007]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作用力,确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机输出轴所对应的各待使用细化网格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径向形变量;其中,所述径向形变量的方向垂直于相应轴底面;
[0008]基于各径向形变量,确定目标形变量;
[0009]基于所述目标形变量,确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机输出轴之间的配合公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合公差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0011]待使用细化网格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变速器输入轴、电机输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构建有限元模型,并对所述变速器输入轴、所述电机输出轴、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以及所述第三轴承之间的接触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得到至少一个待使用细化网格;
[0012]径向形变量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作用力,确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机输出轴所对应的各待使用细化网格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径向形变量;其中,所述径向形变量的方向垂直于相应轴底面;
[0013]目标形变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径向形变量,确定目标形变量;
[0014]配合公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形变量,确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
机输出轴之间的配合公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16]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17]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018]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配合公差确定方法。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配合公差确定方法。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对有限元模型中变速器输入轴、电机输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之间的接触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得到至少一个待使用细化网格,并对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种的作用力,确定变速器输入轴和电机输出轴所对应的各待使用细化网格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径向形变量,基于各径向形变量,确定目标形变量,进而基于目标形变量,确定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机输出轴之间的配合公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人工经验确定三轴承结构轴间配合公差,导致配合公差确定准确性低的问题,实现了在对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种的作用力时,确定不同种的作用力下变速器输入轴和电机输出轴所对应的径向形变量,结合了不同试验工况,基于各试验工况下的径向形变量,确定目标形变量,并基于目标形变量确定三轴承结构轴间配合公差,在提高轴间配合公差确定的准确性的同时,达到提高试验精度以及效率的技术效果。
[0021]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配合公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三轴承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花键位置网格示意图;
[0026]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机输出轴花键轴对称示意图;
[0027]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单个花键齿面网格分区细化示意图;
[0028]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轴承几何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轴承外圈几何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轴承外表面建立RBE3单元示意图;
[0031]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机输出轴几何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机轴外表面建立RBE3单元示意图;
[0033]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变速器输入轴刨面示意图;
[0034]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变速器输入轴齿轮啮合点建立RBE3单元示意图;
[0035]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机输出轴刨面示意图;
[0036]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配合公差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是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配合公差确定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目标”和“原始”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合公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变速器输入轴、电机输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第三轴承,构建有限元模型,并对所述变速器输入轴、所述电机输出轴、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以及所述第三轴承之间的接触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得到至少一个待使用细化网格;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作用力,确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机输出轴所对应的各待使用细化网格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径向形变量;其中,所述径向形变量的方向垂直于相应轴底面;基于各径向形变量,确定目标形变量;基于所述目标形变量,确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机输出轴之间的配合公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与所述有限元模型相对应的力学特性数据;其中,所述力学特性数据包括材料属性数据和结构属性数据;基于所述力学特性数据更新所述有限元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与所述有限元模型相对应的第一模型边界条件和第二模型边界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模型边界条件是基于固定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三轴承确定的,所述第二模型边界条件是基于固定所述电机输出轴确定的;基于所述第一模型边界条件和所述第二模型边界条件更新所述有限元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作用力,确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机输出轴所对应的各待使用细化网格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径向形变量之前,还包括:确定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施加的各作用力;其中,所述作用力包括轴承过盈力、变速器齿轮啮合力和电机偏心载荷,所述变速器齿轮啮合力是基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齿轮节圆直径、齿轮传递扭矩、齿轮法向压力角以及齿轮节圆处螺旋角确定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作用力,确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机输出轴所对应的各待使用细化网格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径向形变量,包括:对所述有限元模型中所述第二轴承施加所述轴承过盈力,得到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在所述第二轴承位置的轴内壁所对应的各待使用细化网格的径向形变量。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作用力,确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和所述电机输出轴所对应的各待使用细化网格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径向形变量,包括:基于所述有限元模型中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齿轮节圆直径,确定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尤龙康一坡朱学武李俊楼刘艳玲闫博刘明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