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体,包括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沿第一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一对流结构,沿第二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二对流结构,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使输出的热量较为均匀;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之间设有用于对二者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辐射结构,辐射结构将热量反射至前方,使前方环境或物体迅速升温;喷涂有远红外涂料的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和辐射结构在传热时,产生红外、远红外线,具备自然对流暖风取暖、理疗的双重功效;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和辐射结构相连形成为双Y字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和发热效率高等特点。等特点。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热体。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CN2739511Y于2004年开了一种双面或多面辐射式电暖器,具体公开了包括支架、电热管、反射罩、水容器、蒸发水帘、控制电路,蒸发水帘与水容器相通,反射罩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射罩为背向设置,相应电热管也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构成两个或多个方向的反射面,但在该结构散热面积小且较为集中,容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易造成人体的灼伤、甚至会由于局部的温度过高引起火灾等;同时仅利用反射罩进行反射散热,对于能源的利用率不高,通常反射板附近的升温较高造成能源极大的浪费,同时有较大的热量停留在反射罩上造电暖器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影响整机的使用寿命。
[0003]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发热效率高和散热均匀,通过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和辐射结构将热量均匀传递出去,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的发热体,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5]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发热体,包括用于产生热量的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一对流结构,沿所述第二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二对流结构;所述第一电热元件和所述第二电热元件之间设有用于对二者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辐射结构;所述第一对流结构、所述第二对流结构和所述辐射结构相连形成为双Y字形。
[0006]所述第一对流结构包括第一对流板和第二对流板,所述第一对流板和所述第二对流板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对流板和所述第二对流板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180
°
。
[0007]所述第二对流结构包括第三对流板和第四对流板,所述第三对流板和所述第四对流板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对流板和所述第四对流板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180
°
。
[0008]所述第一对流板、所述第二对流板、所述第三对流板和所述第四对流板表面喷设有远红外线辐射涂料。
[0009]所述第一对流板、所述第二对流板、所述第三对流板和所述第四对流板边缘分别设有弧形角。
[0010]所述辐射结构包括辐射板,所述辐射板呈矩形、弧形或异形的至少一种,所述辐射板一侧上设有多个波纹槽,所述辐射板另一侧上设有平面和/或呈圆弧形凹槽。
[0011]所述辐射板表面喷设有远红外线辐射涂料。
[0012]所述辐射结构和第一对流结构之间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电热元件的第一安装
孔,所述辐射结构和第二对流结构之间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二电热元件的第二安装孔。
[0013]所述第一电热元件和所述第二电热元件至少为石英管发热件、卤素发热件、陶瓷发热件、不锈钢发热件或发热丝中的任一项或多种项。
[0014]所述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和所述辐射结构为一体成型。
[0015]本技术采用的发热体,包括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沿第一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一对流结构,沿第二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二对流结构;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有效降低了整体的温度,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使输出的热量较为均匀,提高了产品使用时的舒适性,能够使得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顺着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得到及时地导出,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能够使得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辐射出的热量由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导出,从而增加热量覆盖的空间面积,并利于空气在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之间流动以形成热对流效果;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之间设有用于对二者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辐射结构,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发热产生热量,辐射结构将热量反射至前方,对前方的环境进行热辐射,使前方环境迅速升温;喷涂有远红外涂料的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和辐射结构在传热时,产生红外、远红外线,在给人体取暖的同时还能对人体进行理疗,具备自然对流暖风取暖、理疗的双重功效。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发热效率高和散热均匀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对流结构、第二对流结构和辐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发热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发热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三视角发热体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2]1‑
第一对流结构,101
‑
第一对流板,102
‑
第二对流板,2
‑
第二对流结构,201
‑
第三对流板,202
‑
第四对流板,3
‑
辐射结构,301
‑
辐射板,3011
‑
波纹槽,3012
‑
平面,3013
‑
圆弧形凹槽,4
‑
弧形角,5
‑
第一安装孔,6
‑
第二安装孔,A
‑
第一夹角,B
‑
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参见图1
‑
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热体,包括用于产生热量的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沿第一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一对流结构1,沿第二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二对流结构2;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之间设有用于对二者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辐射结构3;第一对流结构1、第二对流结构2和辐射结构3相连形成为双Y字形。
[0025]具体地,第一对流结构1、第二对流结构2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有效降低了整体的温度,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使输出的热量较为均匀,提高了产品使用时的舒适性,
能够使得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辐射出的热量顺着第一对流结构1、第二对流结构2得到及时地导出,第一对流结构1、第二对流结构2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能够使得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辐射出的热量由第一对流结构1、第二对流结构2导出,从而增加热量覆盖的空间面积,并利于空气在第一对流结构1、第二对流结构2、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之间流动以形成热对流效果;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发热产生热量,辐射结构3将热量反射至前方,对前方的环境进行热辐射,使前方环境迅速升温。
[0026]需要说明的是,采取二个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有效地提高发热效率高,且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分别可单独工作或同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体,包括用于产生热量的第一电热元件和第二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一对流结构(1),沿所述第二电热元件的周向长度设有第二对流结构(2);所述第一电热元件和所述第二电热元件之间设有用于对二者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辐射结构(3);所述第一对流结构(1)、所述第二对流结构(2)和所述辐射结构(3)相连形成为双Y字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流结构(1)包括第一对流板(101)和第二对流板(102),所述第一对流板(101)和所述第二对流板(102)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对流板(101)和所述第二对流板(102)之间呈第一夹角(A)设置,所述第一夹角(A)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18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流结构(2)包括第三对流板(201)和第四对流板(202),所述第三对流板(201)和所述第四对流板(202)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对流板(201)和所述第四对流板(202)之间呈第二夹角(B)设置,所述第二夹角(B)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18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流板(101)、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进,
申请(专利权)人:徐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