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836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设置有圆台,所述圆台的上端边缘处等角度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的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夹具,所述圆台的一侧设置有输送带,所述圆台远离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收料箱,所述圆台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收料箱,所述圆台远离第二收料箱的一侧设置有同心度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设计的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在使用时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具备轴类零件的自动筛分分类,大幅度的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且装置的检测精度较高,值得推广。值得推广。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同心度检测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工业制造上,对于轴类零件的生产通常都需要进行严密的同心度检测,相比较正常的工业产品大多采用抽样检测,轴类零件基本都是全部检测,现有的轴类零件的检测设备大多效率低下,无法做到快速的检测,因此,现需要设计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
[0003]现有专利(CN207197429U)公开了一种工件同心度检测装置,包括设备平台,还包括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平台上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装置底板,以及至少两个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底板上、用于实现待检测加工件定位的轴承座,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借助表座与所述设备平台固定连接、用于完成工件同心度检测的百分表。本技术通过简单的操作方式实现了中大型加工件的在线同心度检查,不仅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节约了加工企业的生产资源,降低了检测成本。同时,本技术利用加工件的自重实现了加工件在同心度检测过程中的定位,简化了整个定位过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升了检测效率。
[0004]该技术的缺点是该设计的工件同心度检测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做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自动检测,在使用时依旧需要人工将轴类零件装上或者卸下,工作效率依旧没有最大化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设置有圆台,所述圆台的上端边缘处等角度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的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夹具,所述圆台的一侧设置有输送带,所述圆台远离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收料箱,所述圆台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收料箱,所述圆台远离第二收料箱的一侧设置有同心度检测装置,所述同心度检测装置由、检测槽、压强传感器、装配底座、第三伸缩杆和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三伸缩杆,一对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装配座,所述装配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装配底座,所述装配底座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的上端等距固定设置有多个压强传感器,所述夹具由第一伸缩杆、转动电机、装配台和转动座构成,多个所述凹槽的底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一伸缩杆,一对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装配台,所述装配台靠近凹槽的一端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装配台远离凹槽的一端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内转动设置有转
动座,所述装配台远离凹槽的一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一对信号发射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转动座通过轴承和装配台转动配合。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转动座远离凹槽的一端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三圆槽,所述第三圆槽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对第二圆槽。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两对所述第二圆槽底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二伸缩杆。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两对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均固定设置有一对夹块。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远离转动电机的一端贯穿装配台并和转动座固定连接。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工作台的底端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贯穿工作台、转盘并和圆台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第一收料箱远离圆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圆台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一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二收料箱远离圆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圆台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以及第二信号接收器均和信号发射器相互配合。
[002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该技术中,通过设计的圆台、凹槽、夹具、输送带、转盘、伺服电机和工作台组成了装置的自动化结构,在该结构中,圆台边缘等角度的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内均通过一对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有夹具,工作台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伺服电机,工作台的上端和圆台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转盘,通过该结构的设计使得可以通过伺服电机精准的带动圆台做伺服转动动作,配合输送带,使得转动的圆台上的多个夹具可以自动的将输送带输送 3 过来的轴类零件以及夹固转去检测分类,该结构的设计大大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0023]2、该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检测槽、压强传感器、装配底座、装配座、第三伸缩杆和基座组成了同心度检测装置,在该设计的结构中,当夹具将轴类零件夹持转过来时,第三伸缩杆顶起,使得检测槽和轴类零件配合触碰,接着夹具内的转动电机启动,带动夹具快速旋转,使得轴类零件在检测槽内转动,当轴类零件出现同心度出现问题时,检测槽内设置的多个压强传感器会出现检测出的压强数据彼此差距过大,反之检测出的压强数据彼此相差较低,该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的同心度检测精准度相对较高,同时固定有检测槽的装配底座可以根据检测轴类零件的外径对应的更换相对内径的检测槽。
[0024]3、该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信号发射器、第一信号接收器、第二信号接收器和压强传感器组成了装置的自动分类结构,在该结构中,当夹具夹持的轴类零件通过同心度检
测装置的检测后,当轴类零件同心度达标,转动的夹具上的信号发射器对应上第一信号接收器时,夹具内的第二伸缩杆会收缩,松开合格的轴类零件,轴类零件会自行掉落至第一收料箱内,当轴类零件同心度不达标,压强传感器会发出信号控制第一信号接收器暂停工作,当夹具转至信号发射器对应上第二信号接收器时,夹具内的第二伸缩杆回缩,松开不合格的轴类零件,轴类零件自行落至第二收料箱内,完成分类收集,整体设计自动化程度高,且分类精度高,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的夹具剖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的伺服转台剖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的同心度检测装置轴测图。
[0029]图例说明:
[0030]1、圆台;2、夹具;201、第一伸缩杆;202、转动电机;203、第一电机输出轴;204、装配台;205、第一圆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2),所述工作台(12)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转盘(13),所述转盘(13)的上端设置有圆台(1),所述圆台(1)的上端边缘处等角度开设有多个凹槽(7),多个所述凹槽(7)的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夹具(2),所述圆台(1)的一侧设置有输送带(8),所述圆台(1)远离输送带(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收料箱(4),所述圆台(1)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收料箱(9),所述圆台(1)远离第二收料箱(9)的一侧设置有同心度检测装置(3);所述同心度检测装置(3)由、检测槽(31)、压强传感器(32)、装配底座(33)、第三伸缩杆(35)和基座(36),所述基座(36)的上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三伸缩杆(35),一对所述第三伸缩杆(3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装配座(34),所述装配座(3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装配底座(33),所述装配底座(33)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检测槽(31),所述检测槽(31)的上端等距固定设置有多个压强传感器(32);所述夹具(2)由第一伸缩杆(201)、转动电机(202)、装配台(204)和转动座(210)构成,多个所述凹槽(7)的底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一伸缩杆(201),一对所述第一伸缩杆(20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装配台(204),所述装配台(204)靠近凹槽(7)的一端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202),所述装配台(204)远离凹槽(7)的一端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圆槽(205),所述第一圆槽(205)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座(210),所述装配台(204)远离凹槽(7)的一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一对信号发射器(2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类零部件同心度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210)通过轴承(206)和装配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祥泰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